分享

烂漫饮冰子——梁启超(张宁)‖《济源文学》2021(043)

 大河文学 2021-05-03

烂漫饮冰子——梁启超
张宁

读中国近代史,是绕不开“梁启超”这个名字的,它时时出现在近代史书的字里行间,维新派、保皇派的标签贴在他的身上,于是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他就是一副封建、保守、落后的形象,这形象甚至一直伴着我到现在,直到最近读了梁启超的传记、历史,才知道自己对一代宗师、烂漫饮冰子认识得多么浅薄和孤陋。
几天前,一位老师在朋友圈转发梁启超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南京大学的演讲稿,教育学子如何先做人,再做学问,更告诫众多学子“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想我世人,所烦所恼者,不就是这三个字“惑、忧、惧”吗?顿时对梁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加上他九个孩子个个成就斐然、享誉中外,可见他的人格魅力、教育理念绝对卓越有加,于是在图书馆碰到这本《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时,便迫不及待地借出来,只想尽快地走近他、解读他、追寻他。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子,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一度加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读完此书,感慨颇多。“然任公河岳星辉,我粗略其采,得之浅廖,但以记之,为未学之参考,为深学之记载。以后读来,有少许收获,极可足矣”,这是作者在该书序中所写,写出自己对梁公的无限钦佩之情。作者徐刚,1945年出生于上海崇明岛,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专业的文学素养不在话下,而精心研读梁启超,寻觅于饮冰室,在长慧琼花间漫步,作者言,走出这情感飞动的时光隧道,一个死去的伟人和他蒙尘的思想正在复活。作者文字情感充沛,思想深刻,有述、有情、有思、有理,实乃臻于完美,真正算是一个可爱、可敬的做文章之人。
通过作者以时间为横轴的长篇传记,夹杂大量的思想评论,我们略略勾陈归纳,梁启超在这几方面的成就和影响,能为我们所敬所学。


一生孜孜不倦地追寻进步的思想与政治主张。最近常品味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古代文人的处世理想。一个人,在自己有限的人生里,如何最大程度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古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改造社会、造福人民,这是文人们的最高理想。而达到这兼济天下的理想,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入仕。参与政治,在朝堂之上,尽己所能,用先进的政治理念改造国家,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这就达到了兼济天下的抱负。而历史上,多少大智大慧的人,呕心沥血,前仆后继,力求在政治上一展抱负,如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张居正……而梁启超亦不例外。我想东坡先生最引以自豪或最为看重的一定是自己在朝堂上的有所作为,为国家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诗词文章也许要放在其后了。然而历史总是大浪淘沙,政治是具有时代性的,流传至今,世人多知道苏东坡灿烂文采,而少提及其政治主张了。梁任公师学康南海,他们提出维新派思想,主张维新变法,实为当时之大海潮音,振聋发聩。当时适逢中外冲突之际,军事、科学、政治、体制、思想处处撞击,梁任公奔走呼号,力图维新,此为思想延伸之于政治。改造中国,涤荡社会,实为大志向大手笔也。他研究各国政治体制,研究西方历史,甚而对各国经济、体制、税收等等都深入研究思考,力图使自己的思想主张更接近中国,能改良中国,使国富民强。梁在维新思想上之深度、广度,无人能及,其宏大、开阔、深远的目光与胸怀,为世人呈现了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

推动新闻、报纸、宣传与思想传播的深度结合。中国最早的报纸,应是梁启超所办,用报纸来宣传、传播思想,他做到了极致。他以一己之力,撰稿、编辑、发行,被时人传诵,及后与革命党人用报纸论战,洋洋大观、旁征博引,并发明了报刊体,引领了新闻界之最新潮流,这方面,梁公是做过大实践、大贡献的。

治史与文学著作的成就。梁公有一句话,可见他对治史的态度——“史乎!史乎!其责任至重,而其成就至难。吾愿与我同胞国民,筚路蓝缕以辟此途也”。《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先秦政治思想史》《儒家哲学》《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都是气象宏阔、缜密精湛的鸿篇大著,架构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开国规模”,称之为先驱者、缔造者,绝不为过。还有《饮冰室合集》,是先生一生著作之大成。他精力充沛、热情如火,非有如此炽热之情感不能作如许文章,可敬,可叹。


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引人注目。他迸发出的浓烈芬芳的爱,以及自己极高的人格修养,深深影响了其九个子女,梁启超,是伟大的父亲。他晚年,以最后十年的心力教书讲演,还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他对教育的主张为“教人学做人”。是次演讲之末,他几乎是大声疾呼了:“诸君啊,你千万不要以为得此片段的知识,就算是学问呀!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梁启超情不可抑,吟诵了屈原的几句诗:
何昔日之芳草兮,
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
莫好修之害也。
 梁启超一生坎坷,尤其他的思想与政治主张多次与现实碰击,也多次改变,然一颗爱国爱民、探索追求的心依然炙热,有人对其政治上摇摆不定有所诟病,然而,他努力过,贡献过,独善其身的人又如何能评价他呢?
梁公之美,吾辈不识者太多,其实他留给我们很多的精神财富,可为我们一生去汲取。我们离梁公太远,不知其详,不知其真,又如何评之、论之?只有沉下心来,学之,思之,哪怕只有万一,为我所用,足矣。
还是引用作者徐刚对梁启超的评价,恰如其分,以作为结尾,共勉之:我雅不愿以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史学家,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文学家,祝告于西山任公墓前,恐被任公责为“啰嗦”,为史极不可有一点夸张之嫌。虽然,我欲辩之,末学岂敢?故以任公为文简洁之好,剪而裁之曰:一代宗师。可乎?可乎?

END


张宁,供职于济源市丰田肥业有限公司,文学爱好者,喜欢用文字记录这精彩的世界、有趣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