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条件最艰苦的并非西北野战军,而是这支部队:49年还穿着红军军服

 铁血老枪 2021-05-03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1954期。解放战争时期,相比国民党军,我军在前期处于军事、经济、控制区、人口及资源的明显劣势,一些战区客观条件尤为艰苦,西北野战军(一野的前身)面对二十多万国民党中央军、当地马家军的夹击围堵,再加上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军队建设速度十分缓慢,在各战略区中属于形势非常严峻的一支部队。

条件最艰苦的并非西北野战军,而是这支部队:49年还穿着红军军服

西北野战兵团成立时只有2万余人,直到1949年上半年也不过10余万兵力,且部队缺枪少炮、后勤补给状况也远远落后于兄弟部队。虽然在彭总的指挥下,长期与西北国民党军运动周旋,战绩胜多负少,但要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却十分困难,三大战役之前的西野无法独力解放西北国土。

条件最艰苦的并非西北野战军,而是这支部队:49年还穿着红军军服

然而要说条件苦,形势最艰难的却不是西野:我军有一支十分特殊也十分重要的部队,到1949年开国大典时还坚持在战斗一线,使用的武器极为简陋,并且大量指战员竟然还身穿十多年以前的红军军服作战,令人咋舌。全面抗战中后期,就很少有我军主力部队穿着红军军服了,更不要说解放战争快要打完的1949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条件最艰苦的并非西北野战军,而是这支部队:49年还穿着红军军服

这支部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海南岛上的军事力量:琼崖纵队。1949年渡江战役前,交战双方主要在长江以北进行争夺,敌我两军的主力部队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原地带,我军在江南没有大规模作战部队,国民党军屯集在后方的也多为战斗力弱一些的二线部队、军校和后勤机关。这在客观上给了海南岛上的琼崖纵队一定的生存空间。

条件最艰苦的并非西北野战军,而是这支部队:49年还穿着红军军服

琼纵的前身是1927年起义的海南当地武装,最初只有几百人,在抗日战争期间一度壮大到3000余人的规模。这支部队由冯白驹领导,不仅与日军长期作战,还要面对国民党军的清剿:反动派见我军在海南的部队壮大起来,开始找借口对琼崖纵队发起进攻,然而不管是日军还是国民党军,都没能打垮海南岛上的我军部队。

条件最艰苦的并非西北野战军,而是这支部队:49年还穿着红军军服

既然初期人数不多、实力不强,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强大的敌人所剿灭呢?因为琼崖纵队一直坚持我军擅长的运动战法,保存有生力量不盲目扩大地盘:海南岛中部的五指山,就是琼纵的天下,冯白驹领导的队伍把游击打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国民党正规军的重武器反而没有用武之地,始终拿琼崖纵队没有办法。

条件最艰苦的并非西北野战军,而是这支部队:49年还穿着红军军服

琼纵武器落后物资短缺,主要依靠作战缴获和自食其力,坚持把队伍保留并壮大起来,到解放战争后期岛上指战员总人数超过2万人,相当于国民党军力量的五分之一。由于作战条件困难,根本顾不上统一军服制式,连武器弹药都是五花八门,49年后琼纵官兵还身着红军军服打仗,也就不那么稀奇了。

条件最艰苦的并非西北野战军,而是这支部队:49年还穿着红军军服

这支艰苦的部队,对解放战争最大的贡献就是为海南岛保留了革命火种和武装力量,并且积累下游击战争的宝贵经验,在1950年海南战役时配合四野40军和43军,击溃了岛上的10万多国民党军,成功解放了我国第二大宝岛。琼崖纵队虽然只是军一级的作战部队,且正规性与大陆上的主力纵队、军相比有差距,但其功绩是极为重大的:解放战争末期我军在陆战方面完全压制国民党军,但海军实力和渡海经验却是很大的短板。

条件最艰苦的并非西北野战军,而是这支部队:49年还穿着红军军服

之所以能够快速攻下海南却无法顺势解放台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台湾岛上没有像琼崖纵队这样的武装力量,不能实现里应外合帮助主力登岛。因此琼纵的历史地位是很高的,也许其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不及三野、四野的主力部队,但无畏精神和实际贡献值得后世铭记。作为琼纵主要领导人的冯白驹,被总理称赞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