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 @Ariel Fan丨 原文标题:今年五一档最强王者毋庸置疑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今年的五一档,实在太豪华了。 国产大片齐上阵,没有流量明星,全都是实打实的演技派。 打头阵的,当属今天要聊的这一部——
悬崖之上导演: 张艺谋 编剧: 全勇先 / 张艺谋 主演: 张译 / 于和伟 / 秦海璐 / 朱亚文 上映日期: 2021-04-30(中国大陆)片长:120分钟

说起谍战片,就“主旋律”、“小众与父辈”。
但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中国影视剧史中,谍战题材往往是高分聚集地。国产谍战剧的剧情巧思水准不亚于Netflix之流的美剧, 《潜伏》《暗算》《红色》《悬崖》……任何一部拎出来都是口碑封顶的绝佳代表作。 动荡不安多股势力交织角逐的中国近代史,让我们对那些隐秘的革命牺牲者和斗智斗勇的反抗故事有着特殊的情愫。 这也为中国导演创造绝佳谍战片,贡献着最丰富最真实的细节。 那是革命历史刻在中国人骨血里的体验,是比枪响更激烈的沉默反抗。 
一场被张艺谋团队精心设计的视听盛宴已诞生。 镜头光线、布景配乐,干净有力,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严丝合缝如一部剪裁得当的艺术品。 谍战题材带来的激烈、尖锐与斗智交锋被压缩至120分钟内,向坐在影院内的观众展开“集中轰炸”。 你看得到大师团队在电影工艺制作上的成熟与精致,更能透过成熟背后感受到谍战片的惊心动魄、刺激紧张的魅力。 

荧幕上的命运交响曲 谍战片的核心是什么? 氛围。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深入悬崖,如临深渊。 让观众随着间谍、特务和革命家的工作推进,生发出最直接的担忧与害怕。 如临大敌的氛围到位,谍战片就成功了一半。 影版《悬崖之上》可以说是剧版《悬崖》的前传,核心人物周乙双面间谍的身份保持不变。 没看过剧版不影响电影剧情,因为电影中的周乙更多的是扮演线索串联的角色。 
真正的剧情聚焦点,在四个共产党员身上。 从一开始,这四个人的身份角色就进行了一次复杂的叙事处理。 本来是两对情侣,为了保护对方而两两拆开来行动。 这一小小的处理,体现出编剧的技巧。 两队人物故事线推进中,观众因为身份的安排会下意识将思绪续接于另一组的行动,不会有多组人物线并行中产生的割裂感,将剧情紧紧团聚在主线中,这就是编剧的本事。 
而主线就是一场营救行动,一场要揭秘日本人反人类实验、则必须要拯救出唯一人证的“乌特拉行动”。
糟糕的是,这场“乌特拉”行动从一开始就已暴露。 因为高层中出现了间谍,他们四人的动机、暗号、行动路线在敌人眼中已是透明。 特务科层层包围,云罗天网,目的是破坏“乌特拉”行动的同时,也揪出潜伏在特务课高层的地下共产党,也就是周乙。 周乙的处境,因此变得极其艰难。 既要拯救四人小组于暴露暗杀的困局之中,又要在一双双怀疑的天眼中,维持自己的间谍身份不被暴露。 救人难,救己难,救人又救己更难。 
至此,担忧、害怕的氛围已拉满。 一场暴露无疑的行动,一次看上去绝无出路的救援,一群早已进入圈套的革命赴死者,在跌宕剧情的安排设计下谱奏出一曲命运交响曲。 第一个音符响起的瞬间,一场赴死之战就此拉开。 枪响时分,命运是倒入血泊还是擦拭枪口成功隐退,谁也猜不到。 

在血雨腥风中张弛 谍战片的亮点是什么? 节奏。
从戛玉敲冰走向电闪雷鸣,五分钟内必有一段提心吊胆。 画面伊始,雪林里就上演一场生死交锋。 张译饰演的张宪臣,上一秒被捆绑双手,下一秒就借助工具脱身; 上一秒肉搏敌人身负重伤,下一秒被特务兵们集中追赶; 来不及逃,来不及思考,来不及想出路。 
而镜头一转,寂静雪林的无声处,埋在雪堆里的两个脑袋突然进入了画面。 告诉你,这场冰天雪地里的躲藏游戏,处处皆意外。 你以为张宪臣从天落密布的电影院门前脱身,上了公共汽车; 但是街头一晃而过的乞儿让他失了神下车,意味着一场巷子追击在所难免。 你以为一声接一声的枪响乱战中,张译顺利逃脱渡过此劫; 但是一转身,十字路口迎面而来的汽车剧烈撞击,吓得满场观众响起不约而同的惊呼。 
窸窣的讨论声中,观影者要学会用十秒平息惊吓。 节奏就是这么切换自如,流畅多变。 前四十五分钟的悬疑感和反转,在张弛有度的节奏剪裁中彰显地淋漓尽致。 
“乌特拉”拯救行动始终在激烈斗争中推进,而间谍身份的暴露与维系也在有序展开。 于和伟扮演的周乙作为地下工作者,殚谋戮力,胆识过人。 在倪大红扮演的特务课长官身边被处处试探,多次在被暴露的边缘。 
编剧为了凸显戏剧冲突,还另加了一个粗枝大叶的老金形象。 他与心思缜密的周乙之间,拉扯制造出的反差笑点,缓解了观众心里拉满至近乎要断的弓弦。 你怎么也想不到,连叹气和心跳都要控制好的紧张刺激节奏中,还有让人这般长舒一口气的时刻。 
锦上添花的是,这群老戏骨的眼神会拉丝。 火车上,四人小组分散开来,特务查证突然带走了小兰(刘浩存 饰)。 接下来的半分钟镜头,是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张译这几位饰演的共产党同志的眼神戏。 担忧、隐忍、询问、安抚,一系列的情绪流转尽在不言中。 这一幕,贡献出不少中国影史上的演技教科书素材。

老戏骨控场一流,剧情与情感节奏在演技表现中,得以全面舒张。 一群立体、丰满的角色诠释腥风血雨中人性的猜忌与斗智斗勇,战争往事由此清晰复刻—— 你在紧绷中感受革命的不易,在叹息中为同志们的牺牲流泪。 你变成一根弦,在电影节奏中伸张调节,跟着哭哭笑笑,情绪翻来覆去转换。 

冰冷底色里的滚烫 谍战片的底色是冷峻的,毕竟牵扯到机谋算计,怎么也不会温情脉脉。 《悬崖之上》的底色,更是冰冷中的冰冷。 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的哈尔滨,冰天雪地中短促激烈的枪声与,原始近身搏战中带来的血肉模糊扑面而来,冷峻未曾有一刻退场。 
不同于暧昧旖旎的《色戒》,不同于华丽绽放的《风声》,《悬崖之上》势必要将冷峻进行到底,颇有做最纯粹谍战片的架势。 卧底、特务、情报交换、追击、暴力刑讯等元素发挥极致,不掺杂一丝边缘要素。 纯粹,冷冽,仿若荧幕中寂静无声只管纷纷扬扬不留情面挥洒的大雪般冰冷。 刘浩存对张译说:“我给你炖排骨。” 话音未落,被毫不留情打断:“你打起精神来!” 
那些小情调,小趣味在一声呵斥中戛然而止,他在提醒观众—— 打起精神来,战争不要温情。 的孩子沦为乞儿在大街上讨要饭,面对亲父亲都未能相认; 明明被折磨到大小便失禁,已经逃出残酷刑讯的张译,却做出“不如牺牲我保全你”决定,于是转身开车再度冲向恶魔之地。 
车灯亮起的瞬间,团簇落下的洁白雪花帘幕中,你看着从地狱爬出的人满身鲜血, 他从苦难中解脱,却要回到苦难中去。 ——你知道“乌特拉”拯行动代号的意思吗? ——俄语中是“黎明”的意思。 
影片中两次出现的对话在强调—— 黑夜雪地之所以有鲜血,是有人想要争取冰冷中的黎明。 张艺谋在4月24日的北京首映礼上说,《悬崖之上》是一部群像戏。 
片中除了营造足够多的悬念外,最重要的是—— “试图刻画出一批为了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隐秘战线的英雄形象。 他们都有自己的牵绊,有爱情、亲情和战友情,他们都有血有肉。 却在关键时刻敢于牺牲自己,值得为他们立传。” 
我始终相信,好的电影作品是为观众打开来一扇门,走进这间房子。 这个过程精巧又回环曲折,人们能够观赏房间里的细节与亮点,发现留在桌子上的杯盘残羹,进而推敲未曾看见之物与未曾见证之事。 我在电影院的120分钟里,想起哈尔滨充满俄式风情的中央大街。 如今走在那条温馨的街道,会飘来阵阵歌声与热气腾腾烤肉的香气。 如果遇上雪花飘落,会让人感到浪漫与多情 没有冰冷,没有刺杀,没有枪响。 感谢在黎明前为我们默默奋斗的无名英雄们,向他们致敬。 
中国革命者的故事,总给人一种残酷至极的力量,那是生命都能舍弃的大无畏。 大义凛然不需要过分渲染,牺牲也从来不需要花招来表现。 信仰的力量总在和平背后暗流涌动,又在革命浪潮中似惊雷爆发。 冷峻的极致便是温热,这份极致背后,你会看到清澈的决心与滚烫的热血。 真应了18岁陈祥榕的那句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