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悠终于抑郁了,《小舍得》告诉我们什么叫「语言暴力常假爱之名」

 skysun000001 2021-05-03

今天(4月28日)晚七点,北大学堂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吕帆老师来到「周三开讲」,为你讲述《带毒的话语:为什么我们身边总会有语言暴力》

篇尾扫码预约直播哟~

图片

图片

「没长脑子啊,你笨就笨嘛,

我告诉你,下次再这样,别来上课了啊。」

最近,电视剧《小舍得》热播,钟老师骂子悠的情节,唤起了不少人曾经遭受老师语言暴力的记忆,网友纷纷表示:“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终于,在巨大的压力、不被理解和语言的暴力之下,子悠抑郁了。反观现实,和子悠面临相同处境的孩子恐怕不在少数。

语言暴力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往往以谩骂、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为表现形式,会对受害者的精神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据心理学家调查显示,平均每20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遭受过语言暴力,每50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语言暴力导致心理疾病,轻者患有社交障碍,重者有杀人和自杀行为。

图片

语言暴力——常假「爱」之名

Violence is often in the name of love

在综艺《少年说》中,一个女孩哭着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

 「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妈妈回答:

「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

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很多时候,语言暴力的初衷竟然都是:「为你好」,以爱为名的语言暴力,生活中可能处处都是。

提起“语言暴力”,我们最常想到的就是小孩子被父母、老师斥责的场景。

「真后悔生了你」

「你就这样,长大了没出息」

「再哭我就打死你」

「xxx比你强不知道多少倍」

除此以外,在校园里,同学之间的语言暴力也时常发生,比如因为对方的身体和性格,而起「扫把星」「小矮子」「傻大个」「小瞎子」等侮辱性的外号。不管是不是出于讽刺侮辱的动机,这些都是语言暴力行为。

图片

根据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48%的小学生、36%的初中生、18%的高中生表示,老师在批评自己或者同学时使用过语言暴力。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这三大校园伤害问题中,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片

被忽视的语言的「可怕」

The neglected 'power' of language

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显得文明,但造成的伤害却是长久的。不仅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所说,

「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知名艺术家谢勇的一组名为《语言暴力》的作品,曾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这组作品中,几个与语言暴力的关键词,拼成了一件件“武器”。

谢勇创作这幅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几位少年犯的心理辅导师,这几位心理师发现:促成少年犯犯罪跟父母对他们的惯用语言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有调查显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图片

医学实验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语言暴力的伤害。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海马回、和前额叶。这三个区域分别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管理情绪以及思考和决策。

未成年人的大脑尚在发育中,假如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从而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除此以外,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对语言暴力的实验还表明: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图片

语言暴力为何无处不在?

Why language violence is everywhere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语言暴力的受害者不仅仅是青少年,施暴者也不仅限于家长和老师。成年人身上,同龄人之间,工作和生活中,语言暴力其实一直存在。

图片

去年,国内偶像女团成员#yamy被公司老板说丑#登上了微博热搜。在一段录音中,yamy的老板徐先生用“很丑”“非常丑”“超级丑”来形容她,并要求其他同事也认同这一观点。这其实就是成年人所遭受的语言暴力。

在职场中,领导在公开场合对员工进行嘲笑讽刺、拿你与别的同事作比较,用“废物”等话语对你进行辱骂;在婚姻中,另一半时常用言语嘲讽、羞辱你,对自己的配偶各种挑刺、表示不满,一味对你进行贬低。这些行为都属于语言暴力。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为什么语言暴力一直存在?本期“周三开讲”,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宣传办主任吕帆,为你解读《带毒的话语:为什么我们身边总会有语言暴力》,告诉你如何面对语言暴力,如何正确地表达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