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子不语 · 主播 | 阿成 关于旅行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而对于美的留恋,从古到今都是共通的。 现代人喜欢用手机拍照记录下精彩瞬间,而古人则寄情于诗词,将旅途中的感悟汇于笔尖。 诗人的笔下,总是风光无限好: 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泰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洛阳是“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今天,有书君陪你一起重温这8首诗词,跟着古人的足迹,在这个假期,开始云旅游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 西湖美的不只景,还有人。 当贬谪到此的苏轼在西湖边上遇到红颜知己王朝云时,西湖的美和眼前的人便重合在一起,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 西湖有多美呢,在苏轼看来,晴天时,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微波粼粼,波光艳丽。 雨天时,西湖在雨幕的笼罩下,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非常奇妙。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十分适宜。 西湖的三月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的六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的美,美在纯天然,晴天雨天,一年四季都是美的。 若你有缘到杭州,不妨到西湖边上走一走,苏堤、白堤环绕着西湖的水,断桥上人来人往,等待着有缘人来相会。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春日是去扬州最好的季节。 阳春三月,无论是徜徉于京杭大运河畔,还是泛舟于瘦西湖的碧波之上,都是感受扬州诗情画意最好的方式。 杭州以湖山胜,扬州则以园亭胜,扬州园林集聚了北方皇家园林的恢宏大气和江南私家园林的灵秀精致。 去扬州,一定要看看扬州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装修精致;花木品类丰富,每一处盆景都值得驻足细细赏玩一番。 历代文人墨客到了此处也是诗兴大发,留下无数优美的诗词。 在杜牧的梦里,二十四桥的明月悠悠;在欧阳修的笔下,春水迢迢流向青山外;在苏轼的词中,春风十里醉扬州。 扬州的小桥明月、渡口烟柳、十里春风,一草一木都令人心向往之。 《菩萨蛮》 唐 · 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洛阳, 十三朝古都,唯一被称为神都的古都,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过去的洛阳是牡丹花开动京城,宝马雕车香满路。 如今的洛阳,人们安居乐业,游人熙熙攘攘。 洛阳的春天有多美呢? 唐代诗人韦庄说: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水浴鸳鸯。 面对如此良辰美景,没人一起欣赏,诗人觉得甚是遗憾。 这里不仅有美景还有美食,洛阳人的生活,总少不了一碗汤。 洛阳水席精致且最有宫廷气质,所谓水席,就是菜皆汤汤水水,上菜行云流水,二十四道菜各司其位,按顺序出场。 这上菜的阵仗,就有些钟鸣鼎食的意思。 有空,和朋友家人去洛阳的街头走一走,感受古都的历史气息,品尝中原的美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桃花溪 》 唐 ·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春归何处,桃园深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唐代诗人张旭就开始了他的寻觅之旅。 远远望去,山谷云烟缭绕,溪上飞架的高桥若隐若现,桃花源似乎就隐藏在这云雾背后。 诗人站在岩石西侧看到捕鱼归来的渔人,忙上前询问这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可否知道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微风送来淡淡花香,小溪潺潺向东慢行,偶尔和路过的渔翁聊聊天,单纯的寻觅人间仙境,抛却尘世的一切烦恼,内心得到片刻的安宁。 身处在城市的我们,也应该适当放慢生活的脚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偷得浮生半日闲。 走到桃花源,不知是否也遇到一个渔翁,和他聊聊桃园深处的故事。 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安宁之所。 《滕王阁诗》 唐 ·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许多人知道滕王阁都是从王勃的那篇《滕王阁序》开始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闭上眼细细品味,所有景色都到眼前来。 渔舟唱晚,雁阵南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得其乐,不慌不忙,从容自在。 滕王阁临江而立,当年文人墨客,汇聚于此,吟诗作对,歌舞助兴,可谓风雅一时。 如果你想感受一下那场宴会的氛围,一定要看看夜晚的滕王阁,相比白天,夜晚的滕王阁让人有种奇妙的穿越感。 坐在厅堂里听着丝竹管弦,看着轻歌曼舞,想象一千多年前,浪荡的滕王和幕僚们也是这样夜夜笙歌把酒言欢。 人去楼仍在,阁外的闲云悠悠,正在临水照影。 任凭物换星移,时间流逝,这里的一景一物等待着一代又一代的造访者。 《临江仙》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首词是在《三国演义》。 站在长江边上,江水向东不曾停歇片刻,岸边的青山依旧在,太阳依然东升西落。 看着眼前景象,想起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前尘往事的是与非,还是古今英雄的成与败,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不仅让人感叹:青史几番春梦,古今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望庐山瀑布》 唐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自古以来,庐山就倍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到庐山游览,看到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其间的美景而陶醉忘归。 庐山究竟有多美呢,李白这样描写道: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一缕缕紫色的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水流从高崖上飞腾直落下来,似有几千尺长,让人怀疑这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庐山云雾,天下闻名,上庐山,便在雾中行。 而且不同的季节有不同雾景,紫色的云雾萦绕山峰,给庐山增添了虚无缥缈的神秘,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难怪李白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瀑布看起来都像是天上的银河流落人间。 苏轼登上庐山也不由得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置身于庐山的云雾之中,已分不清天上人间,给你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望岳》 唐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们常说登泰山而小天下,那么五岳之首的泰山的究竟怎么样? 年轻时的杜甫在政治上常常抑郁不得志,他决定离开长安,开始游历祖国大好河山。 当诗人游历的脚步来到齐鲁大地的时候,他慕名来到了泰山脚下,仰望泰山之巅,不禁心胸开荡,感慨万千。 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蜚声诗坛的《望岳》。 诗人远望泰山恒立在齐鲁的大地上,苍翠的山峰绵延千里,放眼望去看不到尽头。 山南山北分割清楚,晨昏景色又迥然不同,大自然它用神奇的双手将泰山雕琢、镌刻、打磨之后,才将泰山呈现在世人眼前。 再看看近处,身边升腾的层层云气,顿时觉得心胸摇荡,一时进入到忘我的境界里。 倦飞的鸟儿鸣叫着飞入山林深处,才打破了诗人的梦境。 此时才感觉到自己长时间目不转睛地远望泰山,眼眶都有些疼痛感了。 泰山的雄奇壮美,泰山的刚柔兼济,泰山的一草一木无不吸引着诗人。 他想登上泰山之巅,站在最高处,看到更全的泰山景色。 登高望远,沉醉于自然风物,烦恼全消。 ▽ 一诗一感悟,一词一记录。 看过的风景,吃过的美食都成了回忆。 把这些美好封存,留待以后细细回味。 旅行,身体在路上,心灵在休假,倘若不能远行,也可通过文字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心到即眼到。 感悟生命的美好,珍惜拥有的一切,祖国山河,此生值得去领会一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