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气汤系列(1)调胃承气汤(2)

 左手360图书馆 2021-05-04

继续学习调胃承气汤。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6g),炙        芒硝半斤(12g)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伤寒论》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仍然是气血两虚的人感冒,发汗不当会导致两种转归。

第一种是变成阳虚阴证。

有表证,本来可能就有恶寒,解表后一般就会好,但是解表后没有好转,反而恶寒严重了。凭脉辩证,脉浮就还可以解表,脉沉、迟,怕冷就是阳虚了。

针对这种情况,就不能再发汗了,应当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第二种是转向热证。

发汗后,只有发热,没有怕冷,说明发热不是表证导致的。发汗以后,津液耗伤,胃中干燥,表证没有了但是里面有热,会出现蒸蒸发热,从里而外的发热。

虽然是阳明实证,但是还没有达到大便燥结的程度,只是蒸蒸发热,既不能用小承气汤治疗大便硬,也不能用大承气汤治疗大便干燥,只用调胃承气汤清胃泄热就可以。

《伤寒论》第94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战汗的机理。

太阳病没解的时候,突然出现“脉阴阳俱停”。“停”字历代注家有三种解释:停止;调和;脉微。相比者三种解释,脉微更合理一点。

脉微,加上先冷战再出汗,就是有点蓄力再和邪气争斗的意思了。之前在哪里见到过?

以下内容,请于知识星球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