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一般感冒较易控制,但咳嗽却往往拖得长久。最近中国有权威机构对止咳药市场做了全国性的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国还是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中药止咳化痰药位于销量前列。中药止咳化痰药佔领大部分市场,原因在于疗效确切,咳嗽以后吃中药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首选。 一、人为什麽会咳嗽? 人体的呼吸系统,尤其是呼吸道,是很脆弱的,因为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容易感受空气裡面异物的侵袭,而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如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哑和呼吸肌痛,则属病理现象。 咳嗽同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乾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从中医的角度看,咳嗽的成因一般为外邪或内部功能失调。咳嗽可由多种外邪(风、寒、湿、燥、热与火)引起,它们可单独或同时侵袭。外邪引起的咳嗽通常发病急,持续时间短,但是如果治疗方法不当,可能会加剧体内失衡。风邪是外感咳嗽的主要原因。风邪先侵袭皮肤和肺经卫气,耗损肺气,导致咳嗽。 二、传统中药止咳逐个数 1.梧桐叶 中医有说“梧桐先知秋气”之说,《贵州民间方药集》亦言:“镇咳祛痰,除风湿,治麻木。外用止刀伤出血”,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肝经。功效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降血压。因此,此药放在开篇,是旨在告诉大家此药在组方中主要作为药引之用,一般加入药用治疗方中,用量3克,先煎或是同煎即可。 2.木蝴蝶 又名千张纸、兜铃、三百两银药,玉蝴蝶,云故纸,是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乾燥成熟种子,主产云南、广西、贵州。此外,福建,广东、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亦产少量。 性味苦、寒,入肺、肝经,功用主治:润肺,舒肝,和胃,生肌。治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疮口不敛。治乾咳不止常配夏枯草。此药在中医界甚为出名,治疗咳嗽的名家皆有鑽研,使用此药入方可治疗燥咳及肺气肿。 3.百部 又名嗽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九丛根,九虫根,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性味甘苦,微温,入肺经。功用主治:温润肺气,止咳,杀虫。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 4.款冬花 异名冬花,款花,看灯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 性味辛、温,入肺经,功用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嗽。治咳逆喘息,喉痹。 5.桔梗 异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房图、荠苨,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经。功用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6.杏仁 又名杏子,木落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乾燥种子。 性味苦、温,有毒,入肺、大肠经。功用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7.百合 异名白百合,蒜脑薯,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细叶百合、麝香百合及其同属多种植物鳞茎的鳞叶。 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肺经。功用主治: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费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馀热来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1)润肺止咳:用于肺燥或阴虚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贝。(2)清心安神:用于热性病后馀热不清、虚烦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黄。 8.梨 异名快果,果宗、玉乳、蜜父,主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栽培种的果实。 性味甘微酸、凉,入肺、胃经。功用主治: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 9.陈皮 又名红橘、大红袍、川橘,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 10.无花果 异名阿馹、阿驿、底珍,天生子,映日果,优昙钵,蜜果,文仙果,奶浆果,品仙果,为桑科植物无花果的乾燥花托。 性味甘、平,入肺、胃经。功用主治:健胃清肠,消肿解毒。治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喉痛,痈疮疥癣,利咽喉,开胃驱虫。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痔疮便秘,消化不良,痔疮,脱肛,腹泻、乳汁不足,咽喉肿痛,热痢,咳嗽多痰等症。 11. 罗汉果 异名拉汗果、假苦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果实。 味甘、性凉、无毒,入肺、脾二经。功用主治:清肺润肠。治百日咳、痰火咳嗽,血燥便秘。 12.前胡 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性味苦辛、凉,归经入肺、脾经,功用主治: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13.川贝 异名虻,黄虻,苘,贝母、空草,贝父、药实,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 性味苦甘、凉,入肺经。功用主治润肺散结,止嗽化痰。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鬱结,肺痿,肺痈,瘿瘤,廉鬁,喉痹,乳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