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去,寻找自我,哪怕你63岁了 | 《清单人生》

 云十洲l 2021-05-04

《清单人生》

【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著

孙璐 译

(一)小苏打

一开始,我是把这本书当小苏打应用大全来读的。

布里特-玛丽先在床垫上撒一层小苏打,等上足足二十分钟,然后收拾床铺,小苏打既可以清除污渍又能吸收潮气,让床垫显得更干净。

如果衬衣的领口脏了,就先在领口的污渍上涂好醋和小苏打搓洗干净,再放进洗衣机。

她拿起一块破布蘸着小苏打水擦了窗户,用醋打湿报纸,把窗户上的小苏打水抹干。年,忽而又今夏

她用小苏打和水刷了厨房的水槽,拖了地,用小苏打和柠檬汁的混合液擦了厕所的瓷砖和水龙头,又混合着小苏打和牙膏清理了水池,最后往她带来的花盆里撒了小苏打——不然里面会生蜗牛的。

(二 )清单遭到破坏

布里特-玛丽六十三岁,性格古板,平生每一件事情都书写成清单,文明人、体面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的,所有都能用一张清单来表达,一二三四五,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有条不紊,万古不变的进行。对她来说,记录在清单上的事情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改变了,就不再是文明人的生活。

这一切持续着,直到她丈夫进了医院,一件带有可疑香水味道的衬衫,和一个女人打来的电话。

布里特-玛丽迫不得已离开经营四十年的家,摘下左手无名指上的婚戒,那里留下一圈浅浅的白色印迹。踏上了她并不想要的新生活。

(三)找工作

她去找工作。六十三岁的她高傲地抬起下巴:

我受过非常好的教育,我完成过许多填字游戏,如果没受过教育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我每天都在工作,……我照顾孩子,把我们家收拾得体面像样。

她觉得劳动就业办公室的短发女孩很怪,“您的额头非常宽,剪这么短的发型需要很大的勇气。”

把咖啡倒在塑料杯里已经太随便了,可为什么“咖啡杯”还没有杯垫?……桌上已经有很多划痕,所以没关系了,“难道这不正是您不用杯垫的结果吗!”

别误会,布里特-玛丽不是挑事生非的人,虽然“我叫布里特-玛丽”,“我姐姐才叫我布里特”。

但她依然不是挑事生非的人。——她丈夫的子女管这叫”消极挑衅“。

(四)与博格的初次会面

布里特-玛丽告辞离去,她把再次拜访女孩、等待介绍工作结果的事项记在清单上,第二天如约前往。女孩拒绝很多次,告诉她经济危机时期,工作很难找,布里特-玛丽坚持丈夫肯特的说法,经济危机结束了!所以找工作也不会是困难的事情,找不到工作可不是文明人的行为。

女孩在布里特-玛丽的坚持下败下阵来,替她找到一份工作。在一个被城市遗忘的社区,有一座废弃的足球场,一所关掉的学校,一家停业的药房,一家歇业的酒类商店,一处关闭的医疗中心,一家关门的购物中心,还有一处即将关闭的娱乐中心。

这地方叫博格,早已被人遗忘,暂时未关闭的娱乐中心需要有人看管,没人愿意申请博格的工作,于是布里特-玛丽得到了它。

布里特-玛丽来到博格。刚到那里的时候,她的汽车副驾驶座爆炸了,她逃出汽车,被一只足球砸中了脑袋。

布里特-玛丽在医疗中心的地板上苏醒,闻到批萨的味道。坐轮椅的女人告诉她,医疗中心同时也是批萨店,这儿还卖酒,供应咖啡,这还是个邮局,兼具本地超市功能……

平生最有条理的布里特-玛丽就这样来到了最没有条理的地方。

(五)布里特-玛丽的世界

布里特-玛丽的认知里,世界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丈夫肯特是个企业家,他的见识比她高明,他的观点不会错的,除了他的爱情已过期。

我们没办法预测爱情什么时候开花,直到突然有一天,你醒来时发现它已经开花了,爱情的花朵枯萎起来也是这德性——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为时已晚。

比如擦窗户的清洁剂牌子,四十年来,布里特-玛丽只用菲克新,那可是比小苏打还万能的东西。

站在擦干净的窗户后面可以看到清晰的世界,她每天用它擦窗子,坚持了一辈子,从没遇到过看世界方面的问题。——只是这个世界从没看到她。

博格这家轮椅上的女人开的多功能店里没有菲克新卖。布里特-玛丽深受打击。

(六)姐姐

布特里-玛丽一夜未睡,开始了小苏打大作战,极力把娱乐中心打扫干净成她原来世界里该有的样子。

公路上不时有卡车经过,但没有一辆停下来的,经济危机时期,博格早已被遗忘。布里特-玛丽想起了她的姐姐英格丽德,她死于一辆绿皮卡车造成的车祸。

姐姐对她来说,是个特殊的存在。姐妹俩仿佛镜像的两面,一个在正面,一个在反面。

英格丽德外向、活泼、充满热力和幻想,布里特-玛丽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之下,从没觉得不对。既然英格丽德注定要精通外面的世界,布里特-玛丽就想象自己擅长家里的各种事情。姐姐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注意到了她,只有英格丽德会夸赞她在家里所做的那些事情,和她热烈地交流,对她说“谢谢,你做得很好!”

假如你有一个能真正看到你的姐姐,还需要什么别的东西呢?

可是姐姐死于车祸,她被抢救出来了。悲痛的母亲始终觉得,“为什么死去的会是姐姐呢。”

姐姐死后,父亲回家越来越晚,母亲沉默寡言,布里特-玛丽整天不停地在家洗洗刷刷,期待着母亲有一天能够看到她做的事情,会夸赞“你把家里打扫得真干净啊”,可这件事始终没有发生。

布里特-玛丽渴望被关注,被承认,被爱。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她嫁给肯特,丈夫享受她的付出,却从未意识到她的付出有多可贵。她一步步退让,四十年来的生活成了习惯。她被遗忘得太久,以至于一辈子都在害怕突然死掉,害怕自己躺在屋里默默发臭。为此她需要有条理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哪怕有一天突然死掉,别人发现了,会认为是一种“体面的死掉”。

这才是布里特-玛丽“清单人生”养成的深层原因。

(七)不一样的博格

出乎布里特-玛丽意料,在博格,她仿佛生平第一次被需要、被看到和被承认了。

这里的人很粗俗,和布里特-玛丽认知里的“文明人”格格不入。但他们不遗余力展开怀抱,来迎接新的人,新的事物,哪怕是布里特-玛丽这样一个缺乏社交能力、被人说成 “絮叨婆”认为她的“絮叨”只是毫无意义的“消极挑衅”的孤身老太婆。

一群小孩吵吵嚷嚷要求她当足球教练。

批萨店人人畏手缩脚,因为被她打扫得太干净了。

三个孤儿,他们为她找来她需要的菲克新,依偎她,信任她,那个照顾弟妹的小混混的餐柜,按照叉子、刀子、勺子的“文明人”顺序摆放。

最后,博格还有一个发现她的好、小心翼翼讨她欢喜、愿意为了她改变的老实男人斯文。

她就这样一头栽进了博格,这个世界看不到的地方。

(八)足球书

刚开始,小孩们跑来娱乐中心看足球比赛。他们沉默地接受了把“球衣洗干净”的要求;想要和同性约会的小男孩害羞地请求她为他剪头发,充满热爱地告诉她“您不应该一个人,像您这样头发如此好看的人,不应该一个人。”

足球有个迷信习惯,当主队进球时,你正好做了什么事情,那么那件事情便一直是有效的。

比如当主队进球时,小男孩在外面,他就会吓得不再到里面去;而布里特-玛丽被整场要求躲在厕所里,孩子们坚持只有这样才会赢球。她暗自欢喜,因为她被明确感到了存在,有作用。

小孩子们逐渐认识到这个外表严厉、缺乏沟通能力的老太婆拥有一颗热力温暖的心,他们率先信任她,需要她。

对足球一无所知的布里特-玛丽,开始当起了不像样足球队的不像样教练。

随着对这支被遗忘的足球队的探索,她也逐渐认识和了解起足球。

为什么要爱足球?

喜欢足球是一种本能。要是街上有个球朝您滚过来,您会下意识地给它一脚,这跟您恋爱的时候是一样的,因为您不知道怎么躲开它。

每只球队,在球迷眼里,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命主题。

——支持热刺的人,付出的爱总是比得到的多。热刺是最坏的那种球队,因为他们几乎算是好球队,而且总喜欢发誓,说自己会变得多么好,给你虚假的希望,诱惑你继续爱他们,可他们却只会推陈出新地来让你连连失望。

——要是您有个支持利物浦队的老爹,您一定会相信自己能让对手好看,您懂吧,自从欧冠决赛之后,他们都这么想。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发生在2005年在伊斯坦布尔的经典决赛,AC米兰上半场以3:0领先,从来没有球队在决赛里能以这种优势领先,但在下半场利物浦追平了比分,并在最后的点球决战中赢得了欧冠冠军。

这场比赛成了被整个足球界念念不忘的挖坟经典。

——为什么支持阿斯顿维拉?因为没有人支持阿斯顿维拉……还因为他们的球衣很好看。

至于那个喜欢布里特-玛丽的男人,那个爱着博格所有的斯文则说:

——我没有特别支持的球队,我想这是因为我太喜欢足球了。有时候,对某一支球队的偏爱会妨碍你去爱整个足球运动。

布里特-玛丽慢慢认识到了“足球即人生”的道理:足球强迫生活继续下去。总有新的比赛、新的赛季。人们总会梦想一切变得更好。这是一项神奇的运动。

她想知道肯特支持曼联,又代表了什么?

——曼联总是赢,所以支持这支队的人觉得他们天生就是赢家。

但曼联也不总是赢,就像利物浦也会没有奇迹之夜。

她思考后告诉人家:肯特不是坏男人,他也不总是赢。

因为不总是赢,人生才有梦想。

布里特-玛丽为了这支被不像样的球队努力,训练,注册。她为孩子获得准入足球队的父母背书来到监狱;她接受孩子母亲的谢意;她为球队的正规性据理力争;她和孩子一样热情参予了比赛。

(九)有生命的东西

在家里,在独属于布里特-玛丽的阳台上种满了植物,实际上她从来不买花,这些植物都是从垃圾房或者街上捡来的废弃品。她的这个习惯因姐姐而起:

英格丽德喜欢有生命的东西,就因为这个,布里特-玛丽日复一日地拯救无家可归的植物,以此纪念她没有能力拯救的姐姐。

布里特-玛丽也许没有意识到,她对植物的爱更多也许是出自于她自己的爱。

但凡有生命的,不仅植物,动物也是一样。布里特-玛丽很孤独,她善待生命,充满温情。

娱乐中心有一只老鼠,布里特-玛丽生气地拒绝了介绍工作的女孩为她找来的杀虫员——那个人太脏了、太不讲究了,居然想撒老鼠药来杀死鼠!

她为老鼠提供食物,很有尊严地告诉它:

“从现在开始,我们六点吃晚饭,像文明人那样。”

过了一会儿,她又补充了半句,“文明的老鼠也得六点吃晚饭。”

她很孤独,但她充满和向往着爱。她为老鼠总是单独来吃她准备的力士架而遗憾,很想告诉老鼠:

一只鼠的孤独意味着两只鼠在一起的机会被浪费了,对人类来说也是这样。

但常识命令她不要干涉老鼠的社交,所以她忍住了没说。

当然,布里特-玛丽的原则可不是那么容易崩溃的。她命令刚刚充当完球门工作的白狗:

“爪子脏不能进屋。”白狗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爪子,自信瞬间崩溃,露出不知所措的表情。

【爪子脏,我不是文明狗。

不知不觉间,布里特-玛丽在博格寻找到了自我,也建立起权威。

(十)照进梦想的现实

阿尔夫和肯特是兄弟俩,他们一起追求她,布里特-玛丽起先选择了哥哥,但阿尔夫出轨。几年以后布里特-玛丽嫁给了离婚的肯特。再然后,她做了四十年的家庭主妇。

布里特-玛丽不是没有自己的梦想,而是因为他(丈夫)的梦想更大,在这个世界上,梦想越大的人越会是赢家,这是她学到的道理。

把这个家照顾好,把肯特的孩子们照顾好,她放弃了一次次外出工作的机会,也没再生孩子,她的要求卑微朴实:

她希望这个人每天回家之后,走在干净的地板上,享用热腾腾的晚餐时,偶尔能发觉她的努力。

可没有,她从未获得过肯特的赞许,肯特习惯这一切,但从未觉得那是她付出的努力。她也习惯了不要抱有期待。

非布里特-玛丽选择不去期待什么,只是某天早晨醒来,她突然意识到所有的期待都过了保质期。

但在博格,人们尊重她,看重她,也教会她怎么进行独立思考,接受菲克新以外的清洁剂牌子,“学会在黑暗中开车”。

不知不觉,布里特-玛丽挂在嘴边的“肯特说……”消失了,她意识到肯特也“不总是赢”,肯特或许也会错。事实上,他是错了。

她遇到了一名老实巴交的警察斯文。斯文对她的好感几乎马上就表现出来,他谨慎地、不安地、但又坚决地透露了自己的爱意,布里特-玛丽起初惊慌失措地回避,矛盾了好久才终于决定接受斯文。

可当她试图把无名指的白印迹努力去除时,肯特找来了。

肯特习惯了她的陪伴,习惯她对家庭井井有条的处理。他找到博格,想要带她回去。他做出最大的努力,许诺她出轨的意外不会再发生,陪她一起看小孩子们的足球,和他们共同玩耍。

布里特-玛丽意识到,肯特无论多么想要她回家,却都是为了他自己的方便,他从未想过她的需要。但她还是决定跟他回到那个四十年的家,只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萨米死了。那个照顾着弟妹,懂得感恩,会把餐具按照“文明人”顺序摆放的大男孩死了,为了保护他的朋友。留下两个未成年弟妹。临走那晚,萨米找到了布里特-玛丽,布里特-玛丽意识到这个男孩把所有的期待都留给了她。

布里特-玛丽不能走,她想要留下来,至少,她想要为孩子们建立起一个足球场。

肯特也有了改变,他利用自己商人的智慧,完成了布里特-玛丽的心愿。

博格的人们帮她把汽车修好,孩子们给汽车加满了油,足够让她开到巴黎那么遥远的地方。

(十一)巴黎年纪多大

英格丽德想去巴黎,她和布里特-玛丽畅想过去了巴黎以后的情形。巴黎成了布里特-玛丽的梦想,就好比足球是博格镇上孩子们的梦想。

但她始终都没有勇气去巴黎。她对薇卡解释:“我年纪大了,不适合去巴黎了。” 

小女孩反问:“巴黎年纪多大?”

所以,现在难题留给了布里特-玛丽。她应该回家,重新找回四十年一成不变的生活,抑或,开着加满油的车子,出发,前往巴黎?

她对肯特谈到了需求层次理论,希望肯特能够明白,其实,也是在说服自己。

人最基本的需要,也就是第一个层次的需求,是食物和水。

第二个层次的需求是“安全”,第三个层次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自尊”。

最后她说:

“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我觉得我现在就有这个需要,肯特,我想自我实现。”

她想知道,一个人在老去之后,灵魂中还剩下多少自我改变的空间,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怎么看待她,会如何让她认清自己。

“我年纪大了,不适合去巴黎了。”

 “巴黎年纪多大?”

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任何时候出发,都不为迟。

(十二)治愈

我想要写点儿什么的,感悟,鸡汤,或者其他……最后发现似乎所有的话都被作者一个人说完了。真是名副其实的暖心之作啊!

当然,作为畅销书,它并非没有那些流行元素,伤感,温情,励志,以及冲突,咖啡店里的枪击案,萨米的死,还有足球场上尽情挥洒的青春热血。文字简练干净,微微散发着治愈系的光芒。

除了上述那些,我们读这本小书还可能取得一些意外的收获。

——如果一段婚姻只剩下一地鸡毛,你会勉强自己继续凑合,还是勇敢地结束,开启新的生活?

年轻女孩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踏上社会或已经结婚数年的女子就可能犹豫。

但布里特-玛丽六十三岁,四十年来未曾工作,公认缺乏社交能力。她善良,隐忍,和努力,只是一旦确认了婚姻触礁,她便毅然拿下婚戒。当她想要重新接受一段新的恋情,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除光突突的手指上那圈浅淡白印。

这是很多女性都缺乏的勇气。所以她才能在六十三岁以后重新开始,重塑自我。她那么平凡,那么普通,所以你我,都可以随时重启人生,不论婚姻,抑或更多的自我实现。


云十洲 | yunshizhou5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