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郑洁尘作品丨那座阁,那汪潭

 梅雨墨香 2021-05-04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青弋江是长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源出黄山北麓,于周家坦注入太平湖,出湖后再流经泾县,这期间,有一段水面豁然开朗,沿江古居俨然,便是到了桃花潭镇。

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里有一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而他其实没去过徽州,很多人跟他一样,粉墙黛瓦的徽州印象全都来自于想象,那应该是一种意境的延伸,是一种感觉中的风姿绰约。

桃花潭镇南临黄山、西接九华,水系勾连太平湖,而其之所以闻名,源于一个美丽的“追粉”故事:唐时泾县史官汪伦是诗人李白的“迷弟”,一个偶然机会听说李白旅经南陵,遂抱着一线希望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游兴酒意大发,欣然而至,汪伦惊喜之余不免尴尬,不得不坦承:“所谓桃花者,实为潭名;而万家者,乃酒店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盛情所感动,在小镇居留到次年春暖花开,并在临别时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如今,踏歌古岸依旧,诗仙、史官已随风远逝,然桃花潭却因这个传说流芳千古,位于古镇万村里的汪伦衣冠冢,据传其碑文“唐史官汪讳伦也之墓”为李白所题,但真伪早已无从考证。

我们今番出发时已经是芳菲尽的四月,本来尚有青弋江畔觅油菜花的念头,不曾想,今年春季升温异常,油菜花期提前了将近一周,一路行来,渐行渐显的都已经是稀稀落落,而眼前的青弋江却让人不失欣怡,正巧碰上阴天,江雾丝丝缕缕,伴着平缓的水流,还有沿江两岸朦朦胧胧的徽派民居,正是那种想象中徽州古韵的感觉,完全是另外一番“任它无情也动人”的美。

桃花潭镇,古称南阳镇,如今还存有700余处明清古民居,临近江北的一部分开发成商业街,打眼的黄金位置,大多都是经营宣纸宣笔的各色商铺。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生意在做,徽州有首民间谚语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原因就在于徽州地区山多地少,人烟稠密,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当地人具有很强的生存危机感,很小的年纪就开始外出谋生,一条徽杭古道,就是徽州人不怕苦不怕累走出来的,如今,大多数人对于安徽另一个印象就是有鼎鼎大名的徽商,“贾而好儒,商而兼士”是徽商的追求,杭州著名药房胡庆余堂就是徽州商人胡雪岩创建,已经成为徽商的一个传奇。

小镇往南走进深处,还有一些稍微僻静的巷道,但是本地人居住的已经非常少,多数是开成了民宿和酒吧,黄昏时分,我们走在湿漉漉的石板街上,远远的能看到一长串挂在屋檐下的红灯笼,“进水楼台”客栈的招牌有点俏皮的字体就在巷子尽头出现,回过头来,另外一家“先得月”酒吧就在暗影之间“微笑着”,很多门上都贴着诗词曲赋的对联,或许这就是当地人对“读书”二字的切身体会吧。

出石板街西门就是东园古渡,1300年前的大诗人李白就是自此告别汪伦登舟远行。现今门楼上“踏歌古岸”四个大字,是原安徽省政协主席张凯帆于1984年重修古阁时所书。古阁的位置在渡口和南阳镇正街之间,出阁正好面对豁然开朗的清澈潭水,可以沿河观景,徐徐登船过渡,入阁则是南阳镇正街,亲身感受古镇的千年烟火气息。

级级踏步登上楼阁,选一处安静的角落小憩,透过窗棂可以看到桃花潭水在薄雾淼淼中缓缓流淌,几叶扁舟泛游其上,新绿微波,点点涟漪,真的会有"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的感喟。潭水的另一边是垒玉墩,上有李白醉卧的彩虹岗和吟诗唱和的谪仙楼,从踏歌岸阁门洞中望去宛若一框清冷镜洁的山水画,在绵绵绿色中向北舒展而去;倘若有心回望,便是弯弯曲曲通向南阳镇的卵石路面,是更老旧的古屋,错落有致又和谐相生,踏歌岸阁两侧的仆仆风尘,更显出古村落原始的自然和安静。

桃花潭镇分为万村和翟村两处。潭畔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文昌阁,是昔日翟氏宗族共同捐款建成,为的是家族子弟科举兴盛,在清朝早期,文昌阁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文昌会,入会者皆是家族科第士子,兴旺之势有如今日桃花潭一年一次的赛龙舟大赛,文昌阁成为当地兴会讲学之重所。自明嘉靖进士翟台之后,翟氏一门共出了七位翰林、九位文进士、四位武进士,成为当之无愧的泾邑望族。

潭对岸的万村则要比翟村陈旧的多,路上依旧是不规则的鹅卵石,窄街两侧的墙壁显得陆离斑驳,却也有一种繁华落尽的沧桑之美。万村的原住民基本上都迁出了,如今最热闹的去处除了彩虹桥外,就该数那座忽悠过大诗人的“万家酒店”遗址,房主告诉我们,这家酒店最兴旺的时候占据了大半条街,楼上楼下两层,灯火通明的夜晚,江上行舟都可以看得到,如今只有几家商铺挂着桃花酒的幌子,在冷冷清清的石板街上回味着昔日的繁华。

都说桃花潭的傍晚与清晨才是最美的,所以我们在夜游古镇之后就在桃花潭民宿住了一宿,次日清晨出发,正好沿江而行,竹影清风中,有薄雾缓缓自江面拂来,在潭水之上悠闲弥漫,对面的群山时隐时现,潭上的小舟成了雾气与山影之间轻盈的点缀,阵阵清亮的白鹭声,带着回音在天地之间绵延回旋,真的像极了一幅活动的水墨写生图。


作者简介:郑洁尘,男,1971年1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出生,包头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现定居安徽省淮北市。淮北市作协会员,个人爱好朗诵、阅读和写作,喜欢以文会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