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诗歌是注重意象,而且是充满着想象力的 。完美的意象则让诗歌有了更深的意境和可读性,而想象力又使诗歌充满了张力和可缩性。如一位诗人所说:“也许你不能理解它,却能够感受它”。读好诗如品一杯香茗,让人回味无穷。(路垚) 琻重阳简评 ——张云香《铁匠》 铁匠 张云香(山东) 他咳嗽着,脸上的皱纹 深得足以藏下全部生活的秘密,像这些铁 有一种被挤压后的灰色 他怔怔地盯着一块通红的铁 越看越觉得它是自己吐出来的一口血 残差不齐的牙齿,咬紧 仍固执地 用这些硬邦邦的铁,缝补生活。我知道 他有一条比铁还硬的命 ----摘自《夏之恋|诗策划▘题图》 金雷音点评:《一部血写的历史》 一首描述打铁匠为生存所付出的辛酸血泪史。诗歌用白描的手法对铁匠进行了描绘:“满脸的皱纹”和“灰色”等诗句揭示了铁匠沧桑的生活历程;用“一口血”来比喻通红的铁揭示了铁匠生活所经受的艰难困苦;用“比铁还硬的命”揭示了像铁匠一样的底层人民顽强的生命力。诗歌的诗句不说苦,不说艰辛,不说心酸,但读完此诗,心里就像被通红的铁猛然烙了一下,不禁心里产生一阵剧痛。诗歌意象突出,例如“皱纹”、“灰色”、“通红的铁”、“一口血”、“牙齿”、“硬邦邦的铁”等等。这些具体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打铁匠生活的辛酸历程和饱经沧桑的磨难。同时,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营造出一个令人悲痛的幽深意境,画面感很强。其中,诗歌描述的“吐出的一口血”,形象而深刻。铁匠吐出的岂止是一口血,更是饱经沧桑千疮百孔的一颗心。农村有句俗语:“农村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这首诗就以诗化的语言反映了打铁匠的艰苦生活,用一句话概括:它是一部反映打铁匠艰苦生活的辛酸血泪史。诗歌语言简练,富有张力,主旨鲜明,尤其是诗人对劳动人民和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切,令人敬佩! 路垚赏析 ——赵之逵《星光》 星光 赵之逵(云南) 星光离我们很远,单说比邻星 就有4.2亿光年距离 每天闪烁在天上的星星,有些 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死去 这些不存在的星星 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像在心头,一直没有走远的父亲 今夜,又出现在天宇 闪眨着澄亮的眼睛 很多时候,这些星光 更像一个个先哲 比如孔子,比如鲁迅 人早已离开人世 思想的光辉,一路引领着我们前行 ----选自名家|赵之逵:我第一次,如此欢喜 路垚点评:《星光闪耀》 路垚,江苏人,作品散见网络平台和期刊。诗观:用心声去追索诗的远方。 同诗同评 ——张俊华《低空飞行》 低空飞行 张俊华(云南) 影子,在瞬间的事物里 用想象的翅膀飞翔 鸟语一串一串 扑向山脚 近野和远山,像一张崭新的渔网 从童话里慢慢展开 波光里的艳影,在尘埃里闪烁 无数只夜莺,背负着黎明 从我眼敛,低空飞行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夏之恋|梦里,最为澄澈透明的部分 已经长出了新芽 路垚点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诗歌是注重意象,而且是充满着想象力的,完美的意象则让诗歌有了更深的意境和可读性,而想象力又使诗歌充满了张力和可缩性。如一位诗人所说:“也许你不能理解它,却能够感受它”。读好诗如品一杯香茗,让人回味无穷。 正象这首《低空飞行》开篇所呈现的,“影子/在瞬间的事物里/用想象的翅膀飞翔”,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做更多的铺垫,而是直切诗题,这些个飞行的影子,用想象的翅膀飞翔其所追求的,何尝不是现实中众多渴望对美好生活和理想追求的缩影。诗歌就是一种带着想象中的理想,给人以奋进的动力,点燃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光亮,但理想中又是充满着艰辛和复杂以及不确定性,这又让我们想到了诗歌的另一大特点跳跃性,我们看到诗人的笔下,“近野和远山/像一张崭新的渔网/从童话里慢慢展开”,思维的跳跃也给怀揣理想的追求,罩上了一层阴影,如看不见的网,挡住前行的路,这种转折跳跃,也是诗歌通常惯有的手法,也为接下来意境的展开作铺垫。尽管前行的路充斥着险阻和不确定性,但仍不能阻挡这些飞行的影子,对理想追求的心,眼前“无数只夜莺/背负着黎明/从我眼敛低空飞行”,而且这些“波光里的艳影,在尘埃里闪烁”,让我们仿佛也看到了坚韧的毅力和勇气的闪烁,到这里诗的意境也达到了高潮,也感受到了诗赋予的魅力。 这首诗尽管短小,诗的意境已经达到,诗人笔下语言简炼,虽并未过多展开,但也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朱爱国浅读《低空飞行》:《把心灵放飞在纯净的黎明》 初读《低空飞行》,一种诗意的感觉在心底涌现:站立山间清晨,黎明之际那份静美春天的瞬间感觉被作者捕获、镌刻在诗意的文字里了! 第一节,化实为虚和化虚为实的技巧运用,让一个简单的事瞬间变得极为诗意。本来是看见一群飞鸟在山间湖面上飞向山林的影子,飞鸟在飞,那翅膀当然是实在的,但作者却说是“用想象的翅膀飞翔”,还在一开始就用醒目的“影子”“瞬间的事物”进行描述,这种化实为虚,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想象和诗意。鸟语本来是瞬间消失的事物,就像虚事一般,作者却用“扑向”描述,一种实在感被表现出来,仿佛那鸟鸣是久久留存的子弹一般,成为有形之物了。这种虚实交错,相反相成的技巧,使平凡的事物具有了诗意,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第二节,在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同时,那些新鲜的用词,把春天里黎明之际山水相依的画面描绘的如梦似幻。“崭新的渔网”“从童话里”等词句连用,将那种黎明光线一点点在山水间铺开的状态真切的展现了出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节,实际上是对前面两节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解释,是一种首尾呼应的手法,这种回环描述进一步深化了诗作。 整首诗作,诗意分明,用语精到,画面感强,读后有一种心灵净化放飞的感觉,值得人反复咀嚼。白玉之暇,感觉个别地方稍显雕琢痕迹,如“艳影”用词;第一节、第三节的飞翔、飞行重复等。 本期主持:连方,现任齐鲁福建文学社诗评主编。 本期审编:连方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