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矮病致麦叶黄枯,多地发生,无药可治

 拒绝平庸YQ 2021-05-05

摘要:一种由蚜虫传播的病毒病——黄矮病,近期在江淮、淮北多地麦田显症。病株多在田间成团发生或一至数株零星发生,大多仅上部功能叶褪绿发黄,下部叶仍是绿的,区别于黄花叶病。黄叶上没有锈粉,区别于锈病。根系和茎基部正常,区别于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

水清农场23群泗阳网友联想4月20日发微信:田里有成团小麦叶片发黄,一块田里发现有几团这种麦子。每团面积不大,有的直径有七八十厘米,但是感觉还有向外扩大的趋势。这一团之前面积要小一些,现在似乎向外扩大了一二十厘米。田里麦苗不密,主要是倒数第一叶、第二叶发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种麦株有的在田里零星出现,仅上部两张主要功能叶发黄,下部叶片还是正常的绿色。黄叶上没有锈粉,不是锈病。

图片

图片

病株根部和茎基部正常,没有纹枯病。

图片

图片

我们这里有不少人家田里有这种情况。请帮忙看看,是什么病害?

水清:从田间发生特点和病株症状看,应该是发生了小麦黄矮病。

据了解,该病由蚜虫传播,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或称小麦黄矮病毒)。麦苗染毒后,病毒很快随体内物质转运到达生长点附近,新抽生的麦叶会先显症,自下而上发病。田间病株一般是心叶以下两三张叶片出现褪绿、发黄等症状。染病迟,到抽穗期前后显症的麦株,通常仅上部剑叶等出现症状。

该病不能经卵传毒,带毒成蚜所产的卵不带毒,刚孵化出的若蚜也不带毒,刺吸带毒麦株或杂草汁液后很快就能带毒。带毒蚜在无病麦苗或杂草寄主上刺吸汁液后很快就能使麦苗或杂草寄主带毒。带毒蚜传毒不受蜕皮影响(即带毒若蚜蜕皮后仍带毒),可传毒20天左右。麦苗感染病毒后15~20天显症。染毒至显症的时间,随温度高低而有变化,温度低显症慢。田间常在3月份小麦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期出现显症高峰。

在黄淮、江淮等地麦田,该病多由有翅蚜进行较远距离传播。小麦苗期,田周边杂草上的带毒有翅蚜迁入麦田,刺吸液汁使麦苗带毒染病。有翅蚜进入麦田后,在食料丰富的条件下不怎么移动,由其繁殖的若蚜和无翅成蚜(在食料丰富的条件下,若蚜多发育成繁殖力较强的无翅成蚜。麦株或杂草衰老黄枯时,若蚜才容易发育成有翅蚜,以便迁移到食料条件好的地方)也不怎么移动,传毒距离较短。因此,该病常在田间一至数株零星发生或多株成团发生。田周围杂草上的蚜虫短距离迁移,是该病在田埂边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

小麦染毒后,无有效药可以阻止病毒增殖和麦株发病显症。到小麦抽穗期前后,麦株即使染毒,也不易发病和受害,无需再用药杀灭蚜虫以阻止传毒。而在小麦苗期,带毒有翅蚜迁入后在麦叶上短时间刺吸汁液就可使麦苗带毒,因此采用药剂种子处理和苗期用药治蚜,对该病的防治效果并不太明显。该病常年发生和危害较轻的江淮等地,一般无需治蚜防病或刻意种植抗病品种。该病常年发生和危害较重的地区,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了解该病更多相关信息,可百度参阅“小麦黄矮病”词条。

胞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和渍害、冻害、冻药害、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可引起麦叶发黄等类似症状。现结合近期网友反映的情况,就有关问题简要辨析,谨供参考。

水清农场6群盐城网友婷婷4月25日发微信:田里小麦出现这种症状,是什么原因?

图片

图片

水清: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病毒病研究专家程兆榜研究员辨认,图片中叶片发黄的麦子发生了黄矮病。

水清农场10群网友和旭4月17日发微信:邻居家门口地边上有两丛麦苗叶色发白,但根部清爽,没有霉菌,没有病斑,他问我是什么病,我随口说是白化病。请问这麦子怎么了?是梭条花叶病吗?

图片

图片

网友海燕:这是叶片白化,不是病毒病。

和旭:第一次见,不懂。

水清:不是黄花叶病或梭条花叶病。有可能是蚜虫传播的病毒病,多年前我在泗洪等地曾见到田里有较多这种麦株零星发生。

有些除草剂如玉米田常用的硝磺草酮等,也可能引起类似的叶片白化的症状。但相邻麦株无这种症状,受除草剂药害的可能性很小。

水清农场群盐城网友丰和4月17日发微信:麦叶上出现这种症状,是发生了黄花叶病吗?前期穗部冻伤,被病菌侵染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清:照片中的受害麦穗,是在幼穗发育期(大致在倒三节间基本定长前后)受到冻害而局部组织受损,进一步受弱寄生腐生菌(不排除赤霉病病菌的可能)侵染而出现组织腐烂、变色等症状。田间受害株数量不会再增加,不用管它。更多信息可参阅水清农场公众号《赤霉病显症早麦田?》一文。

小麦黄花叶病是病毒病,由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长期带毒传播,一般在小麦苗期侵染。该病侵染和发病需要一定的温度,温度过低时不易侵染和发病,春季温度稳定在18 ℃以上时病株会隐症。早播麦易染毒,冬暖春寒条件下发病较重。晚播麦不易染毒。到抽穗期前后,温度高,染病麦株的上部主要功能叶一般也不会显症。

小麦黄矮病在较高的温度下也会显症(温度稳定在25 ℃以上时会隐症,30 ℃以上不显症),在小麦抽穗期有显症高峰。从图片看,受害麦叶上有与叶脉平行的黄绿相间的条纹,很可能是发生了黄矮病。

田里曾发生过冻害。麦叶受轻度冻害,也容易出现叶尖发黄等症状,但叶片受害面积一般没有这么大(受冻较重时,可能造成叶部大面积黄枯,常有不受叶脉限制的枯死斑块),而且一般不会出现与叶脉平行、黄绿相间的条纹。

水清农场10群网友彬4月20日发微信:请问这小麦是得了什么病?

图片

图片

水清:很可能是黄矮病,但也不排除冻害等可能。可进一步观察田间发病情况,检查病株基部茎秆和根系情况等综合判断。

徐州妙收微信群睢宁网友百顺4月19日发微信:这块田没打过药,大量麦叶发黄是什么原因?

图片

网友魏:夜间温度低引起的冻害。我们这边也有这样的田块。

水清:睢宁当地有小麦胞囊线虫老病田。注意查一下该病。

网友联合国4月23日发微信:田里小麦大量叶片叶尖发黄干枯,生了什么病?

图片

水清:应是冻害等硬伤造成的。

联合国:对后期产量有没有影响

水清:剑叶伤了总有点影响。如果扬花正常,问题不大。注意查一下根和茎基部,如果有受渍等情况,配套沟系,避免田里遇雨积水。如果麦株上部和下部叶片普遍有叶尖黄枯的症状,注意查一下根际土壤中是否有针尖大小的孢囊线虫。更多详情可参阅水清农场公众号文章《小麦黄瘦,药、肥惹的祸?查查顽疾胞囊线虫病》《线虫病,麦苗不长注意查一查》。

水清农场17群网友后甜4月8日发微信:请问这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治?

图片

图片

水清:从图片看,受害麦株有新叶褪绿,叶枕距突然回缩后又有所加长的情况,致害因素是突然出现的,而且造成嫩茎严重坏死、腐烂。有可能是除草剂“冻药害”。麦苗受害时间在倒数第三叶叶鞘伸长期,距拍照已有2个叶龄期(考虑到麦苗在低温期出叶速度慢,受害后出叶速度延缓,估计在20天以上)。如果田间麦苗集中在同一时间受害,受害部位高度一致,基本可确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