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中医望面部五色分辨病症性质和中医辨证公式【深度好文,建议收藏,拿走不谢】

 文文ap25 2021-05-05
中医望面部五色分辨病症性质:
 望面色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师诊察病情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看面色判断身体状态。比如见到自己的朋友身体很棒,常常会形容其面色红润有光泽;看到某位朋友面色苍白,常常会问他“是否身体欠佳”等等。望面色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师诊察病情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图片

 说到望面色,大家可能会想到历史上著名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三见蔡桓公,每见一次都说他身体有病,不治将更加严重,而蔡桓公却不以为然。在第三次扁鹊见到他时,转身就跑,而没过几天蔡桓公就病死了。这则故事一方面说明蔡桓公讳疾忌医,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丧命;另一方面也让人赞叹扁鹊诊断技术的高超,仅凭望诊,就能够知晓患者疾病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排在首位。中医经典《难经》中对望诊有高度的评价,称“望而知之谓之神”。

面部色泽有助疾病判断
望面色包括望面部颜色和光泽两方面的内容。面部颜色可体现人体血色是否正常,光泽可反映精气是否充沛。望面部色泽之所以能够判断疾病,是因为人体面部的血管十分丰富,体内气血充盛或衰弱,容易通过面部色泽变化显现出来。如面色红润有光泽多数是气血充盛;面色淡白无华多与气血不足有关;面色口唇干红则是内热的表现;午后或晚上两颧潮红则是阴虚火旺的表现。

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各脏腑在面部有相应的反应区,面部色泽浮沉及局部色泽的变化,不仅能区分病变部位的表里,而且能审查病变所在的脏腑。

图片

图片

一般认为,左脸颊属肝,右脸颊属肺,额头部属心,鼻尖属脾,下颌部属肾。具体怎么运用呢?举例说明:根据青春痘出现在脸部的不同部位,可推断出相应的脏腑病变。如青春痘长在额头部,多属心火上炎;长在鼻尖部多为脾胃蕴热;而长在脸颊两侧的则多属肺热或肝胆火旺;长在下颌部则属于肾阴亏虚,或下焦湿热等。

常色,病色
说起健康的面色,人们总会想到“白里透红”这个词,可亚洲人都是黄皮肤,那健康的脸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要知道答案,首先我们要了解面色可分为常色和病色这两大类。
所谓常色是指健康人的皮肤色泽,特点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就是明亮润泽,红黄之色隐藏于皮肤之内,不特别显露于外,这是精神充沛,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

常色又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主色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面色,有些人肤色偏黑一些,有些人偏白一些,一生中相对稳定基本不变。客色就如同客人一样,作客一段时间就会离开,也就是说面色除了主色外,还会因季节、气候、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春天面色稍青,夏天面色稍红,秋天面色稍白,冬天面色稍黑;白天面色红润些,夜晚面色暗淡些;开心时面色红润,发怒时面色青黑,悲伤时面色少泽,恐惧时面色苍白。但不论面现何色,只要具备明润含蓄的特点,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异范畴。
病色是指人在疾病状态下面部的异常色泽,其特点是晦暗枯槁。面部病色的显露程度反映为光泽的有无,及受疾病轻重的影响。

图片

图片

由面部五色分辨病症性质
面部病色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分别提示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称为五色主病。当然,五色主病的五色,不是大红大黑的绝对色,而是以肤色为基色,相对偏向于青色、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的相对色,是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在不同状态下变化的外在表现。

青色
面部青色明显,多认为与寒证、痛证、气滞、血瘀和惊风有关。当患者面色发青,伴有畏寒肢冷等症状时,这是人体感受寒邪,血行不畅,出现瘀血,瘀色外露于面所致,此时当服用如干姜、肉桂等药物温阳散寒,或者选取肾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等进行艾灸;当患者面色发青,伴有情志不舒,两侧胁肋胀痛,这是由于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所致,此时可服用柴胡疏肝丸、逍遥丸等疏肝解郁的中成药;当患者面色青灰,伴有口唇青紫,心胸闷痛,这多属于心绞痛,多因瘀血内阻,痹阻心脉,心脉不通而成,可服用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并及时就医;当小儿出现眉间、鼻柱、嘴唇周围颜色发青,同时伴有高热,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可服用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来息风定惊。

赤色
面部出现赤色,一般认为与热证有关,不过这种热有虚实之分。当出现满面通红,伴随有高热、口渴、大汗出等症状时,多为实热证,可服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如在夏季还可以多食西瓜以清热生津;当出现两颧潮红,伴有手脚心热,夜间睡眠时出汗,心情烦躁多为阴虚内热,可服用百合、玉竹、石斛、麦冬等滋阴的药物;当一位久病重症患者,原本面色晦暗,突然两颧泛红,就像化过妆一样,这是虚阳外浮的表现,属于病情危重之象,此时需立即治疗。

图片

图片

黄色
亚洲人肤色普遍较欧美人士偏黄,但面色过黄,且不明润多与脾虚有湿相关。若患者面色黄,脸色发枯,没有光泽,身体消瘦,这属于“萎黄”,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可服用党参、白术、熟地、当归等健脾养血的药物;若患者面色黄,而人体虚胖,这属于“黄胖”,多为脾气亏虚,湿邪内停所致,可服用薏苡仁、茯苓等健脾利湿的药物,配合针灸足三里、丰隆等穴位;如果患者出现“三黄”即目黄、身黄、小便黄,这是“黄疸”的表现,其中黄色鲜明如同橘子皮的颜色称为“阳黄”,多为湿热内蕴的表现,可以服用茵陈、虎杖、金钱草等清热利湿退黄的药物;黄色晦暗如同烟熏色的称为“阴黄”,多属寒湿内困,此时可以服用茵陈、附子、干姜、白术等药物,以温化寒湿退黄。

白色
面色发白多与身体虚弱,大失血或受严寒侵袭有关。若面色淡白无华,这属于气血亏虚,可服用党参、黄芪、当归,龙眼肉、大枣等补益气血的药物;若面色苍白,伴有身体剧烈疼痛,此为实寒证,可服用党参、干姜、肉桂等以温中散寒。

黑色
面色发黑,使人首先想到的是肾虚,因“肾主水”,水色上泛至面部,则显色黑;再者与血瘀有关,血液运行受阻,长久聚在某处,显于面部则晦暗。此外还与寒凝有关,因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闭阻经脉,血液运行不畅,同样显于面部也呈黑色。

图片

图片

肾虚引起的,还会伴有腰膝酸冷,阳痿或不孕,多属肾阳虚,可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温补肾阳;若伴有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耳鸣,遗精,多属肾阴虚,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血瘀导致的,还会伴有疼痛且于夜里加重,皮肤粗糙等,可服用当归、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的药物。若寒凝经脉导致的,则可以服用理中丸温阳散寒。

面色不仅反映人的身体健康程度,还反映其精神状态。面色红润会让人觉得精力充沛、快乐开朗;而面色苍白,会让人觉得没有干劲和斗志。
总之,面色变化常常在身体状态异常的早期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医望面色的基本方法,可以及时了解机体的健康状态,同时也为防治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辩证公式:
【本人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修正】
收集情报→辨病→辨证→寻方→化裁→反馈→重复。

图片

图片

望神=目光+气色+神情+体态
精神好+双眼有神+对答自如=得神
疲倦+迟钝+萎靡+不爱说话=少神
呆滞+郑声+意识模糊=失神
狂乱+昏倒=失神
久病+好转现象+面色红妆+索食=假神→临终

中老年+高血压+突然昏倒=中风→半身不遂
既往病史+突然倒地+抽搐+双目上视=痫
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渐进发病+中老年+麻木+手脚失灵+神志尚可=中经络
突然昏倒+中老年+醒后手脚失灵=中脏腑

恶寒+发热+类感冒象=表证
苔薄白+脉浮+清涕+白痰+病程短+恶寒=风寒
苔薄黄+脉数+黄痰+稠涕+咽痛=风热
畏风+多汗+头痛=伤风

肢冷+冷汗+神色淡漠+气微+脉微=亡阳
身热+油汗+脉疾+烦躁+皮肤瘪=亡阴
畏寒+肢冷+舌淡+神疲+长病程+脉迟=阳虚
潮热+盗汗+舌红+苔少+长病程=阴虚
神疲+面色少华+乏力+劳后加重+脉虚无力=气虚

图片

本人参与兄长张胜兵编辑之《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医门推敲》系列书。京东,淘宝均有售。

呼吸节律不规+口张+大汗+瘫软+脉微=气脱
胀痛+憋闷+嗳气+受情绪影响大+按之无形+时轻时重=气滞
突然昏倒+剧痛+口闭+窒息感=气闭

面唇色淡+头晕眼花+月经少+舌淡+脉细=血虚
疼痛或发热固定+针刺样痛+青紫+异常包块=血瘀
出血+舌绛+脉数+紫疹=血热
冷痛+麻木+暖后减轻++局部青紫+面唇淡紫=血寒
干+渴+瘦+脉细=津亏
凹陷性水肿+腹水征+小便不利+苔滑腻=水停
痰清+痰多+振水音+胸水症+肠鸣音强+桶状胸=饮证
闷+胀+食欲不振+苔白腻+倦+稀便=内湿

气虚+血虚=气血两虚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
气虚+出血=气不摄血
急性大出血+气虚+休克征=气随血脱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气虚+失水=气不固津
急性大失水+气虚=气随津脱
内湿+气虚=气滞津停

干燥+血虚+长病程=津血两亏
痰证+瘀证+长病程=痰瘀互结
心悸+气虚=心气虚
心悸+阳虚+气虚=心阳虚
亡阳+心阳虚病史+急性发作=心阳暴脱

图片

血虚+心悸=心血虚
阴虚+心悸=心阴虚
心悸+胸闷+血瘀+急性心痛病史=心脉痹阻
呆+闷+郁+痰+昏=痰蒙心窍
神志亢盛+口舌生疮+火热征=心火亢盛
狂躁+心火亢盛前兆+气郁病史=痰火扰心
心火亢盛征病史+尿路刺激症=小肠实热

低声咳嗽+气虚+易感冒=肺气虚
干咳+咯血+阴虚+长病程=肺阴虚
干咳+痰少+痰不易排出+短病程+感冒征=风燥犯肺
久咳+寒水症+喘息=寒饮阻肺
高烧+喘咳+黄色痰涕=痰热壅肺
腹痛+脓血+稀便+暴泻+便后肛灼=大肠湿热

高烧+口渴+便秘+急性加重+腹胀痛+烦躁=肠热腑实
长病程+便秘+失水病史=肠燥津亏
久泻+阳虚+水样便=大肠虚寒
食欲减退+腹胀+大便干稀不调+气虚+长病程=脾(胃)气虚
脾胃气虚+长病程+阳虚征=脾(胃)阳虚
坠胀感+内脏下垂+气虚征=脾虚气陷

出血+气虚+慢性加重=脾不统血
内湿+食欲不振+轻微阳虚征=寒湿困脾
胀闷+口苦+湿热症=湿热蕴脾
胃隐痛+干呕+胃不爽+时轻时重+饥不多食+食后缓解=胃阴虚
胃剧痛+蜷缩+暖后缓解+受寒史+拒按=寒凝胃脘
胃灼痛+辛辣食物史+口臭+龈痛史=胃火炽盛
赴宴史+嗳气酸腐+胀痛+恶心+多屁+排后缓解=食滞胃脘
胃腹胀痛+走窜痛+排气缓解+受情绪影响=胃脘气滞

图片

图片

本人现在坐诊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地格林春岸张胜兵中医科诊所

筋手目失养+血虚+月经少=肝血虚
筋目失养+阴虚+热病后期=肝阴虚
郁+喜怒无常+气滞征+经期不按时=肝郁气滞
肝郁病史+火热征=久郁化火
头晕+胀痛+急躁+胁痛+火热征=肝火炽盛
肝阴虚+眩晕+胀痛+中老年+轻微肝火炽盛象=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病史+肌肉神经症状=肝阳化风
高烧+小儿+抽风样症状=热极生风
肝阴虚病史+手足震颤=阴虚生风
肝血虚病史+肌肉震颤+麻木=血虚生风
小腹痛+睾丸痛+得暖缓解+脉紧=寒凝肝脉
外阴湿热征+口苦厌油+发黄=肝胆湿热
易惊+失眠+眩晕+口苦=胆郁痰扰

腰膝冷痛+性功能下降+阳虚=肾阳虚
酸软+头晕+性功能亢进+阴虚+月经少=肾阴虚
先天发育障碍+性功能下降=肾精不足
肾虚征+肾系滑遗(遗精遗尿滑精滑胎)=肾气不固
肾阳虚+水停+下身=肾虚水泛
喘咳+肾虚+长期慢性病史=肾不纳气
淋+漓+涩+痛+湿热=膀胱湿热
肾阴虚+心阴虚-心悸=心肾不交

脾气虚+心血虚=心脾两虚
心阳虚+肾阳虚=心肾阳虚
心气虚+肺气虚=心肺气虚
心血虚+肝血虚=心肝血虚
脾气虚+喘咳无力+长病程=肺脾气虚
肺阴虚+肾阴虚=肺肾阴虚
肝阴虚+肾阴虚=肝肾阴虚
肝火炽盛病史+肺热咳喘=肝火犯肺
肝郁病史+脾虚征=肝郁乘脾
气滞+胀痛+胃不适+情绪影响=肝胃不和
脾阳虚+肾阳虚=脾肾阳虚
【温馨提示】  请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精准用药。

张利兵简介:

      张利兵,号中医鬼才,祖籍湖北汉川,本人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幼受到中医启蒙,兄长张胜兵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的关门弟子,本人多年一直受到家传中医影响,更受到国医大师的熏陶,在兄长张胜兵医师的指导下用纯中医和针灸的方法为周边居民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给周围群众解决疾苦。本人受邀2019"中俄一带一路"国际中医药发展论坛演讲特约嘉宾,演讲论文收录于其中。这些年我跟兄长张胜兵不断学习中医尤其是对不孕症,各种肿瘤有独特的见解并协助兄长张胜兵编写了《医门推敲》《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系列书,现在武汉有自己的工作室,主治颈肩腰腿疼痛,中医内科,外科,儿科,男科、妇科,各种肿瘤,结石,以及面瘫,风湿,类风湿等各种疑难杂症。治愈不孕症,各种肿瘤多例,在周边范围小有名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