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湘兰

 国画兰竹 2021-05-05

兰花仙子(https://blog./u/17510/archives/2007/2393.shtml)[ 2007-12-5 15:31:00 | by: 爱兰的老马 ] 前段时间看到魅兰斋兰友发贴问兰花仙子的故事,很是好奇,于是上网搜索,找到了不少相关资料,经简单整理,现发上来与大家共享。(所附图片都是网上搜到的,并未一一注明出处,还望原图的所有人见谅!)  马守真,号湘兰,也有人称为“守贞”,明代女画家,诗人,曾为秦淮歌伎,明代秦淮八艳之一,小字玄儿,又字月娇,金陵人,生于嘉靖27年,死于万历32年(1548-1604)。在同胞姊妹四人中排行最末,故又称“四娘”因擅长画兰故号“湘兰”。 马守真以诗画名噪一时,她最擅长于画兰竹,论者以为他的兰仿赵孟坚,竹法管道昇,潇洒恬雅,饶有风致。并以其画兰之专与画兰之精而得号“湘兰”。马守真以诗画名噪一时,她最擅长于画兰竹,论者以为他的兰仿赵孟坚,竹法管道昇,潇洒恬雅,饶有风致。并以其画兰之专与画兰之精而得号“湘兰”。她经常以兰“言志"、“寄怀”,笔下兰得其形而传其神,终于成为一代画兰妙手。马守真的兰竹画,在明代就有较高的声望,这是由于她善于学习前辈画家的长处,注意揣摩表现对象的形态和特点,充分运用毛笔的特点去表现她所热爱的题材,通过高度概括和取舍适当的形象思维过程,使得她笔下的形象富有表现力,比原物更凝练集中,更富有魅力,令人耐看,兰竹之风骨,传神如画,给人以清新俏丽之感。通过她自己的努力和反复实践所形成的个人风格,对后世画家的绘画创作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清代作家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称:“余尝不爱赏其才。”天生此才,在于女子,百年千里,犹不可期”。对马守真的灵秀才气可以说推崇备至。在她的画中,用笔圆转自如,充分表现兰叶的开张、偃蹇、转折的自然生态,兰叶轻盈飘逸,花片纷披自然,足见其功力深湛。而画中的竹子,竹竿挺健、竹叶用硬劲的短笔写出,稀疏之竹叶显得格外秀劲,与画面情势相配,气象洽合。笔墨不多的立石,姿态玲珑。小草随意勾抹,亦感生动自然。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马湘兰手书 以下是马守真的部分诗和

画满庭芳---马湘兰

竹树无风,玉阶沙路,细捻柳叶君来。晓霜花底,笛里映莲腮。篱满西窗雨后,枕痕泪,栏槛尘埃。三生传,帘卷秋水,草色挂心怀。秦淮,倚碧玉,香飘红减,圆梦一宵。荷边费疑猜,难为沧海。相逢唯恨晚,天仙兰,别后章台。生死恋,留人吹落,绝色共金钗。蝶恋花---马湘兰阵阵残花红作雨,人在高楼,绿水斜阳暮,新燕营巢导旧垒,湘烟剪破来时路,肠断萧郎纸上句!三月莺花,撩乱无心绪,默默此情谁共语?暗香飘向罗裙去!鹊桥仙---马湘兰深院飘梧,高楼挂月,漫道双星践约,人间离合意难期。空对景,静占灵鹊,还想停梭,此时相晤,可把别想诉却,瑶阶独立目微吟,睹瘦影凉风吹着。“墨兰图”上题着这样一首诗: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一叶兰上的题诗:一天,王稚登向湘兰求画,湘兰点头应允,当即挥手为他画了一幅她最拿手的一叶兰。这种一叶兰图,是马湘兰独创的一种画兰法,仅以一抹斜叶,托着一朵兰花,最能体现出兰花清幽空灵的气韵来。画上还题了一首七言绝句:一叶幽兰一箭花,孤单谁惜在天涯?自从写入银笺里,不怕风寒雨又斜。断崖倒垂兰上题诗:绝壁悬崖喷异香,垂液空惹路人忙;若非位置高千仞,难免朱门伴晚妆。“仲春道中送别酒香衣袂许追随,何事东风送客悲?溪路飞花偏细细,津亭垂柳故依依;征帆俱与行人远,失侣心随落日迟;满目流光君自归,莫教春色有差迟。“秋闺曲”,聊寄情怀:芙蓉露冷月微微,小陪风清鸿雁飞;闻道玉门千万里,秋深何处寄寒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花卉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空谷幽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兰花图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兰芝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兰竹石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兰竹石图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兰竹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墨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仙竹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松石水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素兰幽竹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幽兰清竹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梅边吟思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兰花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兰花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