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生作讲课笔记:带上玩具讲故事

 左手作文法 2021-05-05
文/陆生作
今天给幼儿园小朋友讲故事。让他们每人带一个玩具,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飞机洋娃娃,乐高手机超级飞侠。有玩具就有故事。当然这只是表面,里面还有很多内容。这些内容其实也不重要,陪伴就好。




学语言,听说读写是手段。幼儿听、说为主。先是复述,再“自述”。

学习语言,它需要身体基础与生活学习环境。

耳朵、嘴巴的生理基础,幼儿的这些器官还在生长中。

幼儿的大脑也在发育中,思维偏具象。有实物,更方便编故事。

身体各躯干在大脑皮层的投射


社会的环境,如孟母三迁,环境会造就人物。方言的消失,我们只跟孩子说普通话。

幼儿的隐性学习,一心多用。父母家人身教重于言传,如幼儿的说话,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强化性,同一东西反复出现,就习得了,所以绘本里有反复出现的一模一样的句子;选择性,语言的迁移,幼儿的模仿并不只是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会加入自己的东西,比如学的是“黄色的香蕉”,幼儿会讲“黄色的气球”,香蕉成了气球,变化了。



学习就是模仿练习,学而时习之。

♣出口成章的口语,与日常的生活语言有差异,它是规范的指向书面的口语表达,且需要词汇量。

♣语言是成串的,有应用场景的,故事性的。对幼儿来讲,还有趣味性,游戏性(参与度)。

♣语言是思维的。思维是树上叶,语言是掌上叶。想清楚才能说清楚。



我们最大的本领是命名,给什么东西都取个名字。所以,任何东西都可以是故事人物,当然也可以是故事道具。

让小孩子给这个世界取名,很有意思。

故事在时间里。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我们认识事物,就是抓特点(物性),颜色、形状等。观察生活。

特点进故事,如果是人物,就是人物特点(人性),如果是道具,就是道具的用处。

拿家里的玩具编故事。小学生写作文,很多是空想。写的东西,他是没有见过的。比如故事里的大灰狼、老山羊 ,他们很可能没见过。这里边有一种脱节,名字与实物对不上,知识知而不识。所以很多小学生没办法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写作材料。



结构化学习,从句子到篇章。模仿的是结构,打开的是自己的思维,说的是自己想说的话。

故事里面,还有教育性,寓教于乐,指向真善美。比如:小车掉水里了,挖机救了他。第二天,小车又碰到了挖机,又跟挖机说谢谢。——这声谢谢很重要。这是语言上的表达,还可以是行动上的表现,小车也像挖机一样热于助人。



原始就是落后吗?

进步进步一味进步,当你想回到原始去寻找一点什么,它不见了。



母鸡会吃兔子吗?

好像我们不接受这样的联结,但我可以接受。其实故事的合理性,在故事中。跳出故事看故事,是危险的。



语言品质的提升。

生活实际是什么,作者用什么语言表达,举例《三月桃花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