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进入正循环,这样孩子才能自发主动地学习

 肯定式教养 2021-05-05

为什么有的父母很轻松,也不用管孩子,孩子自己就自发主动地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而有的孩子呢,即使父母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于事无补,孩子变得越来越差。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有的家庭教育进入了正循环,而有的家庭教育却进入了负循环。

对于进入正循环的孩子来说,他们自己积极努力,因此更容易受到父母的表扬肯定,父母也对他们放心,不用监督管教他们。而父母的表扬肯定呢,又促使孩子更加积极努力,学习自觉。就这样,父母跟孩子之间形成了一个正循环,父母信任孩子表扬孩子,而孩子回馈父母以值得信任的回报。

相反,对于进入负循环的孩子来说呢,就恰恰相反了。孩子本身就厌恶学习,因此就比较消极被动。那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就只能采取监督管教的方式。而父母的监督管教呢,又激起了孩子的叛逆心,父母越是管教,孩子就越不愿意学。而把你越不愿意学,父母就越是管,这就进入了一个负循环。

简单地说,进入正循环的孩子,基本不用父母管,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而进入负循环的孩子,父母操心劳力,但孩子却变得越来越差。

我相信,是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把你进入正循环。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孩子却进入了负循环。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有没有窍门帮助把你更好地进入正循环吗?

什么因素导致了孩子进入正负循环

应该说,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进入正循环。你想啊,不用管孩子,孩子就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这父母当地多省事啊!

父母也不想监督孩子学习,父母也不想天天盯着孩子写作业,这种监督管教多麻烦啊。再说,你看看多少父母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把自己气出病来的?所以,父母巴不得孩子进入正循环,可以独立自主地去写作业、学习。

但问题是,在负循环的父母看来,他们要是不监督管教,孩子就真的不学,你说咋整?他们又不能不管孩子,不然就不是一个负责的父母,因此就只能监督管教孩子。于是孩子就进入了这么一个负循环。

也就是说,在负循环的父母看来,是孩子造成了这一切,是孩子的不自觉使得他们被迫监督管教,进入了负循环。按照父母的这种想法,那他们还真的倒霉,摊上了一个这么不靠谱的孩子。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你觉得这可能吗?肯定是不可能的啊!

那为什么人家的孩子会进入正循环,而你家的孩子却进入了负循环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们办公室领导不作为,然后办公室卫生也没有指派谁去做。因为没有具体指派人,所以卫生比较糟糕,而别的同事也无动于衷。这一天,你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主动地打扫了卫生。如此重复几次后,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办公室同事就都会默认卫生是你负责的。如果哪一天卫生上出了问题,也会为你是问。是不是这样?

现在把你的办公室同事换成孩子,把卫生换成作业。作业摆在你跟孩子面前,然后孩子无动于衷,但是你忍不住了,于是开始督促孩子。于是作业就成了你的责任,需要你每天提醒监督。哪天孩子真完不成了,孩子还要怪罪你。

假如说,面对孩子作业问题,你就是无动于衷,拖得孩子实在没有办法了,然后开始主动完成作业。那么作业就成了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就不用监督管教了。于是孩子在作业问题上就进入了正循环。

简单地说,当父母跟孩子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时,父母跟孩子是在博弈的。谁先忍不住,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那谁就会麻烦。揽到父母身上,孩子就会进入负循环;揽到孩子自己身上,孩子就进入了正循环。

对于那些负循环的家庭来说,往往是父母忍不住先出手了。于是孩子的学习、作业就成了父母的负担,需要父母每天提醒、监督、催促去完成。

那已经进入了负循环怎么办呢?

如何跳出负循环

对于已经进入负循环的孩子来说,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跳出这种负循环,让孩子进入正循环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父母要放手,让孩子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只有放手了,孩子才能会独立地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才不会需要父母的监督管教。

但是,如何放手呢?

我们不能说由原来的全面管教,一下子变得全都不管了,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的做法非常不可取。我们需要做的是逐渐地放手,让孩子一步步地拿回自己的自由。

在这里,我们有3个原则要遵循:

1、由小到大

先从小事开始跳出负循环。比如说,父母可以先不要管孩子刷牙、洗脸、洗澡之类的小事,也可以对孩子的一些学习行为拆分,比如说孩子的作业,原来是一直监督,现在开始由一道题到一科作业,再到整个作业,逐渐对孩子放手。跟孩子说:你大了,这些事你自己决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变化,有个适应过程。

而一旦孩子自己比较负责,做得比较好之后,就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2、必要的辅助,教会孩子独立的技能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能独立,而是父母一直没有教给孩子独立所需要的技能。

比如说孩子写作业,那孩子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对时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然他怎么知道自己快慢呢?但是很多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从来没有教孩子认识时间,然后就只会嫌弃孩子作业拖拉磨叽。孩子没这能力,不拖拉墨迹才怪呢?

3、耐心

耐心虽然不需要父母干什么,但是很多父母却做不到。尤其是那些特别关心孩子学习的父母,越关心就越是没有耐性。一旦失去了耐心,父母就忍不住又要控制孩子,于是就又陷入了负循环了。

所以,父母要想跳出负循环,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耐心。只要除了管教孩子,你该做的都做了,那你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总结

优秀父母与普通父母的区别就在于父母能否一开始抓住契机,让孩子进入正循环。

进入正循环的孩子,不用父母管,孩子自己就会上进,变得越来越优秀。相反,那些不懂教育的父母,使得孩子陷入了负循环,自己倒是付出了很多,但是付出越多,孩子的反抗越严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