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给儿子请老师,老师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4字回应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5-05

文/格子说历史

长大后才明白,严师出高徒这句话的哲理。小时候的我们,也许会对老师的严厉感到非常的不喜欢,但是真的到达了一定年纪之后才会发现,老师之前的教导,对自己来说是受益终生的。

因此即便是在现代规定不能体罚的时期,也同样要求老师们能够严厉的要求自己的学生。而这样的道理,朱元璋也非常的清楚。在为儿子请老师的时候,当老师问到,如果孩子不听话的话,他可以打吗?对此朱元璋回答了4个字,表现了其对教育的重视,究竟哪四个字呢?让我们先说清整个故事。

据《明史》记载:“兴宗孝康皇帝标,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太祖为吴王,立为王世子。

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因此,朱元璋对其十分的疼爱。在朱标出生时,身为义军首领的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而朱标的也给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因此,朱元璋在当地的一座山刻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这也可以看出他对朱标抱以极大的希望。

而经历告诉朱元璋一个人的学识对于一生都是有益的,因此朱元璋打算让朱标从小便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为此,他为朱标精心挑选了一个良师,他便是宋濂。

宋濂一生好学,且为人聪慧善记,他是个好官员,宁愿在深山里当道士著书,也不愿意在不堪的朝廷中假意逢迎。因此,对于多次受邀宋濂辞不任命。

郑晓《皇明名臣记》记载了明太祖朱元璋对宋濂说的一句话:朕以布衣为天子,卿亦起草莱列侍从,为开国文臣之首,俾世世与国同休,不亦美乎?

可以说,宋濂在朱元璋时期,宋濂了受尽了恩宠。这从朱元璋让他来教授自己最为重视的儿子朱标,就可见一斑了。

而早在朱元璋起义广集人才之时,是他对于宋濂这一号人物是十分钦佩的,于是派遣自己信任之人去请宋濂出山。

然而,却没有将其请来,于是,不气馁的带上了朱标,亲自前往宋濂处拜师。

宋濂见朱元璋亲自来访,发觉朱元璋毫无大架子,并且还让朱标给自己磕头,足见他对自己的重视。因此,他便开始打算也接受朱元璋的邀请。然而,宋濂却还有顾虑,朱标毕竟是朱元璋的儿子,宋濂想,如果朱标不好学,不听话怎么办?这要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不听话也就打了,于是宋濂就问朱元璋,如果你的儿子顽皮不乖,我这个老师也能打他吗?这也是宋濂想看朱元璋的诚意究竟有多大。

而朱元璋既然对给朱标找老师这件事那么看重,也就意味着他明白尊师重道的道理,因此他没有多加思索,便回答宋濂四个字:不死即可。而正是这四个字,让宋濂看到了朱元璋的诚意,因此宋濂决定全心全意的辅助朱元璋和教授朱标。而这也让朱元璋带儿子求学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佳话。至正二十年,便让宋濂等名儒为师授朱标经学,接受教育。

而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并且,在宋濂的教育之下,长大后的朱标温文儒雅且慈仁殷勤,颇具有儒者风范,而且还很虚心求学。

并且,之后的朱标在处理事情上也十分老道。当年,因为弟弟们犯错,而朱元璋准备召他们回朝问罪。在朱标得知后,便立刻询问了情况。在得知事情经过之后,他立刻的责罚了弟弟,然后再跑去找朱元璋。称自己已经严厉惩罚弟弟们,求朱元璋不再追究。

之后,又有人告发朱棡欲图谋反,而这次事情比较严重,朱标在得知以后便跪在朱元璋面前求情。当在宋濂因为牵涉胡惟庸案时,朱标声泪俱下,求朱元璋留宋濂一命。这才让宋濂改判流放茂州,留的一命。

在这些事情中,朱标的做法都是非常的值得人们称赞的,可以说,这也是得益于朱元璋对其教育的重视,以及宋濂的精心教授,才让他如此成长。

而朱元璋能够放下身份带儿子去拜师,又将儿子交给宋濂尽情管教,当年的那四个字,给他换来了大明的开国文臣,也换来了一个十分出色的儿子。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明史》、《皇明名臣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