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标死后,朱元璋本想立朱棣,只因他说一番话,结果改立了朱允炆

 数字人生6688 2021-05-05
朱元璋作为一个乞丐皇帝,好不容易打下大明江山,所以他对继承人的选择,是慎之又慎的,朱标作为嫡长子,按理说是皇位的最好继承人,朱元璋也大力培养他,希望他将领继位。
朱标在宋濂的熏陶之下,变成一个谦谦君子,朱元璋也比较满意,然而老天不作美,朱标37岁便因风寒病逝,老年丧子对朱元璋而言,痛苦是无比巨大的,而且死掉的还是他精心培养的继承人。

朱标死后,到底立谁为继承人呢,朱元璋其实也很犹豫,其实主要是在两个人当中选择,即朱允炆和朱棣,而朱元璋一开始是比较偏向立朱棣的,因为这个儿子跟自己很像。
朱棣早年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而且做事果断狠辣,而朱允炆跟他父亲朱标一样,看起来比较文弱,朱元璋之所以偏向于朱棣,其实跟一件事有关。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出猎,朱允炆、朱棣也都跟随在侧,朱元璋突然出了一个对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让朱允炆和朱棣都对下联,朱允炆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毡'',而朱棣的下联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元璋对两人的下联,自然更满意朱棣,因为朱棣的下联恢弘霸气,反观朱允炆的,则显得柔弱小气,所以朱元璋就想,把整个大明江山的担子,压在朱允炆这样柔弱的肩上,到底行吗?
于是朱元璋找来大臣,跟他们商量到底立谁为继承人更好,众人都知朱元璋心意,纷纷附和着说,立朱棣为继承人,正当朱元璋要做决策时,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此人就是刘三吾。

刘三吾是翰林学士,他见朝中文武都打算立朱棣,便觉得此事有违常理,因为自古以来都是''立长立嫡'',如果朱元璋立朱棣的话,反而会引起其他藩王不满,这是取乱之道啊。
刘三吾对朱元璋说了一句话''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秦王是次子朱樉,晋王是三子朱棡,而朱棣是第四子,所以刘三吾的意思很明显,要是跳过二、三,直接立第四子,这两位该怎么办呢?

朱元璋听后,觉得刘三吾的话也很有道理,为了避免唐朝玄武门之变的悲剧,最终朱元璋选择立朱允炆,这样儿子们也就不会抄了,可惜朱元璋万万没想到,自己死后,朱棣竟然发动了靖难之役。
假若刘三吾当初不多这一句嘴,或许朱棣就成为皇帝了,也就就没有后来叔侄俩争夺皇位的事,可见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这个决策当真是错误透顶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