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资热”背后的冷思考

 木香草堂 2021-05-06

郭珲峰

近年来,教师资格证考试热度爆棚。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说明,尊师重教风气越来越浓,教师职业越来越受重视,前景越来越好。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还需要透过这一现象看到其背后的隐患。

“教资热”背后的冷思考

一是“教资热”折射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焦虑与不安。近年来,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每到毕业季,大量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承受着严重的就业竞争压力。在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今天,多一本证书,可能就多一份安全感,多一个工作选择。广大高校毕业生出于就业时“少一证不如多一证”的紧张心理和“周围的人都在考”的巨大压力,热衷于“收集”各类证书,以求心理安慰。

二是“教资热”印证了当前大学生盲目的就业观。2019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考生达900万,其中,有近700万考生来自于非师范专业或院校。这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没有选择师范院校或师范专业,说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教师职业不了解,或没有职业认同感。临近就业,他们选择报考教师资格证,说明他们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报考教师资格证并非出于对这一职业的热爱,而是出于对现实的妥协。

三是“教资热”体现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准入门槛之低。近年来,一方面为扩大就业,另一方面为了吸引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教师资格证报考放开了专业限制,考生只要学历达标,便可不受所学专业限制报考任一学科。同时,对学生的身高等体检要求也有所降低。极低的报名门槛,30%左右的笔试过关率,70%左右的面试过关率,让其成为“最没有难度”的考试。

四是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格格不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毕业生从填报高考志愿开始,实质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分工。经过专业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是今后的一种趋势,这也是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师范院校发展的重要原因。非师范院校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师职业要求关联不大,这些学生从教后很难在短期内成长起来。

五是“教资热”造成了资源浪费。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近年来全国教师每年增加人数均在50万人左右。几百万没有接受过师范院校系统教育的持证学生,特别是所学专业与证书专业不符的学生,要想应聘教师岗位,理应更加困难。但现实情况是,近年来教师招聘不断遇冷,比如,2018年安徽招聘教师遇冷,2019年广西招聘教师遇冷。可见,“教资热”对毕业生就业没有过多促进作用,还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

当前的“教资热”表明,教师资格证考试进入了改革的关键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重新修订教师资格证考试办法、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入职标准。给“教资热”好好降降温,才能让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

(作者郭珲峰,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