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方法,让孩子爱上读书...

 三叁阅读 2021-05-06

如今,随着中高考语文的巨大变革,大阅读已成重中之重。

所有改革的背后,体现的都是对学生阅读的考查,不阅读者将被驱逐出高考赛道。

大阅读的方向已明,号角已吹响,作为阅读主阵地的学校,都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

有位家长说:

本学期,学校规划了很多的读书计划,并开设了一项叫“14天阅读打卡,畅享书海”的家庭作业。要求家长监督,督促孩子每天进行30—40分钟的阅读,并在班级群里发布打卡照片。

刚开始,家长孩子们的兴致都很高,每日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不仅拍照打卡,还上传孩子朗读诗词,读名著等场景视频发送群里,你争我赶。

可惜,好景不长,我家这孩子第9天就坚持不住了,读着就开始发呆,写作业也磨磨蹭蹭,完全在拖时间不想阅读。

软硬皆施无济于事,实在没有什么办法,我就想到在群里和家长们互动下,希望能请教些好办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内求助问题秒变吐槽大会。家长们也是各种无奈,什么法子都试了:

这时,一位父亲的言论让画风变了样。

他说:“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与其逼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还不如直接放弃,听从内心。反正没指着他以后成为文学家,不读就不读吧!我家是放弃了。”

对此,有人反对,有人赞同。

一场关于“阅读是否有用”的博弈,在班级微信群展开了,最后还是老师出面才化解了争议。

阅读是为了当文学家?

这位爸爸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但如何有效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却值得父母深思。

阅读是件大事!

1、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

著名学者王小波说:“学习是人的天职,但一个人真正学会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

套用王小波的话讲,“要想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那就当让阅读成为他们的第一欲望。”

只有让学生深入到阅读中,他们才会真正体悟到学习的快乐。

2、

古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也曾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 则义理不交于胸中, 便觉言语无味, 面目可憎。"

用今天的话说,如果几天不读书,因为肚子里面没有真材实料,连说话都会寡然无味,让人讨厌。

显然,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丰富经验、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最直接有效方式,它是所有学习的基础。

3、

一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说:“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好了,那么将是人生最好的开始。”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她发现阅读才是提高各科成绩的基础。

她遇到过很多学生,计算能力强、逻辑思维也不差,但数学成绩始终却是垫底。

后来她发现,同一道应用题,有的孩子一眼扫过去,对题意理解得非常准确,题目答得又好又快;

可有的孩子看了两遍三遍,还不一定理解题意,答题就更难了。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越早越好。

既然阅读如此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如何有效的开始阅读规划呢?

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的侧重点也不太一样。

1、家长陪读

定时定点地开展亲子共读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方法。

父母是一面镜子,父母要是每日打麻将、看电视和玩手机,等孩子的新奇劲过去了,内心会觉得不公平,就会抗议,就会抵触阅读。

只有经常看到父母读书的样子,孩子耳濡目染,才会模仿父母读书的样子,自然而然地喜欢阅读。

2、激发孩子

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阅读任务,设置悬念,激发主动性和乐趣。比如:读了多少本书可以变现一个小心愿望;读了多少本书可以免去做错事的惩罚。

3、选择孩子喜欢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征,需要“因材施教”。

书籍选对了,那兴趣就提升了一半。阅读技巧掌握了,那综合阅读能力就提高了一半。

三叁阅读就是家长最好的选择之一。

三叁阅读,采用自适应的方式为孩子提供科学的阅读能力测评。

根据每个孩子的阅读水平与兴趣爱好,精准定制个性化阅读书籍,逐渐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