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成年之后, 经历的事情越多, 我就越觉得: 做一个凉薄的人, 不是冷漠, 而是成熟。 02 我比较讨厌两种人。 第一种是“交浅言深”的人。 你都跟他不怎么熟, 他上来就问你: “今年二十几了?” “你买房子了吗?” “你有对象吗?” 他问这些问题吧, 可能也没有恶意, 但很多事关隐私, 我真的不想回答。 第二种是“熟而逾矩”的人, 这种人最喜欢干两种事, 一是不顾感受地参与你生活, 二是一厢情愿地替你做决定。 我同事前几天就遇到一事, 一广州朋友突然给他打电话: “五一节我要到重庆玩, 你收拾收拾房间, 我上你那儿住几天去。” 弄得我同事非常不开心。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还是凉薄一点好一些, 要适可而止,要亲密有间, 过度的热情是一种侵犯。 03 我的好友董亮, 2016年创业开公司的时候, 想找人做一个推广计划。 因为他跟我有多年交情, 我就悄悄做了一个方案送他。 哪知他看了后,立马给我打款。 我说:“给钱干嘛,太见外了。” 他说了句让我铭记一生的话: “我找别人做也会给钱啊, 朋友之间更要懂得礼尚往来。” 朋友之间需要礼尚往来吗? 我以前觉得不需要, 认为这样太凉薄了, “朋友嘛,就得讲哥们义气。” 但现在我越来越觉得: “友情真的需要礼尚往来。” 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朋友, 发现了一个现象: 那些老是喜欢占便宜的人都疏远了, 而长久的朋友都是懂得礼尚往来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朋友之间偶尔做一些麻烦彼此的事, 会更有利于增进友情,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 你们最终在利益上互不相欠。 长久的友谊都自带“凉薄”, 不占朋友便宜, 才是一个人对待友情的正确方式。 04 一个乞丐到一户人家乞讨, 一位男子给了他十块钱, 第二天乞丐又去, 那位男子又给了他十块钱, 就这样,持续了两年。 第三年,乞丐再去乞讨时, 那位男子只给了他五块钱。 于是乞丐就问: “你以前都给十块,为何现在只给五块?” 男子说:“因为我结婚啦!” 乞丐大怒,甩手就给男子一耳光, “他妈的,你竟然拿我的钱去养老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平时最好不要太过于温暖, 因为只要你稍微不温暖, 就会变成“升米恩,斗米仇”。 生活中的蔡康永, 就是一个非常凉薄的人。 他不参加别人的婚礼, 不送生日祝福、节日祝福, 不过生日、春节、圣诞节,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寡情, 小S和好些明星都说过: “在我最危难的时候, 都是康永哥帮我解决了问题, 我真的非常非常感激他。” 很喜欢蔡康永的一句话: “我不认为过于温暖, 是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最佳方法, 如果被温暖两个字绑住,就更吃力。 我劝你做一个冷淡的人, 学会冷漠,你才能成全温暖。” 05 东晋书法家王徽之, 居于浙江山阴。 某日,天降大雪, 王徽之半夜醒来, 推开窗户,四望皎然。 赏雪吟诗间,突然忆起好友戴逵。 雕刻家戴逵,住在百里外的剡县。 王徽之不顾天寒路遥,连夜前往。 翌日,抵达戴家时, 王徽之却没有敲门, 而是转身对随从说:“我们回去吧。” 随从问:“既然来了,怎么不进去?” 王徽之回答说: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事后戴奎闻之,笑曰: “真乃知己本色也!” 最好的友谊都是这样“凉薄”, 它不用像情侣一样, 需要保持紧密联系, 它可以相当松散, 不强迫、不粘人、不油腻。 真正好的关系, 不是电话到深夜, 不是情话说不停, 也不是消息秒回。 而是,当我拍下黄昏的照片发给你, 不再刻意等你的回复, 也不会为你的不回复而尴尬, 因为我们心知肚明的明白彼此。 06 我一同事前段时间买房, 差5万首付款, 于是跑去向两朋友借钱。 一个朋友是好朋友, 同事知道他有余钱, 所以心里充满期待: “想借5万,半年还你。” 没想到好朋友跟他说: “实在不好意思, 我也正考虑换房呢!” 我同事那叫一个失望哟。 另外一个朋友是很一般朋友, 所以我同事对他压根没抱希望, 只是随口问了他一句。 没想到几分钟后, 这朋友就转了5万过来。 “太意外了。” 我同事开心得不得了。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就是应该凉薄一点。 这个凉薄, 就是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 就是不要擅自对别人抱有过高的期待。 这种凉薄有两大好处, 一是当你对别人不抱有过高的期待时, 那个人即便做出糟糕反应也气不到你, 因为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 二是当你对别人不抱有过高的期待时, 生活反而处处充满了惊喜, 因为所有遇见都会成为礼物。 07 前段时间我翻微博时, 看到了作家刘同说的一件事。 刘同说他朋友肖莹, 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 让他非常心有戚戚。 这条信息是这样写的: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 你不用对我撒谎、婉转, 顾左右言其他, 我并不生气你的拒绝, 我只是生气你在浪费我的时间。” 看到肖莹写的这句话, 我也像刘同一样瞬间醍醐灌顶。 以前吧, 遇到自己不想做不愿做的事情, 我总是担心果断拒绝会让人难堪、会让人难过、会伤害人际关系, 于是便经常采用非常委婉的说法, 说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 看到肖莹写的这句话后, 我才恍然大悟: 有时候,凉薄才是真正的善良。 如果你不想答应他人的事, 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拒绝, 从一开始就干脆拒绝。 你干脆地拒绝, 既避免了过度地消耗自己, 又把选择权交还给了对方, 给对方预留了更多的时间以及选择的机会, 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大好事。 08 这两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一个现象, 就是因为一些问题, 比如疫情的问题, 比如芯片的问题, 同事之间反目的很多, 朋友之间反目的很多, 亲戚之间反目的很多。 为什么会反目? 因为一方总想去说服另一方。 我很讨厌这种行为,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彼此间就是应该凉薄一点: 我不去教育你, 你也不要来教育我。 我不去同化你, 你也不要来同化我。 人与人之间,三观不同很正常, 因为我们的成长环境不一样, 造就了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 不同就不同呗, 彼此之间凉薄一点就好了, 能容的地方则容, 容不了的地方就暂时先避开, 执着于说服对方真的好没劲, 搞成深仇大恨似的更没必要。 在这个价值观日趋多元的时代,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凉薄: ●拥有自己所信奉的东西; ●自己努力去践行; ●不强迫别人去践行。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就是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 09 最近这几年, 我越来越喜欢说“不”。 朋友要去日本,对我说: “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我带?” 我说: “谢谢,不用。” 4月30日, 同事对我说: “听说你五一要回老家, 你手上的工作做完没, 需不需要我帮忙啊?” 我说: “谢谢,不用。” 可能很多人觉得我凉薄, 但这就是我的处事原则: 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 你觉得最自在的人生状态是什么样的?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 我不欠别人,别人也不欠我的。 确实是这样,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就是应该凉薄一点: 站在自己的位置, 做好自己的事, 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亏欠别人, 各自为安,两不相欠。 这样的关系看上去虽然有些凉薄, 但这样的关系却最自在最持久。 很喜欢王自健的一句话: “长大以后才知道, '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别人最好也别麻烦我。’ 这句话不是冷漠,而是成熟。” 成为一个凉薄的人,真的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