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盼:心中有阳光 到哪都是家

 彳亍的浪漫 2021-05-06
前段时间,怼老师的现象日嚣尘上。先是家长因作业问题录视频要挟退出家长群;接着送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巧合的是,这些事都发生在江苏。虽说事后我们从官方渠道了解到这件事是杜撰出来的,但作为江苏教育的一份子,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家长和学校的矛盾似乎越来越大,大有势不两立之势,可是,这样下去,受伤害的将会是孩子。这是家长和我们学校(教师)都不愿看到的。
所以,我们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以解决当下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家校合作的问题。

作为学校一方,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都受过专业的教育,都知道如何来教育学生;而部分家长,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他们的教育理念和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素质和涵养也没有那么高,加之当下的升学压力等原因,家长们在所难免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我们用专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一则和家长沟通好,打通家长理解和认可的通道。一则和家长达成共同协议和目标,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因为,家长们会理解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具体要怎么样去做呢?结合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和家长的情况,我准备从以下几点着手去做。
首先要说明的是:家长与老师间有分歧、有矛盾,这可以理解,毕竟人都是有思想、有想法的。如何管控分歧、化矛盾为共推孩子成长进步的动力,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老师和家长,家长和老师要能组成一个整体,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一、客观理性看待问题。
跳出问题看问题,方能看清问题本质。
孩子(学生)的问题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他们自
身的问题,而是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导致。
比如,孩子的沉默寡言和处事方式粗暴简单有
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陪伴,缺少理解。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让他们变成了留守儿童,长
时间的无人管教必然会导致他们在习惯、行为
等方面有问题。到了学校,老师会因其有问题
而把他们当做差生,因为他们本身学习成绩就
不好,长此以往,孩子就真的变成了差孩子,
坏学生。当他们感觉不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爱
时,他们自然的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
我们都挺说过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
可是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学校,有几个人
能做到陶行知先生这样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作为学校(老师),我们不仅要用我们
的专业知识来帮助学生们,更要用十足的耐心
去和家长交流。在自己能跳出问题本身看问题
后再帮着家长也做到这样。
这么一来,既体现了老师(学校)的专业水
准,又让学生家长也懂得了教育规律,家长
还会和我们过不去?学生还会不好么?

二、正面善意沟通交流。
勤交流,善沟通,我认为这是家校合作最有效
的方法。
我们农村学校由于客观的原因,很难在正常的
教学时间里经常和学生家长交流,但并不是说
就没有办法和家长交流了。
科技的发展让交流变得方便起来,所以,我们
可以定期的开展学校和家长的视频交流会,在
交流时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委婉的提出
问题和建议,我想家长们是会接受的。
再者,可以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定期的给家
长打电话报喜,这里的喜因为农村学校的特殊
原因不太可能都是优异的成绩,但是可以告诉
家长们孩子的行为行惯变好了,学会自力更生
了,懂事了等等。就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
元一样,只要想找,任何学生都是有优点的,
且与众不同。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找优点固然好,但也
不能不切实际。善意的谎言可以有,但只能是
偶尔,真实的情况要能学会艺术的表达。

三、主动补位担当责任。
5+2=0,这是老师对家长的不满意,明明在学
校的时间表现的很好,为什么到家2天就变了
样。
为什么孩子在家一直表现优秀,为什么到学校
了就不行了,老师就要天天叫家长,这是家长
对老师的埋怨。
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现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
问题和解决问题呢?老师既然知道学生在校可
以表现的很好,为什么不能主动跟家长交流,
教会家长跟孩子的处事方法呢?
家长明知道自己的孩子的优点、长处和不足,
为什么就不能主动和老师交流,让老师知晓
孩子的具体情况,然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做一
些事情。
这里的问题是:谁先开好这个头呢?人说,万
事开头难。我以为,这还需要学校带好头,带
好每位班主任,带好每位科任教师先做起来,
毕竟,学校有学校的责任嘛,我们可不能当甩
手掌柜。我们要负起我们的责任来。
学校先把老师的孔位补起来,老师再把家长的
空位补起来,等我们做好了这一点,家长们自
然也就知道他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了。
长此以往,还怕补位不及时么?
主动一点,多担当一点,问题就很容易被解
决。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学生是老师的镜子。

作为大人的家长和老师要能够真发现孩子的问
题和进步,那样才能更好的带领孩子成长,也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无论
是在家还是学校都有一种归属感,真正的找到
属于自己的“港湾”。

什么是家?家是温暖的地方,是可以停靠的港
湾,是一定有温度且温暖的地方,这,需要人
的操持和操劳。
在家靠父母,在学校靠老师。父母和老师都能
为孩子创设一个温暖的家,孩子还怕没有地方
可去?还会不愿意去么?

心有了依靠,世界就亮了。
心中有阳光,到哪都是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