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武康路,最优雅的名人街道

 驴游记 2021-05-06

        看过电影《色.戒》的朋友可能还记得结尾处,王佳芝(汤唯饰)放走了易先生(梁朝伟饰)后,装得没事人一样叫了辆黄包车,说“到福开森路去”。福开森路就是今天上海市徐汇区的武康路,这条长约1183米,呈弧形南北走向的道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原名福开森路,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包括巴金、黄兴、郑洞国、唐绍仪、周作民、赵丹等诸多名人都曾在此居住,宋庆龄故居也在路口,武康路也是目前上海三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1914年,武康路所在的西区正式被划入法租界,成为法国新租界。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上海最终被日军攻陷,以武康路为中心的法租界进入了为期4年之久的“孤岛期”。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日本交恶,侵华日军占领上海法租界,武康路陷落。1943年,法国宣布放弃以武康路为中心的法租界,汪伪政府乘机宣布“接受”法租界,并将武康路所在法租界改称为上海市特别第八区。但汪伪政府不被国、共两党及国际社会所认可,也不为国内民众所接受的现实令汪精卫非常懊恼,周佛海、胡兰成及汪伪上海市市长等人随即提出对策,建议汪精卫把“接收”的租界中200多条以外国人命名的马路,全部改成以中国各省、市及部分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命名,这样既可以摆脱汉奸骂名,又能赢得民心,这些马路换上各省、市地名后,名字还会永远存在,名垂青史,汪精卫大喜,立即吩咐照办。改名之事,汪只对福开森路等几条重要马路给予关注,他凭自己多次途经武康上莫干山留下的美好印象,对周佛海说,武康莫干山在山区,福开森路在大都市,但环境和氛围极为相象,不仅洋人喜欢那里,上海滩的政要富商都喜欢往那里跑,福开森路就改为武康路吧。武康路由此得名,哪怕是文革期间上海很多道路改为革命名称,这里也依然如故。

 如同一艘巨船般的武康大楼是武康路的标志性建筑,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始建于1924年,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上海有很多值得游览的道路,游客们大多只知道人潮汹涌的南京路,我更喜欢如同武康路这般充满小资情调、异域风情的优雅街道。

 我们的武康路之行是从武康大楼开始的,其实淮海西路武康路口还有宋庆龄故居,只是我们一不小心就走过了,等到发现又不想再回头了。

 建于1924年武康大楼是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中国文化演艺界的名流,如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都曾在此居住。

 还在路口就遇到正在街拍的模特,蹭拍了一张,武康路的小资情调从一位美女开始展现。

 你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名人故居在武康路数不胜数,街道两旁全是各种欧式风格的建筑,例如上图就曾是意大利总领事官邸,据说这样的地中海式花园建筑风格在上海已经濒临绝种,不过目前这里是某单位办公场所,不对外开放。

 武康路393号这幢不起眼的小楼是中华民国创建者之一黄兴的故居,新古典主义样式加装饰艺术派风格。

 抗日名将,新1军军长郑洞国的旧居在武康路274号,1950年-1952年,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的郑洞国居住于此。

 总之挂着优秀历史建筑的小洋楼无处不在,每一块牌匾后面都有一段历史和故事。

 冬日的暖阳映衬着树影投射在米黄色的墙壁上,没有车水马龙,武康路就是印象中的老上海。

 有人说武康路是上海最优雅的马路,我没去过上海所有的马路,但从我去过的来看,这个称号不为过。

 这里人车不多,比较安静,路两旁大多是法国梧桐,咖啡厅、面包店散落在街边。

 这里也是上海著名的落叶景观道,上海世博会期间,这条道路也被上海市旅游局推荐为最有上海味道的老马路。

 落叶的时节已经过去,满地落叶的景色我们已经错过,只能捡起一片久违了的法国梧桐树叶,小时候家乡的行道树也是法国梧桐,只是到了今天,法国梧桐早已不见了踪影。

 武康路曾经是法租界,如今也是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小学叫做世界小学,各国人士的子女在此就读。

 武康路113号便是武康路名人故居的精华所在,1955年后,著名作家巴金居住于此,并在此创作了《随想录》等作品。

 巴金故居是免费开放的,在开放时间内领票即可进入。

 灰色的小楼不算大,分为两层,内部基本还是巴金老先生当年居住的样子,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个大大的书架和满满的各国书籍。

 巴金和夫人萧珊的卧室,巴金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在这幢小楼里度过了中晚年的大部分时光,巴金也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故居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如果这幢小洋楼能够出售的话,哪怕不是巴金故居,价值也在亿元以上。


 巴金故居门口的梧桐树上被游客刻上了“巴金”二字。

 武康路安静而优雅,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上海贵妇。

 梧桐树掩映下都是风格各异的洋楼,如同这座小洋楼,也许并不出奇,但那个半圆形的阳台,与罗密欧向朱丽叶示爱时的阳台几乎如出一辙。

 顺便也上了一堂欧式建筑风格的课,英国因为多雪,英式洋楼屋顶是尖尖的,还会有烟囱,西班牙建筑则会有简洁的花纹,也许体现了西班牙人的热情,法国建筑则显得更加轻盈、活泼。

        上海有很多著名的道路,外滩边的南京路因为一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早已声名在外,是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卢湾区的淮海路代表着上海的繁华和摩登,被称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虹口区的多伦路是当年鲁迅、茅盾等常常出入的地方,人称“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静安区的陕西北路是上海著名的文化休闲街,有诸多名人故居。上海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百来年的开埠历史,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是大都市的标志,但也有一些在市区中心的道路依然保存着几十年前的样貌,武康路就是这么一条最有上海味道的街道,这里有很多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