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风采:书香滋润心田——孙东霞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第1次线上读书分享活动小结

 绘诗意人生 2021-05-06

书香滋润心田

大同二中 王艳燕

作为老师,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不断生成新的信息,以适应课程改革,也才能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心灵对话;也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交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有效地阅读。带着这样的共同心愿,2017年12月27日,孙东霞高中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了第一次线上集中读书分享活动。在王燕婕老师的组织下,大家分享了阅读名家名篇的感悟,一起感受了阅读的快乐。

梁海龙老师首先向大家推荐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并分享了他的感悟: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几近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田胜胜老师、李娟娟老师和郝艳芳老师分别向大家推荐了《不跪着教书》、《56号教室的奇迹》和《听,学生在说》三本书,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引发了大家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特别是田胜胜老师不仅谈了自己的理论认识,还谈了他在日常教育中的实例。

于贤云老师分享了她先前读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的感悟:做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教育者,是教育的期许,亦是教师最该有的光亮人格,其实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方法就算无其数,终归挡不住教育个体的无限差异性,因此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心境情怀就很重要了,有时候我们的胸怀和气度决定了个体的幸福感,大概也可以微小地决定他一生的生活取向,倡议我们一边助推学生的成长更顺畅,一边塑造自己更高远的优秀素养,毕竟教育本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逐渐走向完美。

我们的分享不仅有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也有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特色:大家共同分享了近期热度较高的小说《芳华》。黄枫琦老师从电影与原著的对比谈了了她的读、观体会:《芳华》中的人情就像杜甫诗中“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可是这茫茫之中却有人性。刘峰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一个英雄,到最后结局确实反英雄的。小说里写道:"太好的人,让人产生不了认同感。人得有点儿人性,之所以为人,总得有点儿人的臭德性。"刘峰就是好得缺乏人性,他的结局是命运的必然。电影里的何小萍,小说里叫何小曼,其父因为右派的身份自杀,母亲改嫁,她成为继父家中的拖油瓶,从小不受待见,原文的描述是“少了小曼,这个家庭就完满了”。进文工团,她遭到众人的排挤,甚至在排练厅受到被男舞伴拒绝的羞辱,刘峰是她在黑暗岁月里的唯一亮色。战争结束后她成为英雄,却因为接受不了太多的赞誉而发疯,因为一生都没有人给过她尊重,突如其来的太多的尊重反而把她给毁了。与冯小刚电影中的青春色彩不同,严歌苓很擅长打磨人性。扭曲的时代会放大人性的挣扎和盲目,很难深究黑白对错,无辜疑惑刻意。归根结底这小说讲的是人的异化。冯小刚电影与小说不同,还是很美好,很青春的。可小说中却是残酷的,小说刘峰因为癌症去世,参加追悼会的只有5人,还有两个人因为堵车迟到了。这时候严歌苓来了一处闲笔,刘峰的追悼会还没举行,另一场追悼会的家属开始嚷嚷,赶紧的,赶紧给人家腾地方,得留出5分钟换遗像的时间。这个凄凉的结局令人唏嘘。

大家还分享了《平凡的世界》、《生死疲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论语注译》、《傅雷家书》等名家名篇。

王燕婕老师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自己的读书观并总结了这次读书分享活动:

 读文学书,借此吸收文化精华,锤炼自身语言;

 读历史书,借此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和祖国的发展变迁;

 读专业书,借此丰富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做事便有章可循;

 读儿童书,借此了解工作对象,贴近儿童生活,走进儿童心灵;

 读励志书,激励斗志,平衡心态,培养毅力,磨砺意志;

读休闲书,慰藉忙碌不安的心灵,给心灵寻找一片恬静的栖息地和一片生意盎然的绿荫。

我们一起分享了大家的读书体会,相信这些“精神食粮”如春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善于读书的人才思才不会枯竭。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育人。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和平庸,作一个阅读者,让生活将更加精彩。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如果喜欢我的作品,请赞赏鼓励哦!

感谢您关注孙东霞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生命,因您而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