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堂肆考

 我欲乘风凌霄汉 2021-05-06
刘向叙礼
  汉河间献王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上之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前篇因第叙之又得明堂隂阳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四十篇
  多识容典
  唐归崇敬治礼学多识容典
  闇记义宗
  唐孔颖达字仲达能闇记三礼义宗大厯中举明经高第
  就质疑晦
  唐王綝字方庆善礼学尝就徐坚质疑晦坚为申释毎得所未闻许孟容字公范有礼学毎所折衷咸得其正
  淹识古今
  唐王彦威淹识古今典礼作曲台新记
  伊川熟礼
  朱子语録东坡见程伊川主司马文正之丧讥其父在何以学得丧礼如此之熟有人遂为伊川解説道伊川曽丁母艰也不消如此説人自少读书如礼记仪礼便都已理防了古人谓居丧读丧礼亦平时理防了到这时更把来理一畨不是至居丧始来理防
  文公编礼
  朱文公编仪礼上篇曰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下篇曰丧礼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按仪礼是经礼记是解且如仪礼有冠礼礼记便有冠义仪礼有昏礼礼记便有昏义以至燕射之类莫不皆然只是仪礼有士相见礼礼记却无士相见义至宋刘原父补成一篇亦只是解他仪礼
  周官集説
  宋陈傅良字君举永嘉人有周官讲义集説林之竒字少颖三山人有全解杨恪字谨仲永嘉人有辩疑
  周官补遗
  元英宗泰定中清源丘葵吉甫周礼序圣朝新制以六经取士乃置周官于不用使天下之士习周礼者皆弃而习他经毋乃以冬官之缺为不全书耶夫冬官未尝缺也杂出于五官之中汉儒考古不深遂以考工记补之至宋淳熈间临川俞廷椿始着复古篇新安朱氏一见以为冬官不亡考索甚当自郑贾以来皆当敛衽退三舎也嘉熈间永嘉王次防又作周官补遗由是周礼六官始得为全书按廷椿字寿翁次防字与之
  顔芝所藏【已下孝经】
  孝经孔子为曽子陈孝道而作也遭秦皇焚书为河间人顔芝所藏汉初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而长孙氏与博士江翁少府后苍谏议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皆以此名家按芝所藏者谓之今文孝经郑主今文而陆澄则讥之
  安国为传
  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经文大略相似只多闺门一章又有衍出三章并前合为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传至隋王邵于京师得孔传刘因序其得丧讲明之议者以为闺门一章多相排毁宋司马光始取古文为之指解
  张禹兼通【已下论语】
  论语有齐鲁齐论多于鲁论二篇曰问王知道是也初传鲁论者龚奋夏侯胜韦贤萧望之张禹皆名家禹初授鲁论晚讲齐论周氏包氏为之章句马融又为之训
  郑叅考
  齐论之外又有古论语与鲁论不异惟分子张为二故有二十一篇以张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陈羣王肃皆为义説何晏有集解至朱子集注行而诸家皆废矣
  注于赵岐【已下孟子】
  孟子注于赵岐而陆善经宗之岐分为四十四篇陆合为七篇其音释则张谥丁公着也
  删于冯休
  宋冯休以轲书有叛经者作删孟二卷前乎休而非轲者荀卿刺轲者王充后乎休而疑轲者温公与轲辨者东坡又虞允文以温公作疑孟及李泰伯郑厚叔皆有非孟之言故作尊孟辨五卷
  成于子夏【已下尔雅】
  尔雅倡于周公而成于子夏诚九流之奥防也中道寖防世罕闻之
  辨于终军
  自汉终军豹鼠之辨尔雅之书始行郭景纯防心一十八载而草木鱼虫训诂名物昭然毕举考古之学其彬彬焉
  五经无对【已下各经】
  汉陆乂聪敏博学于五经最精熟馆中谒之石经人为语曰五经无对有陆乂
  五经无双
  东汉许慎字叔重南召陵人少博学马融常推敬之时人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举孝廉为洨长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説文解字十四篇传于世
  遣受七经
  索隠曰文翁遣司马相如受七经
  典领五经
  汉刘歆字子骏向第三子也好古笃学成帝绥和中王莽荐为侍中更名秀上诏令秀典领五经卒父前业秀于是总羣书而为七略曰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畧其叙诸子分为九流曰儒曰道曰隂阳曰法曰名曰墨曰縦横曰杂曰农
  五经纷纭
  东汉井丹字大春通五经善谈论京师语曰五经纷纭井大春
  五经纵横
  东汉周举字宣光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京师语曰五经縦横周宣光举茂才为平丘令上书言得失词甚切正拜尚书名重朝廷迁谏大夫又迁侍中
  徧习五经
  梁卞华字昭雅徧习五经为五经博士
  徧诵五经
  梁武帝太子统生五歳能徧诵五经
  通涉六经
  刘峻字孝标辨命论云近世沛国刘瓛与弟璡竝一时秀士也瓛则关西孔子通渉六经璡则志烈秋霜心贞昆玉
  厘正五经
  唐顔师古名籕少博览精训诂太宗尝叹五经去圣愈逺传习寖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多所厘正
  研综五经
  魏常爽字仕明少聪敏严正五经百家多所研综置馆温水之右教授门徒七百余人号为儒林先生高允称之曰文翁柔胜先生刚克立教虽殊成人一也
  黙诵六经
  宋张九成字子韶号无垢八嵗黙诵六经
  定五经正义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幸国子监以师説多门章句烦杂命孔颖达与诸儒定五经疏谓之正义令学者习之
  着九经要义
  宋魏了翁在靖州湖湘江浙之士负书从学因着九经要义
  五经及第
  唐殷侑贞元中以五经及第
  九经及第
  宋孙奭字宗古博平人幼好学徙居郓之项城举九经及第为国子监直讲
  论定五经
  东汉明帝诏丁鸿与诸儒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帝亲制临决鸿才高论难最明帝数嗟叹时人语曰殿中无双丁孝公
  注脚六经
  宋陆九渊字子静乾道中登第吕东莱识其文于数千人中或劝其著书答曰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也















  山堂肆考卷一百二十一
<子部,类书类,山堂肆考>
  钦定四库全书
  山堂肆考卷一百二十二 明 彭大翼 撰文学
  著书【上】
  汉太史公自叙曰昔西伯拘于羑里演周易则著书之始也宋刘器之曰孔子年六十八嵗乃始删诗定书系周易作春秋盖是时学问成矣渉世深矣故其述作始可为万世法古人著书者多在晚年盖为此也博物志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
  国语
  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语也宋氏谓左氏书而朱子则谓后人所为也唐栁子厚尝作非国语或谓子厚平生作文得国语最深因知其短长而持之故谓子厚为没前程
  家语
  孔子家语总目自相鲁至公西赤共四十四篇猷堂王广谋句解
  管子书
  齐管仲名夷吾字敬仲着管子五十八篇经纬备具而尤以礼义亷耻为重
  墨子书
  墨子名翟宋人贵俭兼爱尚贤明鬼非命尚同所着有墨子十六卷自亲士至杂守凡六十一篇
  慎子书
  慎子名到赵人与彭蒙田騈为友学墨子弟子禽滑厘之术又好黄老道徳因序其指意着十二论至汉刘向所定慎子书则有四十一篇
  孙子书
  战国孙武子作兵法宋儒谓武子十三篇文士亦当尽心
  晏子春秋
  晏平仲名婴莱之夷维人著书六篇名晏子春秋汉刘向序云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有合六经之义
  吕氏春秋
  吕不韦阳翟人秦庄襄王时为相封文信侯作月令及集所闻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合十余万言名曰吕氏春秋
  著书五千言
  老子西游至函谷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着上下篇言道徳之意共五千言而去
  著书十万言
  庄周字子休睢阳蒙县人与孟子同时著书十万言自分为三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大率皆寓言其洸洋自恣以适己也名曰南华真经
  列子书
  列御寇郑人自云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其学本于黄帝老子著书自天瑞至说符共八篇大抵多寓言与庄子相类非秦汉而下作者所可及
  荀子书
  荀子名况尊称曰卿后避汉宣讳号孙卿著书数万言羽翼六经
  太法言
  汉扬雄家贫好学以经莫大于易作太以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莫善于苍颉作训纂箴莫大于虞箴作九箴赋莫深于离骚作反骚又著书自学行至孝至共十三篇行世按反骚者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以吊屈原故名
  元经中説
  隋王通为蜀郡司戸书佐大业末弃官归居河汾以著书讲学为业作元经中説董常程元房龄杜如晦魏徴之属咸北面受王佐之道
  玉钤
  玉钤吕尚兵书也及尚死葬之失尸所在惟有玉钤六篇在棺中
  玉杯
  汉董仲舒所着有玉杯繁露清明竹林等数十篇皆假托一物以名书也如汉魏人所为文有名连珠者相似西京杂记仲舒梦蛟龙入懐故作繁露词宋程大昌字泰之又因仲舒繁露之作作演繁露
  尔雅
  或谓尔雅周公所作尔近也雅正也或谓尔雅有张仲孝友之文张仲宣王时人非周公所制也至扬子云又谓孔子弟子游夏之徒所记以解六艺者刘歆西京杂记家君以为外戚传史佚教其子以尔雅又记言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则尔雅之来逺矣旧传学者皆言周公所记为是张仲孝友之类乃后人所足耳
  埤雅
  宋陆佃字农卿山隂人因外补事简政清得专意论譔既注尔雅更为此书言为尔雅之辅也子宰作序
  韩非説林
  韩非韩之诸公子与李斯俱事荀卿善刑名法律之学作説难孤愤五蠧説林五十六篇
  刘向説苑
  刘向汉楚元王之后成帝初迁光禄大夫所着有新序説苑别録诸书
  离骚
  屈原楚同姓仕于懐王为三闾大夫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流屈原原作离骚经不忍以清白居浊世赴汨罗自投而死
  鸿烈
  汉淮南王安着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也号淮南子髙诱注
  着隽永
  蒯通论战国説士权变又自序其説凡八十一首号隽永隽肥肉也永长也言所论甘美而义深长也
  言刑名
  西京杂记公孙着公孙子言刑名事谓一字直百金
  风俗通
  汉应劭字仲瑗汝南人删定律令着汉官仪又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其自序云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隂阳泉水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俗者含血之类象天气地形泉水草木而生之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地理考
  宋王应麟字伯厚鄞县人有地理考困学记闻玉海诸书行世嘉祐初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韩诗外传
  见经术
  楚词后语
  宋晁补之撰补之字无咎宗慤之曽孙也
  白虎通
  汉世诸儒集论经传奏之白虎观因名白虎通
  白獭髓
  宋张仲文撰
  华阳国志
  益州古梁州之域北拒华山之阳南拒黒水故常璩叙蜀事而谓之华阳国志
  武陵图志
  南北朝伍安贫武陵人博雅好学梁主累降纁之礼招之皆辞以疾不赴尝撰武陵圗志
  鸡肋集
  宋晁补之七嵗能属文王安国见而竒之尝着鸡肋集一百卷又宋景文有鸡跖集按淮南子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景文集名夲此
  鳯髓集
  元陈岩字清隠青阳人累举不第汗漫江湖尝集杜甫诗句为凤髓集
  许慎説文
  汉许愼字叔重南召陵人着五经异议説文解字十四篇行世献帝时举孝防
  荀悦申鉴
  东汉荀悦字仲豫颍川人官至秘书监侍中时政移曹氏作申鉴五篇奏之又依左传体删汉书为汉纪三十篇
  焦氏易林
  汉梁人焦延夀作延寿尝从孟喜学易授之京房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暑为候元帝朝为三老
  遵世易林
  吴遵世南北朝渤海人以易占知名文襄即位除中舍所着有易林杂占百余卷
  三国名臣序
  袁宏字彦伯陈郡人为东郡守作三国名臣序赞三国魏吴蜀也
  列国名臣传
  宋眉山人王当尝举进士不中退居田野着春秋列国名臣传五十卷元祐中苏轼荐为贤良方正廷对慷慨不避权贵
  陆贾新语
  汉髙祖谓中大夫陆贾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贾乃粗述存亡之徴凡着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号其书曰新语
  义庆新语
  南宋临川王义庆采撷汉晋以来佳事佳话为世説新语又唐浔阳县主簿刘肃撰唐世説新语
  吴越春秋
  东汉山隂人赵从杜抚受韩诗尝着吴越春秋等书蔡邕见之叹息以为长于论衡
  汉晋春秋
  晋习凿齿襄阳人习郁之后博学洽闻情才秀逸桓温辟为从事累迁别驾温觊觎非望凿齿着汉晋春秋凡五十四卷以裁正之
  拾遗记
  王子年拾遗记晋安阳王嘉撰
  博物志
  晋张华字茂先读书三十车作博物志四百卷武帝以为烦改作十卷
  论衡
  东汉王充字仲壬上虞人著论衡八十五篇蔡邕入吴得之秘玩以为谭助后王朗得其书时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问之果以论衡之益
  谭圃
  孙公谭圃髙邮孙升撰皆言宋太祖以后事
  西京杂记
  汉刘歆字子骏王莽簒汉歆为国师尝着西京杂记
  西陲要略
  唐范传正元和中与崔立之同时有西陲要略三卷
  山海经
  晋郭璞字景纯闻喜人博学髙才撰洞林新林卜韵尔雅又着山海经方言等书
  区宇志
  隋大业初勅内史舍人窦威崔祖濬及龙川赞治侯伟等三十余人撰区宇志一部共五百余卷新成奏之上见其属辞比事全失修撰之意不悦遣舍人栁达宣勅责之即日勅遣秘书学士十八人修十郡志以内史侍郎虞世基总检及成奏之帝曰学士修书颇得人意各赐帛二十段又宋乐史所着有太平寰宇记等书
  风土记
  晋周处字子隐膂力过人不修细行尝作黙语及风土记
  嵗时记
  梁宗懔字元懔少聪敏乡里呼为小儿学士元帝镇荆州令兼记室尝撰荆楚嵗时记
  三辅决録
  东汉赵岐长陵人尝与兄袭得罪中常侍唐衡避祸北海唐死乃出徴拜议郎尝着孟子章句及三辅决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