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瞻仰陈发科师爷在北京居住练功的旧居!

 洪式太极 2021-05-06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蒋家骏先生的原著《太极拳师门对话录》——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言传身教原始记录。

一九八六年八月四日】近一段时间与师姑通信很频繁,感觉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见面后才能解决,斟酌再三,还是决定北上北京。

一九八六年八月六日至七日

我把家中的事情稍作安排,就乘晚上的火车赶赴北京。第二天一早抵达北京,拿着与师姑的通信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骡马市大街一五九号”,寻找师姑的家。

没有费太多的周折,九时许,就见到了师姑。师姑接到我的信,定是算准了我今天来到,因此做了许多好吃的,热情毫无保留地洋溢在那张慈祥的脸上,如同见到远游归来的孩子!

师姑看着我吃完早饭,就开始问长问短,还谈到她回陈家沟参加“陈氏太极拳协会”成立的一些情况,同时又在陈家沟传授了“陈式太极拳剑”。《河南少林》和《太极》杂志都刊登了她的“陈式太极剑”,师姑拿出两本送给我,我看到每一本上面都有师姑的题字“赠给徐州蒋家骏学习研究”,让我倍受感动!

午饭后,师姑也不愿午休,我们继续着上午的话题,师姑还说:东北有人邀请她去教陈式太极剑法,想邀我同往,我当即就高兴地答应了。

师姑又带着我参观了师爷住过的房间,看到一间屋子,地面上的地砖有明显被脚震碎的痕迹。我询问师姑当年师爷练功时的一些情况,师姑详细地给我作了介绍。她还说道:“父亲去世后,本来想请人把地上的碎砖头重新换掉,田秀臣和肖庆林等几位师兄都建议我,还是留着吧,给后人留个念想。其实,我何尝不能理解他们的心意,只是想留下来,作为对父亲的怀念。起初,我不愿意每天看见这伤心地,但还是随了大家,留了下了。”

我俯身仔细观看师爷留下的碎砖块,高低不平,不禁再一次地感叹师爷功力深厚和练功的勤奋,肃然起敬!

我一边聆听师姑讲述师爷的轶事,一边仔细地察看抚摸师爷用过的物件,最吸引我的要数那根挂在墙上的“白蜡大杆子”,光洁亮滑,颜色泛黄,一看就是长期经过大汗沁过的。我顺手拿起,抖了几下,足有五六斤重。师姑说:“你师爷在世时,每天早晚练大杆。原来有枪头、枪缨,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取了下来,后来就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去了?”

我问师姑,可曾学过大枪?师姑说:“当时由于年纪轻,只爱练剑;对大枪,只是喜欢看父亲练,没想过要学,而且北京所有的师兄弟也都没有学过枪,也没有学过其它的器械。我记忆中,父亲在世时,很少教学生器械。”听了师姑的话,心中不免又多了几分的失落和遗憾!

幼年时,我曾经跟随照丕师学过大枪,但只是大枪的套路耳。后来我在丰县偶遇练大枪的李老前辈(字向东),约七十余岁,是“神枪张”的弟子。他知道我也练过大枪后,就喊我给他对杆。与之对杆时,我稍不留意,杆子就会脱把飞出去,我就暗暗加大力量握住杆子,一旦接触,同样要飞出去,而且虎口被震的发麻疼痛。我诚挚地向李老请教枪法对刺的奥妙。他说:“枪上的功夫,全在拦、拿、扎。如果拦、拿、扎练的不对或者是不熟练,枪法之妙很难得到。”就这样,我有幸跟随李老学习大枪的基本枪法和对杆,一月有余。第二年,再去请教,遗憾的是李老已经于半年前故去,让我错失良师!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像李老那样的玄妙枪法。

师姑看我在发愣,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你师爷在世时,曾经有过一个小册子,画了很多小人的图像,也有两人拿杆子对刺的图像,一时不知道放在哪里?等找出来我再拿给你看,如果有用,就送你留个纪念吧。”虽然还没有看到册子,师姑的话,早已让我异常地兴奋,忙连道谢!【未完待续】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