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犁头草与铧头草的区别【C】

 邻村阿牛 2021-05-06

一、犁头草

异名:紫金锁、紫花地丁、小甜水茄(《植物名实图考》),瘩背草(《南京民间药草》),三角草犁头尖、烙铁草(《江西民间草药》),地丁草紫地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长萼堇菜V. inconspicua Blume,以全草入药。夏秋开花时采集全草,晒干。

性味归经:苦、微辛,寒。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名实图考》:"根:治火症,功同地丁。"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肿,解毒。"

功效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乳腺炎,痈疖肿毒,化脓性骨髓炎,毒蛇咬伤。内服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外用有消炎拔毒。 [2]

用法

用量:干品0.5~1两(鲜品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服药后不可喝热水、吃热食。

【备注】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如无,可用鲜紫花地丁)、鲜连钱草、鲜野菊叶各一大把,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取汁约150~200毫升,一次内服;余渣加少量冷开水,使它湿润,敷在伤处。如症重、体弱,可隔八小时再照上述剂量内服一次。 [3]

临床应用

治疗白喉

取犁头草1两, [3] 草5钱,洗净、切碎、捣烂,用开水和适量砂糖搅拌成糊状,纱布过滤,取汁内服,每日2~3次,直至痊愈。治疗13例,均有一定疗效。疗程最长10天,最短4天。治程中禁食油腻。

治疗疖痈

取鲜犁头草和少量酢浆草洗净捣烂如泥,外敷局部。治疗疖肿30例,一般炎症比较局限、全身症状不明显者,敷药1~2次炎症即可消失而痊愈;若有全身症状者,敷后症状亦可减轻或消失。约80%以上的病例敷药1~2次后,因炎症局限化而疮口顶部破溃,露出一个脓头;此时可将脓头取出,疮口引流,再用犁头草捣敷:疮口肉芽生长后改用犁头草干粉撒布,外敷凡士林纱布。每日换药1次,一般2~4次可愈。治疗期间忌食雄鸡、鲤鱼及母猪肉。有报道,单用犁头草捣敷患处,治疗外伤感染19例,大多在2~3天内痊愈。

治疗眼科病

治疗角膜实质炎及匐行性角膜溃疡

取鲜犁头草洗净捣成糊状,加2~4倍生理盐水拌匀,用消毒纱布反复过滤。以滤液滴眼,1~2小时1次,外加眼垫。亦可用犁头草糊加鲜鸡蛋白少许调匀外敷患处,或将犁头草晒干研粉用鸡蛋清调匀外敷,均每日1~2次。治疗角膜实质炎7例,先用犁头草液滴眼,好转后改用犁头草糊加蛋清外敷。结果痊愈5例,好转2例。视力恢复时间,多数在20~70天内;角膜混浊消退时间在30~120天内。匐行性角膜溃疡,大都用犁头草糊加鸡蛋清外敷。治疗19例,除3例尚留小白点外,其余都恢复原状。

此外,用犁头草与野菊花、连翘制成复方注射液,治疗扁桃体炎、肺炎、盆腔炎等有较好效果。 [3] 本晶在华东地区紫花地丁入药。参见"紫花地丁"条。

附方

①治瘩背:瘩背草根,打烂加糖或红胡椒拌效患处;并在周围用面飞沫作围。(《南京民间药草》)②治痈疽疔疮,无名肿毒:鲜犁头草、鲜野菊花叶各等量。同捣烂,敷患处;或鲜犁头草全草,加白糖少许,捣敷亦可,每日换一次。同时捣汁一酒杯内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痈肿、疔疮、瘰疬、乳痈、指疔:鲜犁头草捣烂敷;或晒干研末,鸡蛋白调敷,一日换一、二次。④治疔疮:犁头草研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九丸,开水送下。⑤治妇人产后瘀血痛如刀刺:鲜犁头草一两,切碎,鸡上两个同搅和,加油略炒,再加水煎服。⑥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③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⑦治外伤出血:犁头草、醉浆草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纱布加压包扎;或单用犁头草捣敷。(江西《草药手册》)⑧治盐卤中毒:鲜犁头草捣汁二酒怀,开水冲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

二、【药材名称】铧头草

【拼音】Huá Tóu Cǎo

【别名】地黄瓜(《分类草药性》),青地黄瓜(《四川中药志》),烙铁草、犁头草(《重庆草药》)。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白花地丁、长萼堇菜或尼泊尔堇菜的全草或带根全草。2~7月有花果时采收。

【原形态】①白花地丁,又名:宝剑草(《植物名实图考》)。

多年生草本,高约6~10厘米。主根粗圆,较长,侧根纤细且多。叶基出丛生;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基部截形或楔形,边缘具浅而钝的锯齿;叶柄细长,紫红色,有短毛,上端有翅。花茎长于叶,微紫红色,有短毛,中部具2枚线状披针形的小苞片;单花顶生;花萼5,披针形,边缘膜质具齿;花瓣5,白色或带紫色,倒卵形,长10~13毫米,距长3~4毫米;雄蕊5;雌蕊1,为3心皮合成,柱头先端渐租。蒴果矩圆形,成熟后裂瓣呈三角形。种子小,淡黄褐色,表面有稀疏短绒毛。花期早春。果期4~5月。

生于田野、路旁阴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长萼堇菜,又名:翁域、犁嘴草、剪刀菜、紫花地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秃净。根茎垂直。叶丛生,三角形或近戟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微钝,基部同心形,边缘有小锯齿。托叶与叶柄合生,其分离部狭披针形,全缘,或有疏齿。花茎略长于叶,近中部或中部以下有线形的小苞片2枚;萼片5,矩圆形或披针形;花瓣5,青紫色,内侧两对花瓣呈匙形,先端及中部紫青色,基部黄绿色,有紫青色花纹,下面一瓣稍宽大,有囊状距,淡绿色;雄蕊5,内向,无花丝,下面2枚具有蜜腺的附属物;雌蕊1,子房上位,卵圆形,花柱呈喇叭状。蒴果3裂,种子多数。花期12月至翌年2月。果期4~5月。

生长山野。分布我国西南部及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③尼泊尔堇菜,又名:紫花地丁。

多年生草本,高8~12厘米。主根粗短。叶基出丛生;箭头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8~15毫米,先端钝,基部截形以至稍展开成心脏形,边缘具浅波状锯齿;叶柄细长,微紫红色,上端近叶基部有狭翅;托叶披针形,边缘具稀疏锯齿。花茎长于叶;苞片线形,基部有数腺状齿;单花顶生,萼片6,椭圆状披针形,基部附属物卵状三角形;花瓣5,白色,微带紫色,倒卵状长圆形,距长约5毫米;雄蕊5,花丝短;雌蕊1,柱头弯曲且胀大成3浅裂状。蒴果近圆形。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阴湿地。分布我国中部、南部。

【性味】辛微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辛酸,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③《广西中药志》:“味淡,性平,无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