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张 ‖ 振兴儒学——广川董仲舒世家

 倚月临风 2021-05-06
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枣强县境内),自幼聪敏好学,尤其喜欢研读《春秋)之学。在西汉初,孔子所创儒学“五经”中,惟《春秋》学的传人最少,几成绝学。董仲舒精研细思,很早就成为《春秋)之学的专家,在景帝时被聘为《春秋》博士,负责向太学生们讲解《春秋》。当时的教学方法是:“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汉书》卷五十六)即老师教—批学生,这—批学生再去教另一批学生。许多学生都见不到董仲舒的面,原来他在任博土期间,从来没有离开过学馆,“三年不观于舍园”(同上),故而不得一见。教学相长,在这几年中,董仲舒的学问又有大的进步。
  
董仲舒学习和研究儒学,不仅仅停留在讲解传授上,而是坚持身体力行,“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同上),将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做的思想,贯彻执行得很好,赢得了太学诸生的尊重,皆以师礼待之。武帝继位后,大力延揽人才,“举贤良文学土前后百数”(《双书》卷五十六)。于是,董仲舒向汉武帝上了一篇关于重视《春秋》大义的对策,其中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治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同上)在希望朝廷重视儒学的同时,摒弃那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这就是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汉武帝当时正在大力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的意见正合他意,遂“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卷六),从此奠定了儒家学术在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汉武帝在接到董仲舒的对策后,曾两次下诏咨询,董仲舒都能给予圆满答复。武帝很赏识他的才华,不仅采纳了他的意见,还封他为江都相,作易王的辅臣,易王是汉武帝的哥哥,一向骄横,为人好勇斗狠,是出了名的“雄王”;董仲舒到任后,以儒家的礼教来教导他,使易王逐渐改变了粗鲁野蛮的品行,同时也赢得了易王的尊重。当然董仲舒的用意主要还是在于让易王以仁义自励,以礼法自律,不要有僭妄之图,以配合汉武帝的“削藩”政策。有一次,易王和董仲舒闲谈,说:“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越)亦有三仁。”董仲舒马上就反驳了易王认为“粤有三仁”的说法,指出:“粤本无一仁者。夫仁人者,正其谋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以此劝导好勇的易王放弃奸狡勇武。易王接受了这个说法。
董仲舒在郡国里为相,还喜欢用《春秋》中的记载,尤其是那些“灾异之变”所表示的吉凶休祉来治国。譬如大旱,就认为是“天屯其膏”,是有小人作乱,要求肃清奸佞,即所谓“闭诸阴,纵诸阳“。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也偶尔有凑巧的时候,被视为灵验。董仲舒很相信这套“灾异”学说,而且还要把这种学说推广到天下。恰巧碰上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二处皇家陵园着火,董仲舒就照搬《春秋》之变,附会解释这种灾异所预示的吉凶。奏章尚未写成,当时的大臣主父偃来拜访董仲舒,见到这篇文章后,非常嫉妒,就把这篇奏章从董仲舒家偷走,献给汉武帝以邀宠。议武帝就把这篇文章拿给到奏章里而有讽劝朝政的话,以为不合礼法,而且也不知道是老师所写,就上书武帝,称其文非常愚不可及;武帝览奏后大怒,穷究其事,把董仲舒牵扯出来,最后依律定为死罪。不过武帝念他有才,为国建下奇功,下诏赦免了他。董仲舒经此大创,心胆皆寒,“终生不敢复言灾异”(《汉书》卷五十六)。其所著《灾异之记》也付之一炬。
  
董仲舒为人刚正耿直,与同学《春秋》的公孙弘关系不和。公孙弘当上丞相后,董仲舒认为此人靠阿谀奉承起家,很是瞧不起他。公孙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胶西王刘端是武帝的哥哥,此人与易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残暴乖戾,朝廷派去的辅臣,屡屡被其陷害,公孙弘挟私报复,就上奏武帝让董仲舒去作胶西相,还说这个位置除了董仲舒外谁也不能胜任。武帝即令董仲舒为胶西相。
董仲舒到任后,没想到胶西王刘端虽然骄恣不法;但是对董仲舒却尊敬无比,优礼有加。不但客气,而且言听计从。董仲舒也以身作则,“正身以率下,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同上),胶西王的形象大有改善。不久,董仲舒年老多病、辞职回乡,专门“修学著书”。后来死在家中。
董仲舒是汉代儒学振兴的重要人物。汉代推祟孔氏,抑黜百家,立官学,举茂才孝廉,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是董仲舒发起制订的。在秦灭儒焚书之后,《六经》离析之时,董仲舒发愤苦读,用心推广儒学,最终使儒家立于百家之首,其功甚巨。
董仲舒为人廉直,举家习儒,不治产业。一生所著,除上奏疏文共计123篇外,还著有《春秋传》《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等数十篇,共计十几万字,对后世儒学有较大影响。其代表作《春秋繁露》17卷,成为儒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流传至今。 
董仲舒死后,家人迁往茂陵居住,但家学传承不断,子孙皆习儒学,都擅长《春秋》公羊学。董氏后人以儒学精通而做官的不乏其人。

  
董仲舒的学生有几千,最出名的有兰陵(今山东即墨)人褚大、同殷忠,温(今河南温县)人吕步舒,三人不仅学问好,也很会做官。尤其是吕步舒,官至长史之职,办案时“以《春秋》之义正之”,(同上)得到武帝的赞许。其他弟子做官做学问有起色的多到百数以上。


主要参考文献

《史记》,中华书局标点本。

《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

阅读链接

程张 ‖《诗》《易》相传——燕韩婴世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