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服论文初稿写作难的五个方法

 可爱多huyu 2021-05-06

图片

本文为科研写作学院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开白。图片

如何快速启动初稿写作?我认为有五个方法,或者说是五种技巧。初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不重要的,这就意味着在这个环节,我们要花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有些方法,去逃离我们原来在论文初稿写作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一种状态。在这里,我提出五个方法供大家参考,我们将分别进行介绍。前三种方法是在国外非常经典的关于论文写作的调查中提到的三种方法,这也是在学术写作这个领域发展比较好的一些国外的大学尝试了好几十年,经过很多人的检验后,提炼出来的三种方法。后面两种方法是我提出来的,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第一个方法,情感推动———写信的方式。对很多人来说,写论文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一想到写论文就头疼,怎么办?那么,这里有一种方法———写信。一般从形式上来说,信件的开头都是尊敬的某某或者亲爱的某某,下面就是主观性很强的、色彩非常浓厚的主要内容,不管是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写信跟写论文的差异都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在国外有人提出写信是论文初稿启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呢?因为它蕴含了两种东西:第一,情感。情感推动文字写作,因为我们很多人写的论文都是冷冰冰的,不管是从观点上看还是从语言上看,我经常说,没有温度就打动不了读者,整篇论文非常像一篇论文,但是看不到温度,看不到人的影子,有一个词叫“文如其人”,但是,现在很多的学术论文都看不出论文的作者是什么样的。因为他的整篇论文没有温度,没有情感,读者从文中看不到作者的关怀,看不到作者主观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通过写信这种方式,我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写信是情感的桥梁。第二,对话意识。因为写信必然有一个收信人,不管你的信是写给谁的。我们在写作时都会有意识地跟另外一个人说出你想说的东西,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个对话的过程。当然,现在很少有人写信了,跟女朋友发个短信,就在一边写一边想,对方看到我的短信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这样写会不会使女朋友生气,怎样写才能让女朋友高兴,你会自然而然地有一种对话的意识。现在很多的论文写作恰恰就缺少这一点,现在有大量的论文太像自言自语了,不考虑读者,不考虑受众,只考虑自己的观点,没有对话意识。但是学术写作领域的研究和常识都告诉我们,学术写作就是一种学术对话,尤其是当我们从发表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时,我们就应当更注意这一点。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很容易就会写得自言自语。如果你写成自言自语,那么很有可能出现一种危险的情况,那就是你的论文只有你自己能够感受和理解。当然,这是一种很极端的情况。但是,如果考虑读者少一点,自言自语的成分多一点,那么你的论文关心的人就会少一点,因为你在论文写作时,根本没有考虑其他人。那么,这就是写信给我们带来的有利于我们论文写作的东西。

第二个方法,讲故事。我记得有一位广东的同学,他在确定了选题,开始论文写作的时候,迟迟没有动笔。最后,我跟他说要是再不行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当然,他也有很多疑虑,比如,如果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论文写出来后,怎样去调整论文,总不能把一个故事当论文去投稿,这显然是不行的。我跟他说不要有这些疑虑,因为我们后续会有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至少用讲故事的方式是可以解决论文初稿迟迟不能动笔的这样一个写作障碍的。那么,讲故事为什么会推动论文初稿的写作?原因有两个:想象推动和它的结构性。我们先说第一点。看直播、听别人讲述、看文章———不同的传播方式,推动力是不一样的。论文的写作,既不是现场直播,也不是语音传播,它主要还是靠文字传播,文字传播的方式特别强调想象力。我们都知道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时候我们听别人讲故事,长大后我们可以给别人讲故事,我们都知道要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故事情节还要非常连贯。如果有这样的安排,到最后你的故事就会越吸引人,因为它有一种自然的推动力。第二点,在讲故事时,一开始可能会有一些铺垫。当我们把前面所有该交代的,如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都交代完后,才开始拉开序幕,慢慢地就会有一个高潮。有的故事不止一个高潮,高潮结束后还有一个结尾,最后有一个谢幕,故事的结构性是非常明显的。那么,这和我们的论文写作有什么关系呢?故事的结构可能更多地涉及形式方面的要求,我把论文拆分得很细,把它拆成了八个方面,那么,当我们把一个故事跟论文写作相比较时,就会发现写论文其实就是在讲故事。比如,你的前言里面会涉及为什么写这篇论文,写它的意义在哪里。要有铺垫,还要交代别人写了什么,写到了什么程度等,但是还要有一些噱头。比如,对于这篇论文要干什么,作者只是提了一句,并没有阐述清楚,但这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对于最精彩的东西,你只是点到,并没有在前言里面表达清楚,这非常符合故事情节的设置。我们在论文的正文环节的前期交代问题,因为你要把你写的东西说清楚。交代问题结束后便开始分析问题:如果是一个应用问题,你则需要给出一个对策和政策建议;如果是一个纯理论研究,你则需要论述这个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的结论性观点等,你需要联系你的正文展开广泛的联系。最后,我们也会有结语。那么,在论文之外,还会有一些注释和文献,这些注释和文献特别像我们在讲故事时那些小的点缀。我们讲故事的时候会有一条主线,主线上会有很多小的点缀,比如我们讲白雪公主,除了强调白雪公主长得特别漂亮之外,还会讲她穿了一双什么样的鞋子,戴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卡,通过一些小的点缀来强调白雪公主特别漂亮。其实你是可以通过文献注释让别人看到你的观点是可以站得住脚的,你的材料是非常严谨的。所以,讲故事这样一种方法,它是从想象力和结构性两个方面来推动我们的初稿写作。

第三个方法,新闻报道。第三个方法特别适合本身就是学新闻传播学的人。我一直认为学新闻传播学的人,天生就应该会写论文,因为论文与新闻稿有很多共性。比如,新闻稿强调事实、真实、客观、中立等,这是新闻的一些基本要素。同时,论文也会要求你的阐述立场要客观,你的观点要客观中立,论文的语言表达不能有很强的主观性,要尽量少用比喻,要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有太多主观的东西,学术论文也是这样要求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稿和学术论文有很多的共性。那么,新闻写作这种方式为什么可以推动我们的初稿写作?因为新闻写作要求客观、中立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阐述观点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但是,它又要求我们的立场、观点尽可能地去做到客观、中立。你的论文观点如果不朝这样一个方向去做,有可能很容易就会面临着一个风险。即论文发表了以后,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或者说很多人对你的论文视而不见,因为他们觉得你这篇论文根本就是不对的。我们知道公共性与私人性是相互矛盾的。你的主观性越强,你的私人性成分就会越大。你的客观、中立越是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去努力,你的论文公共性成分就会越大。公共性成分越大,意味着论文的读者群体越广,这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理解的。当然,新闻写作这种方式还有一个推动力,就是报道事实。比如,我们都知道不能做假新闻,虽然在网络上,有些假新闻满天飞,但正常来说我们都知道,不能做假新闻,要做真实的报道。同样地,写学术论文也是这样的,你不能做假,不管哪个方面都不能做假。你不能剽窃别人的观点,不能抄袭别人的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模仿但不能抄袭别人的论文框架,等等。尤其是现在有人针对学术论文写作,发明了一系列反抄袭软件(又称反剽窃软件)。比如我们国内比较流行的中国知网的反抄袭软件等,国外也有很多这样的软件。不过这种软件其实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如果你剽窃的东西不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或者,你剽窃了别人的观点,而你的表述方式不一样,那么这时,这种反抄袭软件是很难检测出来的。但是这种方式即事实推动这一点又在启发我们,论文的写作也应该更多地去尊重事实,不能有任何作假,如同新闻报道一样。我们主要是从新闻报道与学术论文共性的角度来阐述为什么写新闻的方式可以启动我们的论文写作。当然,还有一点,因为论文写作的结构性要素比较明显,比如,论文写作经常强调一些基本结构,如5W+1H(who、what、whom、when、why、how)。而这些结构中的要素在学术论文里面完全适用,尽管随着发展,论文的要素越来越多,但这些基本的要素完全可以支撑学术论文的主体性内容。

第四个方法,囫囵吞枣。因为论文初稿的写作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是不重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你可以用一种囫囵吞枣的态度去写。囫囵吞枣很容易引起一个误解,比如,之前有一个同学反问我:“周老师,囫囵吞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抄别人的?”“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对这句话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你写论文就是抄,大篇幅抄,用查重软件检测出99%的重复率,这是一种理解,就是你真的在抄别人的东西。第二种理解,我把它概括成你在写论文时,尤其在进行初稿写作时,尽量不要自己说话,而要多做引用。比如,你可以把你的观点放在前面,然后在引用的基础上借着别人的观点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你也可以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引用放到后面作为支撑你观点的论据。总之,原则就是:你自己少说话,多引用。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少说话多引用,初稿写完后会不会重复率很高?没有这样做过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至少这几年跟着我写论文的同学,没有发现这种情况。因为一方面,初稿完成之后,我们会做一个检测,检测之后再做后期的修改。另一方面,这只是初稿,不是定稿,不需要过于关注重复率的高低,在修改过程中论文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之前你在论文写作时可能因为没有初稿之后的修改,所以很在乎重复率的问题。我们用少说话多引用的方式去写论文初稿,检测结果最高的是24%点多,而最低的一篇重复率达到了5%以下。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对“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两种理解。我说的“少说话多引用”,并不是说我的论文计划写5000字,我从这篇论文上抄3000字,再从那篇论文上抄2000字。我是说你自己少说话多引用,而不是说你直接大篇幅地去剽窃别人的文章,这两种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尝试一次,你会体会到它的不一样在哪里。在大片粘贴别人的内容的过程中,是没有作者自我的,而用这种少说话多引用的方式,其实是你在说话。但为什么明明是自己要写论文,在这里我还要强调在论文初稿写作时,在这种囫囵吞枣的方式中要少说话多引用?有两个非常直接的原因驱使我们采取这种方式,或者说采取这种态度去写论文初稿。第一,对大部分经验不是很丰富的作者来说,尤其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者青年学者,你的语言表达可能不如别人好,我们在看别人文章时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就是表达同样一个意思你不如别人说得好,因为它是一篇已经发表了的论文,一篇作者费尽千辛万苦,然后经过编辑和审稿人很多环节打磨出来的论文,你觉得自己表达得不如别人好,这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沮丧。如果你觉得自己表达的比他表达的好,那说明你的水平不一般。第二,你觉得自己的表达不如别人的好,事实上你本来就不如别人的好。因为你只是在写初稿,别人是一篇已发表的论文,在这个时候,你自己少说话多引用,是可以推动自己的表达能力的。当然,这种细微的情况可能要落实到论文写作实践中,才能有比较真实的感受,大家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尝试一下。

第五个方法,我们知道学术论文本质上是一种议论文,在这个地方我把它描述为“论述题变成填空题”。写论文其实更像一道论述题,比如,定一个主题,要写一个什么东西,然后就开始写,没有人告诉你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写就行了,你写1000字还是1万字也没有人管你,它就像一道论述题。但是,我们知道论述题的难度显然比填空题大,因此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可以有这种意识,把论文写作从论述题变成填空题,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能把一道论述题变成填空题,显然它的难度就会降低,这不难理解。但是,怎样才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就牵扯到论文初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到底重不重要的问题。如果你认为论文初稿在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那你就是在做论述题。如果你认为论文初稿在写作过程中不太重要,比如,它不如修改重要,不如选题重要,你就会做到把论述题变成填空题。我们刚才讲的问题也涉及选题环节。选题是有框架的,选题做到什么程度,你通常可以自己决定。并不是说先有一个标题,然后排个一、二、三、四、五的框架,并不是说这样你的选题就做完了,这离选题还差得很远。在正常情况下,选题做完以后你就开始写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然后说明用什么方法、什么理论基础去写,在这个过程中有哪几步,比如,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写什么,最后要写什么。当你的选题出来以后,所有这些东西都会出来,这个时候,你做的其实就是填空题。我们可以具体到论文的某一个环节。我们先讲一讲论文的前言。论文的前言有五个环节:第一,交代研究背景;第二,提出研究对象;第三,文献综合;第四,文献述评;第五,交代你的研究思路。比如,我们在很多前言里面经常看到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前言的最后一句话。而研究问题是隐性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是不一样的,研究对象不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研究对象的最后一个环节。那么在前言里面,对于研究问题,你可以有所涉及,有的则不需要涉及,还有的需要在其他环节提出来,所以它是一个隐性的要素。那么,我们以前言为例,当你把前言做到位的时候,后面正文的写作就会特别容易。如果你在动笔写的时候,前言中有一个环节解释得不清楚,比如对阐述研究背景的环节解释不清楚,那你之后的正文写起来会非常麻烦。因为研究背景解决的是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如果你在写前言时,解释不清楚这个环节,那你在后面的写作过程中会反复犹豫自己所写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得写,因为你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然后你就会不断地反问自己,在极端情况下,你就会产生自我否定!我放弃了!我不写了!我相信有的人曾有过这种体验,就是在一种极端情况下,自己会放弃这个选题,这都是因为你的前言的第一句话没有写好。而我们所讲的把论述题变成填空题是一种高效的写作过程。按照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内容,你应当放弃或者改变原来观念上的一个误区,即论文初稿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是最重要的,然后把主要的时间跟精力放在选题环节,论文的写作就会由论述题变成填空题。

很多人问过我,论文查重,查重率达到30%~40%,怎么办?我经常说所有的反抄袭软件的出现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当然,现在有很多这种软件确实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你自引也会算到抄袭比例中去,所以你不能自引,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但是,我所说的反抄袭软件不合理,并不是说它本身不科学,而是说,论文的写作就不应该用这种工具。因为论文署的是你自己的名字,文责自负也是我们的一个常识,不应该通过这种工具检测你的论文跟别人的论文的重复程度,因为它会带来一个非常恶劣的后果,就是你放心狠抄,原来是担惊受怕地去抄,现在你可以放心地去抄,因为都知道抄完以后,最后有一个检测,检测完以后修改就行了。近几年,这个现象在国内已经非常明显了。因为以前没有这个检测,论文作者很怕自己抄袭以后被人发现,但现在不担心了,因为别人发现不了,最后都能把论文的查重率修改为0。比如有个同学问:我怎样把论文查重率从40%改到5%以内。这个问题的原意是:有什么小的技巧可以降低查重率?技巧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很反对这种做法,就不应该有查重软件这种东西。引用的它会给你标黄,这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如果是一篇学位论文,有的学校会认为,红色部分是真正抄袭的地方,黄色部分是可以接受的。也有的学校只看最后总的百分比。期刊也是这样的,有的期刊只看最后的数据,要分情况。但不管怎么说,我一直跟我所有的学生说,你们不要看重这个东西,你只要认真地去写你的论文,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怎样可以降低论文的查重率,由百分之几十降到百分之一,甚至降到零,方法至少是有的,就是修改语言表述。给大家举个例子,原话是“快速启动初稿写作的五个马达”,你把它改为“有五个动力,可以加快我们论文的写作速度”,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字和字的排列不一样。我刚才也讲到,为什么很多论文都是冷冰冰的,我也讲到你不能抄袭别人的观点,不是说你的文字和别人重复就是抄袭,你抄袭别人的观点也是抄袭,所以我特别反对这种做法,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止别人的这种做法,而且有很多现实的因素。但是,我还是认为,你肯定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没有下足够的功夫,否则,查重率不会很高。比如,当我自己写论文和我带着我的学生写论文时,我会给他们灌输一种观念:这种情况你连想都不用想,你需要认真写你的论文。所以,我觉得反抄袭软件就不应该存在。我个人认为,反抄袭软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它的初衷是要解决抄袭的问题,但结果是,它不但没有解决抄袭问题,反而助长了抄袭行为。因为它把一个非常复杂的抄袭问题,变成了一个数字,变成了一个字和字之间的排列问题,所以我认为它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正面影响,它违背了软件设计的初衷。

本章从一开始就介绍了论文的初稿写作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实是最低的。把这句话再延伸一点,展开来看就是,你的论文初稿写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比如,我把它写成一个故事,或者把它写成一个新闻,或者把它写成一封信,写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写完以后,再把它改成学术语言,只是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学语言学的人可能比较容易理解。而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并不存在什么障碍,只有不同的语种之间相互转换才存在障碍,某一种语种内部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并不存在障碍。这就像你回到家,跟自己的宝宝讲话,就会奶声奶气的,你在学校里面跟你的同事讲话就会非常严谨,但是可能你白天跟同事说的和晚上回去跟小孩说的是同一个事情,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障碍。但是,它可以解决我们的两个大问题:第一,就是你迟迟不能动笔。选题定了,过了三个月,就是动不了笔去写,而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首先能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它能解决你在初稿上浪费很多时间的问题。写一封信并不复杂,讲个故事也很快,它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你这样去做,就会有更真实的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