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写作心法19:读完书却无法输出,怎么办?

 wlpo 2021-05-06
我会定期在读书写作营收集大家的问题,并给予答疑。
本期,我收到的共性问题是:“读完书后,我想输出却无从下手?过几天后,我很想写笔记/书评,却无从下手。屋屋,你有没有独家密诏可帮到大家呢?”
说实话。刚看到这个问题,我是有点无奈的。
无奈点在哪里?大家都犯了一个超低级的读书问题。谁让你们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写笔记?更夸张是还隔几天再写?难道你们不知道大脑的记忆是非常有限的吗?
再往下想,这个问题又可以细拆分为以下三大问题。
  1. 人的记忆有限,灵感一闪而过。你若没有及时记录想法,过后找不到想法是很正常的。

  2. 读完书之后,你很想输出内容。那在读书前,你有没有明确自己想要输出什么内容?

  3. 学习重要的是让知识产生连结。你的知识没有连结,也自然没想法。

这又该怎么办呢?

01

正确理解灵感和记忆的关系

读书时,我们会遇见以下两种情况:
  • 脑子一片空白,没产生任何想法。

  • 有灵感,有想法浮现在脑海。

前者,你可能对这本书没兴趣,或是读不懂作者在说什么。
后者,你可能脑海中的旧知识与新知识碰撞出火花。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灵感」。
在心理学上,这叫「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一般是0.25-0.4秒。
接着,你脑海中可能对新旧信息进行极速加工编码,但其存储空间有限,为5-9个组块,保存时间为5秒—1分钟。这叫做「短时记忆」。
无论是「瞬间记忆」还是「短时记忆」,如果你不能及时记下一闪而过的想法,则会遗忘。所以,我是特别不建议大家看完书后,再做读书笔记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又该如何读书呢?
一般来说,大部分书籍,我是会看三次以上的。
  • 第一次,我会快速阅读,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知识框架。

  • 第二次,我会慢读,看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点,并做「标记式」的简版笔记。

  • 第三次,我会先回想一下书中内容,再看看笔记。接着,我会再带着问题去读书。目的是查漏补缺。最后,我才落笔整理一篇笔记。

在这里,可能有很多小伙伴问我:“如何才能像你一样,在朋友圈日更读书笔记。并且,每读一本书,你还能自然地联想到其他书。”
做法很简单啊!这几年来,我已经读了几百本书,重点是我现在有知识体系了。其次是,很多人看书只是为了看书。大部分情况下,你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看书。有时,你们还可能只是随便翻翻。事实上,你只是在自我感动、自我欺骗「我今天已经看书了」。
毋庸置疑,你确实在翻书,在看书,但你脑子又不愿意动。这是低效的阅读模式。
那我又是如何看书的?
很多人误以为我是专业的「读书人」。其实不是哈。我跟所有人一样,有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不可能每天有大把时间待在书房里,安静地看书。相反,大多数情况下,我是在工作地点利用碎片时间看书的。
通常,从读书到写笔记,我都是这样做的。
图片
你看!这跟你「一根筋」式的看书过程,是不是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我总是说:“不是你没能力读与写,而是你懒。而你偷的懒,迟早要还的。”
再次强调,并不是我喜欢打击你。而是读书写作这条路,真的很残酷。
有时候,我们真的找不到太多技巧和捷径。最重要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02

事半功倍的读书法:带着问题去读书

为什么读完书后,你一点想法都没有?就连一篇小笔记也写不出?
原因很简单。在读书之前,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只能说二个字「活该」。为什么呢?
我给你打个比方。
  • 当你肚子不饿时,随便逛商场。不一会儿,远处飘来一股香味。此时,你随着香味走进店里。老板问你:“要吃什么?”你一脸茫然地说:“我肚子不饿,随便看看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品尝到美食的滋味吗?

  • 相反,如果你肚子饿了,想吃一碗面。你来到了一家素食面馆。老板问:“你要什么?”你看了看菜单之后说:“来一碗青菜面吧!”吃完后,你肚子也饱了。老板让你帮忙写个评价。你或多或少有点想法了。

读书也是如此。
当你随便翻书看书时,你自然很难有想法。
但倘若你遇见问题,并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那看完书后,你自然很容易有自己的想法和评价。
在这里,你可能会反驳我说:“我总是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未免也太功利了吧!”
是的。这确实很功利。
但我反问你:“你不想功利式读书。相反,你把读书当成娱乐消遣的工具。既然如此,那你何必强求自己读完书后,一定要输出内容呢?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在我看来,功利性读书,重在读出效果。而娱乐消遣式读书,重在自己开心。
前者,读完之后,你一定要输出内容,包括行动改变。
后者,你怎么开心,怎么读。
所以, 用什么方式读书,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你看书的目的是什么?你想有更多收获,还是仅仅图个开心。

03

如何读出新想法?

新想法需要想象力。想象是什么呢?
在心理上,想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深度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也就是说,想象有两种作用:
  • 第1种是从0到1。这种情况较为不常见,但是存在。比如,我们正常所讲的三头六臂、牛头马面以及怪兽、神兽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想象出来的。

  • 第2种是从1到N。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也就是说,想象是从旧的形象中分析出新的要素。或是把旧要素相结合,拼出新组合。比如,鲁迅先生在谈创作经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人物模特没有专门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同样,我们该如何读出新想法,读出想象力呢?
方法很简单:让知识产生连结。
具体怎么做呢?
1.主题法
什么是主题呢?
我把主题定义为一种话题、或是同一中心思想。
常见的主题法,有以下这三种。
①人物法
比如,你想写一篇人物采访。那这位人物就是主题。也即是,你可以围绕该人物,提出一系列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
我们常见的人物传记,也就是以人物法为中心,展开的该人物的思想和成功故事。
②问题法
这是我最喜欢,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我总会给自己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从不同角度搜索答案。比如,如何高效学习这个问题。
我会尝试从认知心理角度去回答,也会从人类行为的角度去回答。
总之,问题法是最为考验人的知识系统的。如果你大脑一片空白,没有任何积累,那你就很难做出深度回答的。这也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一个指标。很多人问我:“屋屋,为什么我写不出深度文章。”原因很简单啊!你自身积累不够。你的知识不能产生连接,那你自然也就只能写出大众所知的肤浅信息点了。
③主题类阅读法
这是唯一一种我推崇的高效阅读法。
具体怎么做呢?
方法很简单,你想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那你就找到3-5本专业又经典的书,进行主题阅读。
比如,如何学会读书?
面对这个陌生问题,你可以找到《如何阅读一本书》、《快速阅读术》、《这样读书就够了》、《洋葱阅读法》等等一系列阅读相关的书籍。然后,你再这些书通读一次,快速整理出一个框架,再填充不同的知识点和方法。很快,你也能形成自己的阅读框架和阅读方法。
这也是构建知识系统以及让知识点产生连接的有效方法。
2.学科法
学科法,是我们从小就接触到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们会用六年的时间,会语文这门学科。目的是让自己学会国语,学会说话。
再如,我现在能用字词句,写一篇文章。这并不是我会几个拼音和汉字,就能写作的。而是我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并且围绕主题,利用语文法,来表达出来。
这也是用学科法,让知识产生连接的方式之一。
在这里,我给大家补充推荐一本书《通识》。
图片
这本书是我目前看到唯一一本系统的学科分类书籍。一书在手,你能清晰地知道各大学科和理解之间的关系。
3.场景迁移法
这个相对有点难度。具体怎么做呢?
举个例子,当你学会一套高效读书法时,你就可以想象这套方法如何运用到其他阅读场景。比如,手机上的碎片阅读、应付考试等等。
再如,当你掌握了一套「线下营销模型」,那就也可以顺带想一想这套模型又该如何运营到「线上营销」当去。
总之,场景迁移法也就是人们日常讲的「活学活用」。为什么一些人很聪明,学会的内容不多,但能做的事却很多呢?
原因他们很懂得运用和迁移。
最著名的例子还有李叫兽的学习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李叫兽谈到自己看到巴甫洛夫狗的实验,立即把这个实验的结果迁移到营销场景中。这也是他年纪轻轻却能诸多独到见解的原因。
总之,让知识产生链接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多看,多想,做好积累和记录。
我再总结一下今天讲的主要内容。
1.在看书中,你得到碎片灵感用及时哟「关键词」记录。
2.带着问题去读书,你才能更好地读出效果,输出想法。
3.读书的内在是让知识产生连结。具体的做法用主题法、学科法以及场景迁移法。
4.读书写作路上,没有太多的捷径。最重要的是你要多读、多思考,多写。其次,你要不断地构建知识框架,再往里面填充内容。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屋屋写作心法」的全部内容。
愿你能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愿你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最重要的是有所行动。

我是谁?

我是@读旅世界。

我能为你提供哪些价值?

读书赋能,普通人也能实现价值变现。

我目前在做哪些事?

1.写原创文章,助你成长

2.创办屋屋读书营,帮助500+小伙伴养成读书习惯

3.创办屋屋读书写作营,好评如潮。

此外,我还经常在朋友圈更新读书好玩活动和干货。很多书友说:“看到我的朋友圈就收获满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