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想法一、研究的目的:(...

 江山寻梦 2021-05-06
一、研究的目的:
(1)破解当前的问题、困惑,建立新模、弯道超车,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2)比较理想的方面,能不能移植到新学校,成为新学校能够延伸、生长的东西。
二、复盘成功的因素:
学校建校几年来,在校学生能够达到3500多人,基本建立了如下口碑:学校发展势头良好,教师敬业负责,教学质量不错……学校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局面,离不开以下因素:
(1) 校长。尤其是前期的几位校长,他们对学校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抓住了提高生源的最佳机遇,理顺了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才有了学校的良好发展。
(2)教师队伍。老师们都是带着梦想来到学校,他们可能经验欠缺,可能不够卓越,但,他们的工作热情可以成就梦想。如果没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也不会有学校的今天的局面。
(3)生源。2016年刚建校,在校学生就达到了1800多人;2017年后,在校学生就上3000人。这也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4)条件和资源。学校的各项设施、区位优势,在县城学校里都是出类拔萃的。
三、提升学校品牌的几个想法:
从发展趋势来说,生存已不是问题,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走向高位和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为此,我对学校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复盘,不断追问——今后我们会因为什么而持续成功?怎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试图为学校找出一条高速发展的路径。
1、顶层设计:
(1) 愿景:要把学校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学校的定位是什么?
(2) 第二个“五年计划”怎么制定?如何落地?
(3) 战略目标:教师队伍达到的水平、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
2、“扁平化”领导结构。教师——年级部——部门——学部校长——总校,这样的层级设置,拖慢了管理效率,也不利于信息的畅通;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更要改变“大树底下无大草”,甚至“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局面。
3、课程:只有改变了课程,才能改变学校。我们可以针对主科教材的二度开发,比如培优课程、补差课程、社团活动的升级课程。
4、教师团队的建设:新教师培训的常态化;能承担循环教学的教师的培养(达到70%),合作分享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制度建设要配套)。
5、不断创新的意识:教育需要坚守,更需要创新。无论是常规管理、教学教研、制度建设、经营家长等,我们都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要敢于跳出“舒适区”,敢于否定自己,居安思危,不断创新学校发展的思路。
6、为家长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并不意味着增加经济投入,更不是服务无底线。更好的思路是,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对他孩子的关注与暖心,让他感受到孩子的变化,进而支持学校的工作,替我们招生,做我们学校的宣传员。
7、生源:招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特别是优秀生的招生,更应该想方设法地去做,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8、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也可以理解为校园文化。要让老师们知道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1)  合作分享,建设学习型校园。
(2) 学校为我搭平台,我为学校献智慧。
(3) 追求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成绩的统一。
(4)  我们的特质——梦想家、理想者、行动派。
(5) 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6) 与精神尺码相同的优秀者一起追求卓越,反对平庸。
(7)敢于跳出“舒适区”,不断创新发展战略。
(8)生活上照顾,工作上不能照顾。
(9) 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包办。
(10)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