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卷成就蛇岛蝮,为何待遇越来越好?还有一批人24小时守候?

 趣聊科学 2021-05-07

我国大连有个蛇岛,距离陆地仅有7公里左右,其总面积约0.73平方公里,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岛上,曾经有近10万条蝮蛇,而且还是我国环保系统的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个小岛是怎么来的?岛上几乎没有常驻生物,岛上的蛇是如何生活的?为什么这个岛上只有蝮蛇,其他蛇跑哪去了?

岛是怎么来的?

关于大连蛇岛是怎么来的,在没有科学解释之前,蛇岛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当年孙悟空在与二郎神大战时,用扁担挑起了两个岛,一个是海猫岛,一个是蛇岛,路过渤海时,身上的扁担一不小心断了,两个岛同时掉进了海里,孙悟空一怒之下,把两个岛定住了,也就形成了今天的海猫岛和蛇岛。

当然,这只是人们对于蛇岛的一个传说。

实际上,蛇岛是长期的自然变化形成的,在1000万—2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导致了辽河断裂和渤海下沉,形成了蛇岛,最初蛇岛非常小,只有现在的几分之一,不过,在后期地壳运动中不断上升,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蛇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蛇岛与大陆相隔,蛇是怎么来的,刚开始有很多人认为,蛇是从大陆渡海而来的,或者坐渔船来到岛上,可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前面介绍了,蛇岛最初是与大陆相连,由于地质运动,导致蛇岛与大陆相隔,在这场地质运动过程中,因为地质环境的变化,岛上出现了超强的地震,岛上很多动物都灭绝了,食物链崩溃,食草动物灭绝,食肉动物因缺少食物自相残杀,加上蛇岛面积非常小,岛上的肉食动物基本上因为食物短缺而灭绝。

可是,蛇天生的超强适应能力,蛇本身拥有低消耗的特点,甚至有类似冬眠的夏眠能力,因此,蝮蛇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

蝮蛇熬过了这一痛苦的阶段后,剩下的日子便是好日子。

蛇吃什么?

即便再强的生活能力,也要吃饭,可以少吃几顿饭,但是不可以不吃饭,当蛇在饿得奄奄一息的时候,它们发现岛上竟然来了很多候鸟,这个时候蛇开始展现出强大的捕食能力,由于候鸟众多,在这段时间,蝮蛇基本可以做到能吃多饱,就吃多饱。

当然,由于候鸟每年仅有一段时间来到岛上,过了迁徙时间,蛇岛上的蝮蛇又不得不挨饿,当然因为岛上也没有其他食物,所以蛇只能一直忍受着饥饿,等待候鸟的到来。

实际上,对于蛇岛的蛇来说,只有夏天最难熬,毕竟春天和秋天候鸟都会路过蛇岛,在这里稍作停留以补充食物和体力。蝮蛇冬天可以冬眠,夏天它们也修炼出了捕食鱼的小技能,虽然成功概率比较低,但关键时刻还是能够充饥的。

数量急剧下降

蝮蛇熬过岛上地质的变化,适应了蛇岛的环境,在岛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到50年代中期,我国科学家曾经做过统计,当时岛上的蝮蛇有5-10万条,可蝮蛇怎么也没想到,它们会在一场大火中失去大量同伴,元气大伤。

1958年6月,蛇岛发生了一场大火,连续烧了四五天,整个蛇岛几乎化为灰烬,大量的蝮蛇被活活烧死,大火袭来,造成了蛇岛上的蝮蛇种群基本上灭绝,只剩下极少的蝮蛇在岩洞中或者沟渠中幸免于难。

国家保护区

改革开放后,1981年,蛇岛成为我国环保系统的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并在蛇岛设立了观察站,对蛇岛的蝮蛇开展科学研究和保护,促进其健康发展,据统计,目前蛇岛上蝮蛇数量在1-2万条之间。

实际上,科研人员在蛇岛上,也是费尽心思给它们提供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可谓是24小时守候。

由于蛇岛四面环海,岛上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淡水问题,科研人员最初想在岛上准备了800多个水盆,采取人工往岛上送水的方式,试想下,2万条蛇围着800个水盆何其壮观。

但是,这种办法始终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决定蛇岛打井,在打了一个10米深的水井后,终于结束了人工送水的工作。

为何蛇岛蝮蛇能够受到如此高待遇?

科学研究表明,蛇岛蝮蛇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蛇毒,蛇毒是宝贵的药用资源,它制成的药剂对各种神经肌肉、血液循环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这种蛇毒的含量却非常低,一般情况下50条蝮蛇才能够取出1克毒液。

其他蛇呢?

蝮蛇之所以能够在蛇岛称霸,并不是因为其自带剧毒,而是因为其在竞争中,能力更胜一筹,毕竟要想在蛇岛获取食物,并不那么容易。对于蝮蛇而言,食物竞争力、环境适应性方面更强,在漫长的历史中,蝮蛇种群也就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蝮蛇称霸蛇岛局面。

不得不说,这是蛇种群内卷的结果。

此外,大连蛇岛上的蝮蛇毒性要比陆地上的大很多,主要也是蝮蛇内卷严重造成的,因为在蛇岛上猎物数量非常有限,毒性越强捕获猎物命中率也就越高,尤其是在捕食鸟类上,所以,毒性强的蛇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世界各地蛇岛非常多,无一例外的都验证了岛上蛇毒更强,比如巴西蛇岛上生活着四千条金矛头蝮蛇,这种蛇的毒性是陆地上5倍。

写在最后

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呵护下,蝮蛇过着舒服的生活,其实人类和蛇都期待,等待它们的群体再多点,生存环境再好点,不需要人类的特殊保护,那才是最好的状态,毕竟完全回归自然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