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该不该杀少正卯

 古磨盘州人 2021-05-07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学的创始人,在封建社会,孔子很长时间被封为“万世师表”。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从孟子到荀子,然后再到汉朝以后的董仲舒等。孔子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历史上是否有少正卯呢?

现在很多人怀疑没有少正卯这个人,进而也推论出,孔子杀少正卯是虚假的历史事件。

我写这篇文字的目的,不是来论证孔子杀少正卯的真假,毕竟我不是做历史研究的,我说这件事,主要是想通过分析它,进而分析历史上一些人关于智慧的看法。

孔子弟子编撰的孔子谈话语录的《论语》,没有说孔子杀少正卯的事,孔子的后来者《孟子》中也没有说这件事,而孟子的再传弟子《荀子》中记录了这件事。再后来,司马迁的《史记》中也记录了这件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一直倡导“仁者爱人,可他当上鲁国的大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才七天就杀了少正卯,这与他的执政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是为什么呢?

资料里面记载,孔子杀了少正卯之后,他的弟子端木赐问他原因,因为当时少正卯的名气还挺大的,尤其是讲学的时候,听他课的人比听孔子的人多,孔子的弟子中,就颜回没有去听过少正卯的课。

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传人,理论上他不会凭空给孔子捏造杀少正卯的事,他能写得出来且写得这么细致,很有可能是,他的师傅们一直在传说这件事,否则,老师的书里都没说的事,他怎么会编出来?

孔子和孟子没说,荀子说了,说明孔子和孟子都知道这是不好的事,不好意思付诸文字,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更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孔子杀少正卯的解释是:人间有五种不可饶恕的罪恶,抢劫和盗窃还不在其中,这五种罪恶是:聪明而凶险,怪癖且冥顽,伪作且巧辩,一肚子坏水且知识渊博,助纣为虐。少正卯五毒俱全。

说心里话,孔子这个解释有点牵强。这个帽子给少正卯戴的有点大了,这样杀人其实跟莫须有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故事,我是在明朝人冯梦龙的《智囊》一书中看到的,跟这个故事一起,书里还列了管仲的故事。

这本书中是将孔子杀少正卯,姜太公诛杀华士的故事。

周天子封姜太公为齐国国君,齐国有个人叫华士,他立志不向周天子称臣,不和各国的国君诸侯交往,人们称赞华士是有道德的人,姜太公多次召见华士,华士都不去。于是,姜太公就下令将华士杀掉。

周公姬旦问姜太公为什么杀华士,因为,华士是品德高尚的人。姜太公给予的答复是,这种不朝拜天子,不跟诸侯交往的人,我能指望他吗?我请他不来,他就是一个叛逆者,我指望不了他跟我一起拥戴天子,我还指望他干什么呢?

冯梦龙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他其实是认同姜太公和孔子的做法的,据他考证,韩非子写《五蠹》是参考了姜太公杀华士的论据的,因为姜太公的杀伐决断,所以韩国没有懒惰的人,这是齐国一直没有沦落为弱国的主要原因。孔子杀少正卯也是合适的,冯梦龙认为,少正卯是有口才且心术不正的小人,贤明的君主都能杀他,只有大圣人才知道他该不该杀。

说心里话,我没有看懂冯梦龙的观点,他将这样利用权力草菅人命的行为当着智慧,这样的奴才智慧,我真的欣赏不了。也许我们没有生在那种“天子视臣如土狗”的年代。

假如说胡作非为,姜太公比华士更甚一些,华士仅仅是坚持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他的原则其实不伤害别人的,可姜太公把华士当成了假想敌,即“君之视臣如寇仇”,这样的统治者得到的报应应该是“则臣视君如独夫。”这是孟子说的,姜太公听不到孟子的经典语录,所以,他也不懂得这个道理。

孔子杀少正卯假如可以称为智慧的话,那也是邪恶的智慧,他借刀杀人,目的仅仅为了维护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这个形象让人作呕,甚至会鄙视。

冯梦龙把这两件事当成智慧,不知道是觉得他们做得好,还是对智慧进行反讽呢?世间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智慧,假如这样的智慧多一些,人间的丑恶就会多十倍。

假如是智慧,孔子为什么不敢说杀少正卯的事?甚至孟子也不提这件事。荀子虽然是孟子后的儒家代表人物,可他跟孟子不同,他相信“人性本恶”,也许基于这个出发点,所以,他记录了孔子杀少正卯的事,这么理解,也许是对的。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