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经》学习笔记34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1-05-07
   三阴证,脉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应的方药

   (《难经》的脉学部分讲完了),但是呢,讲完了以后,可能大家,还是有点茫然。
   (下面)我就是给大家,把三阴证的脉和大概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应的方药给大家讲一下,这是个死法。
   前题是《难经》里讲的都是活法(灵活运用的方法),我现在给大家讲死法。死法当中带着原理。原理懂了,死法也变成活法了。起码当时能用,不至于犯大错误。
   大家用一张纸,分成左右两半,左边画表格,右边写注解。估计得画十几个。
   我给一些同学讲过,听过的,这次你们仔细听原理。没有听过的,一定要把我画的这个图,画下来,回去慢慢琢磨。注意琢磨这个原理,千万别叫这个真。重复再说,我讲的这是个死法。
   记住,我说的这是三阴经证。比较常用,没有说三阳经。

   & 脉细欲绝 
   前题是脉细欲绝。一定是尺脉。
   这个脉微欲绝的前期下,
 @ 中取,尺和关的脉象,脉弦,弦脉。当归四逆汤。
 @ 中取,偏于上,而弦,是当归四逆汤。
 @ 中取,偏于下,而弦。弦是什么呀?是关,尺都弦。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这是什么呀?久寒者。久寒者入阴。
(插图,1
(《伤寒论》当归四逆汤方:当归9克 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细辛3克 甘草6克(炙)通草6克 大枣5枚。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详参见:本馆,《方剂学》学习笔记133  《伤寒论》学习笔记195) 

(《伤寒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孽)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 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和中止呕。
   详参见:本馆,《方剂学》学习笔记135   《伤寒论》学习笔记195

  我说的这些脉,在外边你找不着。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就是按照比类的原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沉取,浮取,浮是腑,沉是脏。记住啊,我现在说原理啊,脏腑之间,就是阴经和阳经交会的地方是什么呀?不是在手指吗。这个中取不就是阴经和阳经交会的地方吗。
   比如所肺经,起于中焦,到了手指头,然后,从手指再到眼部,咱们不管它到哪里啊。
   阴经,从手指向上,到了井穴,和与它相表的那个阳经,相会合,然后再经过阳经向下,再到哪儿咱不管,起码是这样吧。那么你把阴经,阳经拉成一条直线,那么井穴是不是在中间啊。你这么一改,一边是阴经,一边是阳经,中间不就是中取,不就是井穴吗。
   所以,这个地方弦(老师手指表格的中取的,关、尺脉)井穴这个地方弦,那一定是这个地方不通。
 @ 偏浮一点呢,是经证,表。
 @ 偏沉一点呢,就是里证,久寒者。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
   我这是把原理都说出来了。

   & 再有就是,
   第二种就是脉微细,脉微细,但欲寐,就是四逆汤。
(《伤寒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伤寒论》四逆汤方:甘草6克(炙)干姜4.5克 附子10克(生用)
功用:回阳救逆
   详参见:本馆,《方剂学》学习笔记127   《伤寒论》学习笔记194 和 218 )

   脉微细是什么?一定是沉取。记住这个细,不是细脉,而是窄的意思。
   有人说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脉微细,谁也讲不清楚。不是那么回事,就告诉你细是窄的意思。不是细脉啊,细脉是血虚。脉微细,是窄。气不足,往往血也不太足。但这里边是气主通X路。这是脉微细。

   & 还有脉微欲绝,这都是《伤寒论》里边说的。
   脉微欲绝,不是脉细欲绝啊。
   细是什么呢?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你这么一把(脉)总有。
(笔记者附:《濒湖体状》诗曰∶“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 这个细脉是累累细如丝。
 @ 而微(脉)呢,你这么一动,可能,可有可无,时有时无。

(笔记者附:
   关于脉微欲绝这个脉象,老师没有给出方药。查《伤寒论》其中少阴病篇,提到通脉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功用:回阳通脉
   详参见:本馆,《伤寒论》学习笔记171 《方剂学》学习笔记128 )
 
   & 还有就是,脉沉者。
   沉是什么呢?(老师画图)尺脉沉取。
(插图,2  
   & 还有一个是,脉沉是沉,但是你沉取的时候,你这么一按,它就在这个无名指的后面,嘣嘣的跳,根本跳不到指下,这也属于沉脉(见图3)。刚才那个沉脉是能够跳到指下。
(插图,3 
 
  在指下,你记住,
 @ 在指下,脉沉者,附子的量可以用到40-50;
 @ 如果不过指,一般就是30,或者说不超过30;
 @ 更弱,那你就用20。
 @ 记住啊,脉沉而有力,那就是40,一般的来说,几天就够了。没有说40-50,一下吃了好多天的。如果不过指,不超过30克。记住这个规律。
   因为什么呢?
   因为它这个不过指,是气不足,那你用那么大的量,兴发它干什么呀?(那是)抽着小孩干大人的事,抽着老头子去干壮年的事。记住这个原理。

   & 还有一种情况,脉滑。
   滑是什么呢?寒不够,精有点不足,就有点往上飘。有的人呢,一把,左、右尺脉不一样。
   左手是不过指,或者是沉脉。右手的尺为滑脉。左尺为沉,右尺为滑,那左是什么呀?人迎,右是寸口。
   右相当于浮取,左相当于沉取。这不还是等于是内里还有寒。象这种脉也是四逆汤。也吃不了XX。
   这脉就活了,绝不是说,一定死较针,就是尺脉沉。而右手(尺脉)不沉,左手沉。那相当于左有寒,右还是XXX。
   但是还说回来,四逆汤,关键是“脉沉者,四逆汤主之。”记住,尺脉沉,关脉一定滑,甚至寸脉不过指。这是典型的四逆汤的脉。
(插图4: 
   尺脉沉,关脉滑,寸脉一般不过指。这是典型的四逆汤证。
   因为什么呢?
   尺脉沉,沉就是有寒,因此它就阻断了,精气输布给中焦,而给中焦那一点气,由于有寒邪阻隔,肾精对中焦的气的收敛作用就不足。收敛不足所以它(关脉)表现必然是滑。
   滑就是收敛不利,才滑过去。由于滑过来(到寸脉)的这个气,是虚的,后劲不足,所以在寸脉搏取的这个位置不过指。
   把取这个象,一定要先搞清楚。搞清楚了,到时候出现类似的脉,你就不会被蒙蔽了。

   & 第三,尺脉微欲绝,或者是尺脉弱。
   尺脉微欲绝,这个是《伤寒论》的话。
(笔记者:《伤寒论》中有“脉微欲绝”。没有查到“尺脉微欲绝”的说法。。)
   就这样,一般尺部沉取不过指。不可能沉在指下。然而关脉弦,关脉应该滑,而关脉弦。
(插图5: 
   这是什么呢?
   尺脉沉就是下焦有寒。记住啊,尺脉沉,或者是不过指,或者沉,都是下焦有寒。
 @ 过指,是元气比较足,寒邪比较盛。
 @ 不过指,是元气比较虚,寒邪也不太重,起码元气虚。
   气虚所以中焦的湿邪化不掉。但是呢,虽然有寒但并不是不通,能够过来(由尺到关)一些元气,经脉不通是络脉不通,因为络脉细小。(元气)不足,化这个湿气的力量就不够。
   因为你已经给这个病人服用四逆汤,寒邪已经去掉一些了,经气过来一些(尺到关),来破寒邪。就是太阴少阴合病的证。
   这个时候是以少阴为主呢,还是以太阴为主呢?
   《伤寒论》给的方子是,通脉四逆汤。干姜大于甘草。
(《伤寒论》通脉四逆汤方:甘草6克(炙)附子15克(生用)干姜9克
   功用:回阳通脉
   详参见:本馆,《方剂学》学习笔记128 和 《伤寒论》学习笔记218 和 171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15)

   至于量,要根据病人的脉象,有力、无力,去定。附子的量,无力附子量小,有力附子量大。记住这个规律。
   前面不是说,尺脉沉、不过指,关脉滑,寸脉不过指吗。(寸脉)不过指,这就是虚火。虚火到了肺,肺接受了虚火,一定使肺热,肺不会让这个虚火降下去给肾。“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此句话见于《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以呢,四逆汤里边是
 @ 附子量小(老师手指,插图5,那张表格的尺脉)
 @ 干姜量中等(老师指,插图5,表格的关脉),让它继续运化。
 @ 甘草引这个虚火到中焦来,消化、运化。只要出来那个热,能量,它一定会热盛,所谓引火归源,源是中焦。
   中焦是什么呀?水谷是肾之源。
   前面说引火归源,吃四逆汤,头上的火一下子引下去入肾了,是简单的比喻,真正实际不是那么回事。
   现在呢(插图5的脉象)湿气重,湿气重就是中焦不运化。湿在位为乾,乾要是过重,湿就更重,影响运化。所以让干姜多,甘草少。
   记住啊,只要是关脉弦,一定是中焦有湿,湿重一定要甘草少。但是呢,干姜多,让这个阳明火,都在中焦运化,也要有一点甘草,使它不至于燥烈,变成邪的燥火,所以甘草要是要的。但是比例,是干姜大于甘草,而甘草一般大于附子。
  我常念一个口诀:
                       附子、干姜、甘草 
四逆汤的量一般的来说是   3、   4、   5。
通脉四逆汤的量是         3、   5、   4。
   根据情况,如果关脉弦的厉害,那你就用3、6、4。中医的那个用药量是从脉象来的,不是老师秘传的。中医中药,传药不传量。你没法传,传了害人。

   & 第四,如果,还是前题,尺脉沉,弱。
   尺脉沉弱,是有寒。右寸沉弦有力,或者左关沉紧。
右寸是什么呀?肺是吧。肺属上焦,就像一个盖子,收敛往下降,或是一个枢纽,象这个图示。
(插图6: 
  肺是这个顶点,到了这里就降下来。那么也可以将这条曲线拉直,那么肺上焦,也是一个枢纽。终始也。
  “始”是什么呀?始于,手太阴肺。
   所以右寸沉紧,就是肺有寒。上焦有寒,憋着让下焦的热,郁在下焦,上边这,上不去,下不来。
   或者是左关沉紧。左关是什么呀?厥阴肝,可能因为生气,郁闷,将阳气压抑住。而这种我不是跟大家说过吗,厥阴这往往是盖,少阴往往是底子。少阴寒是底下寒,厥阴寒是上边寒,往下罩,从上往下罩。厥阴是闷住它,不让它升发。但是别较真啊,我说的是个理。你慢慢领悟,多看几篇类似的经文,慢慢能把我说的这个给用活了。
  (插图7, 
 
 
   (老师手指插图7)左关是肝,右寸是肺,都是盖子。同时,尺脉沉,或者弱不过指。
   这是什么呀?有肾寒,肾寒要升发。同时上面(关、寸)又XX。但是以肾寒为主。那是什么?白通汤加人尿和猪胆汁。
(《伤寒论》
白通汤:附子15g 干姜6g 葱白四根。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白通汤 加 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
   详参见:本馆,《伤寒论》学习笔记172   《方剂学》学习笔记130 )

   一般的就(用)白通汤加人尿。记住这个原理。
 @ 比如说,肺有寒不降,加葱白。葱白是什么呢?白色属金,葱在味为辛,入肺。干什么呢?宣肺,使肺发挥出宣发肃降功能。只要发挥了正常功能邪气就消除了。
  这个,就是又祛肾寒,又揭盖子。葱白是揭盖子的,附子呢是消里寒的。
   那你说他表寒为什么不用桂枝汤啊?因为还有里寒,以里寒为主。里寒造成的这些情况,都属阴。而桂枝那个,还有太阳经属阳,这个全是阴。还是四逆汤的基本方,把甘草去掉,加葱白。
   至于这个白通汤具体怎么用,大家回去详细的阅读陈修圆《伤寒医方集注》。
   再有一个呢,这个人有肾寒,又生气,就不要四逆汤加柴胡了,没什么意思。就是白通汤,就能疏肝了。这个肝它不是太阳经证的那个,肝气不舒,被郁,它是少阴寒,水不生木,造成的厥阴不通,不畅,稍一生气就给憋住了。所以,看清楚根源,用药才能准。别一看又是肾寒,又是生气,就四逆汤加疏肝理气,加逍遥丸,扯淡吗。
   有人说,老师有一个人他也在用经方,拿来一看,没把我气死,桂枝汤加四逆汤,这叫经方吗?是都是经方里的方,合在一起它是个屁呀!
   经方,经典是什么呀?它是分表里、先后、终始、动静,是有这个的。而你这个表里兼治,这就是没有动静,……。

   & 第五个
   我说的这个一般都是厥阴、少阴。现在开始说太阴了。
   太阴是什么?太阴就是前边把肾寒去掉了,(服用)四逆汤、白通汤之类的(之后)
(插图 8
 )
  尺脉滑,尺脉沉取滑,一定是寒邪已经去掉了。寒邪去掉了,那就显出肾阴不足,不足就收敛不住,收敛不住就滑。关脉一定是更滑,更大,而且入到寸,寸呢不是说 不过指,到指下一半。
   这是什么呀?虚火更大。这种情况就是附子理中汤(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子理中汤方: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 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虚回阳,温中散寒

    这时候用附子就是20克,15克,这个时候附子不能多。看我画的这个图,尺脉滑还稍微有点沉,不是纯粹的一个滑,还有一点寒,所以还要加一点附子。
   而关脉都浮上来了,寸脉都有点大了。这是什么呀?关脉还能敛住一点,寸脉敛不住了,飘上来。飘上来以后呢就是要加一点人参,人参入心脾肺,说白了就是入中上焦。中上焦,人参属阴,阴就要收敛。人参是入上焦的。
   你说虚火上来了,我用地黄,行不行?不行。
 @ 火在上焦,在上焦得用上焦的收敛药。
 @ 火在下焦,用下焦的收敛药。
   地黄是什么呢?往往是肾的虚火特别旺,让人特别难受,XX之类的,你可以(用地黄)提升一下,或者收敛一下。或者肾没有寒的时候,有点虚热上飘,加一点地黄,把它敛在肾里。一定要记住,肾没有寒,没有寒,你再补那才叫虚则补之。
   如果说还有一丝寒,你就不能加地黄,如果你加地黄,那就是实则补之,犯了实实的禁忌。那就是“履霜坚冰至”,在这你别看加地黄,加里一点,但是时间长了,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危险,“履霜坚冰至”,别看一点霜,它会XX,以前讲过好多遍了。
  (老师手指图示的关和寸脉部分)他这个火主要在上焦,所以就要用上焦收敛的养阴药,以这个人参为主。人参呢能敛住上焦。
   干姜来升发阳明燥火,使中焦更加运化。人参因为也入脾,能够把寸的虚火引回到中焦,把这点虚火也用起来不浪费。
   那么化中焦干什么呢?因为现在是太阴证,太阴恶湿,湿邪过重,所以阳明火,不能光运化湿气呀,湿气运化完了上那里去呀?用白术,白术象海绵一样吸纳,使湿邪变成痰,把它燥干。
  这个时候呢因为是湿邪特别重,所以附子理中汤的甘草最少。
  千万别(认为),这不就四逆汤加白术吗?可不是啊,四逆汤是甘草多。
   你别熬了一锅四逆汤,刚熬完了,一把这脉滑了,那我再加上白术、人参一泡,白术人参四逆汤,不行,因为甘草多助湿,那干姜和白术的力量发挥不出来。
   那你说,我这四逆汤熬好了怎么办?也行,甘草不动,附子不动,干姜、白术、人参加量,翻倍,熬一大锅,喝四天。
   我说这个意思,记住了,附子,甘草的量,绝对不能大。这样才能把上焦的热引回来(到中焦)

   & 还有的就是,下焦寒,上焦热,引起的发烧。
   这种发烧,你把脉,尺脉极滑,或者有点芤,大剂量的附子理中汤,附子的量不能大,就发挥人参,两根人参,三根人参,能把它(虚火)敛回来,退烧的效果极好。
   发烧分好几种,别一听发烧就(用)桂枝汤,或者,哦三阴经证我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行不行?不行。我开的是经方呀。什么也不懂。
   (开方用药)一定要把这个逻辑弄清楚。

   & 尺脉滑,这个滑刺溜一下就过去了,刚才还能起来一些啊,起来一点是还有一点寒,这个是一点寒都没有了。
(插图,9 
    
   尺滑过到关,就不足,关脉不过指,不足。寸脉没有,虚火也谈不上。这就是存粹的理中汤(证)。只有中焦,没有XXX,因为尺脉是一点寒都没有,干姜、附子祛寒升发就没有必要。
(《金贵要略》理中汤方:人参 干姜 甘草(炙)白术各9克
   详参见:本馆,《伤寒论》学习笔记215 )

   关脉的中气很不足。为什么呀?尺脉很弱,不能够把下焦的气调到中焦来。中焦的运化功能很弱。很弱呢,往往也很容易散。那么,就是理中汤(证)。
   理中汤是什么呢?就顾护中焦,就在这(中焦)运化。而这个理中汤,记住啊,量不要大。一般的人参别超过15克。其它的,白术50克,干姜70克,甘草20克,一般别超过这个量。
  “少火之气壮”少火才能使气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哀,少火之气壮”。
   详,参见《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4
   慢慢的中焦运化,气足了,能到上焦再运化回来到下焦,尺脉就由XX能浮起来一点。有点是什么呢?好的冬脉,四时之脉。

  & 四时之脉有了,这些(老师手指图上的关脉、寸脉)都行了,一般的这时候就应改(用)理中丸,或者是附子理中丸。丸药是这个时候吃的。
  经常跟大家说,一副汤药所有的加起来200多克,而一盒药有效成分40多克,所以我一副汤药顶你一盒。有的人说,不,我懒得熬药。那你就一次吃五盒。这种人不伺候。

  & 再有一个呢,尺脉没有,关脉滑。
   这个时候人就很虚了。人参汤(证)。
(《金匮要略》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详:参见《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40)

   人参汤是什么呢?人参多,甘草多。因为这个时候中气已经很不足了,也谈不上化湿了,也没什么湿气了。都飘到上面(老师手持图9 的寸部)来了。人参加多,不让它再往外飘。记住阴,阴是补阴泻阳的。阴的功能是补。补是什么呀?是固摄。可以说是没有增加,真正能增加精气的是吃饭。人参只是固摄,不让它继续飘。
   甘草可以到100克。完全让这个火固摄在中焦。所以前面咱们不是讲了吗,不管春夏秋冬,皆以胃气为本,你看这几条都是这样。
   记住啊,
   @ 人参是固摄用的,固摄中上焦气。
   @ 地黄也是固摄用的,地黄是固摄肾、下焦气的。而不是补,别把说每天吃地黄把肾精补起来,肾精增加了,不可能啊。有寒你要是吃这些东西会使得寒更重。

   & 第七种,
 @ 尺脉微弱(尺脉沉取弱),但是没有寒,比较宽,比较弱。寸脉略有。关脉虚、空。
(插图, 10
 

   或者,
 @ 尺脉没有,寸脉有,但是有一个前题是,经过你的治疗,寒邪,或者什么疾病都去掉了。去掉了以后呢,这叫什么呢?寒都去掉了,虚热现出来了,变成虚劳了。
   虚劳是什么呢?往往就是脉浮。尺脉中取有,浮上来(到寸脉浮取。)
(插图,11 
 
    尺脉一按就空。寸脉也比较弱,这是小建中汤(证)。
(《伤寒论》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详参见:《伤寒论》学习笔记70、《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80

   小建中汤里芍药多,固摄厥阴,厥阴来收敛。因为你想用肾来收敛XX,用厥阴来收敛,发挥厥阴的作用。同时有桂枝,桂枝宣发。宣发少而固摄多。芍药多,桂枝少。
   桂枝是什么呢?宣上焦之气,或者说宣太阳气。
   那么小建中汤,虚劳之人是不是(可以)一直吃啊?也不是啊。一般吃个十天,二十天。脉象一变,马上就停。

 @ 脉象一变,尺脉(沉取)开始有了,是四时的冬脉有了,就不吃了。
   它是因为脉弱,用桂枝来兴发,又怕兴发过了头,加大量的芍药,来(收)敛。
   厥阴是什么?是盖子,防止它往上冒。即然肾精有了,肾精就能够发挥厥阴的敛和少阴的藏,还有肺阴的降,肾精一有什么都有。这个时候小建中汤就不吃了。
   有人说还没有劲,还接着吃吧。吃是白白浪费钱。而且有的人再不活动,或者生点气,芍药XX寒,很不好。得到四时之脉就行了。

   & 再下边就是,前题是脉数。
   左寸弦,一般是中取,偏下。弦是什么呀?心,被郁住了。往往是生气造成的。弦顿号、紧。要么紧要么弦。
(插图:12 
  
  这个(用)瓜蒌薤白汤。
(《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详参见:《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38)   
   这个以脉数为前题,尺脉也有,这就是生气了。但是这种情况,尺脉也强不了那里去。这主要是上焦,心,往往是血液粘稠啊,心机梗塞啊,这些。瓜蒌薤白白酒汤现在还有用于急救。

   & 第十,脉促。
   前题是促,每分钟一百下以上,XX到一百二十。
   促而什么呢?
左寸脉:
 @ 浮取弦,促。
 @ 或者是很窄,窄而滑,那就是更严重了。不是弦滑啊,滑就是滑,弦就是弦。
(插图:13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详参见:《伤寒论》学习笔记63)
   
   龙骨、牡蛎,牡蛎是海中的,咸,入肾。龙骨、牡蛎一定要打的碎了又碎。倒出来的时候要搅合搅合再倒,让那个龙骨、牡蛎的微粒悬浮在汤液里,喝的时候也搅合搅合再喝,别沉淀了再喝,效果就差了。
   为什么呢?主要龙骨、牡蛎,喝下去增强人体的排异功能,把肾精调出来,相当于打激素。
   你要是说有这种情况,上医院啊,打吊瓶,把激素吊上。激素一打把肾精调出来,也能稳定住(病情),但是呢,后期西医不管。
   (中医)先用这个方子把它镇住,慢慢回到人参汤的情况,或者回到附子理中汤的情况,慢慢慢慢往回收。这样保险,比它(西医)光用激素强。
   激素,用完了以后,(病情)稳定了,出院吧。这人一出院,恢复还是不行。后来再找人吃点清热,滋阴的药,那就麻烦了。
   这是心脏病急救。谁说中医只能治慢病,急症不能治啊,都是因为他们不会。你看《伤寒论》里边,还有好多带有磁石的那些药,往往就是XX或者磁石,这些东西打碎了,那些东西起作用。
  这个龙骨、牡蛎,你要是用好了,能治好多急症,用不着瞎变方子。凡是能够冒出去,需要镇摄的,这个方子是主方。
  就像
  祛寒以四逆汤为主方。
  治疗表证,以桂枝汤为主方,一样。都有个经典的总方,就看你懂不懂。
   如果,你一开方子,你瞎在那儿变,一吃两付药,一看不行老在那儿换,这人一定够笨的。只要你把握好了,就接着吃(就行)。因为这样的我救过两个人,像这样的,一下子能让他舒服一点,缓解一点,往往差不多得十天以上。你到医院去也未必有这么快,就算有这么快,后期也没法弄。出院回来后,还得善后。
   记住啊,就这些方子非常好用。关键在那儿?在于你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把握,能不能应这个象,这点是非常重要。
   像这种病人往往缓住了十天,二十天,在心里上安慰、缓解,让他在生活中安宁。往往这种人经常生闷气,吵架,再有房事多,造成的。尤其是女性,老不服气,较劲。治疗过程中,先救急,缓了你得消,改变生活的态度,习惯,思维观念。
   记住了,对于急症,有把握,有信心这是最主要的,千万别着急,记住了,只要元气在,只要对症就好办。
   记住我说的这个前题,只要元气在,没有完全冒出去,能镇住。你千万别玩镇肝熄风汤。那你说有人吃完了,挺好的。好是好,过三五个月变别的证,你怎么办?不是还得去擦屁股去吗。千万别玩那个。
   你说这个急症,先指标后治本。没有那回事,只要治本标一定能治,《伤寒论》上没有说是急症治标的,都是XXXX。你要说就治标,把症压下去,后患无穷。如果你再不盯着这个人,后来不治,再转给别人,那就更麻烦。这个就说的差不多了。

   & 然后再说一个,脉数。
   尺脉沉,寸脉浮大。这叫什么呢?这叫骤虚。就是突然一下子虚了。
  这种人就是的就是晚上XX睡觉,白天一天燥的不得了,特别的燥,烦,烦躁不安。这种情况呢,就是尺脉沉取还有。
(插图:14 
 
  记住,
 @ 尺脉还有,说明精不亏。
 @ 寸脉浮大,说明运化过度。
   这就突然使外边,不是分人迎、寸口吗,寸口一下子就虚了。或者脏腑一下虚了,丹田还不虚,这个能清楚吧。
   脏腑虚了,丹田不虚,这种情况就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伤寒论》“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详参见:《伤寒论》学习笔记178)

  这是什么呢?救急,一下子用点苦寒再加上鸡蛋黄。黄连和黄芩,这些虽然是苦,但是寒,是收敛的意思,而不是寒凉的意思。
   记住啊,黄芩、黄连,它们不是寒凉药。它是苦,苦降。它能把它(老师用手指着图中的寸的浮脉)降回来(老师用手指着关脉)。它们是主降的,而不是祛火的。再加鸡蛋黄,鸡蛋黄主里呀。
   大家如果还是上学的人,把这些(脉象的图示)记住,和我讲的那些文字的,慢慢对照。
   是有寒升发不起来,还是外有寒憋住不能疏通。
   是属木,还是属水。
   是精不足,收敛不住。
是这儿收敛不住(老师指图的,尺脉部分)
还是这儿收敛不住,(老师指图的,关脉部分)
还是这儿收敛不住,(老师指图的,寸脉部分)
  一步一步的,搞清楚。这样这个脉学用着就活了。
  我这里讲的虽然是死法,但你到外边去,他们讲的更死。
   记住了啊,这是死法,千万别死较真。

   & 还有就是这个人没有左关紧或者是左寸紧这个象,但是这人就是胸上部不舒服,这就是当吐,吐则生,不吐则死。这种白通汤,宣上焦,因为什么前题是尺脉沉。
  尺脉沉者,白通汤主之。如果尺脉不沉,上有脉,下无脉,那探一下舌头(老师比划,用手指),让他吐,也可以,不太伤正。
   这种胸上部不适,有他吐,是什么意思呢?
(截图: 
 
   顶部,不通了,让他一吐,不就解开了吗,不就可以降了吗。
   有的那个,某些地方肿了,堵在那儿,一放血,好了。
   放血和吐是一个意思。都还是把这个结给打开。

   放血疗法,这个人一辈子就用放血疗法,什么病来了都放血。屋里还有锦旗,妙手回春。金针救苍生。扯淡。
   放血疗法,写本书,只是告诉你放血疗法怎么回事,一般实证才放血,虚证放血是更虚。犯了虚虚实实的禁忌了。
   实则泻之,那儿实你在那儿放(血),或者在那儿吐,一定分清虚实。

   他到那儿,我就这么一根三棱针,来个病人,腰有病在腰放血,头有病在头上放血,甚至还有头有病在脚上放血,XXXXXX。真的虚火上炎,你在下边放血,那就真要命了。虚火都攻到头上了,肾精大伤,虚火上头,你再在底下放血,就更虚。千万不能玩这些。
   记住了,有绝活,可以。绝活是绝活,你可以从中受益,而真正的东西是《伤寒》的宗旨,你有这个东西,你出去绝活都是绝。
   在外边拼命的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扯淡。
   什么叫经验啊?
  《内经》《伤寒》在这明摆着,并没有失传,你干嘛不去学,你去挖那儿干嘛。就像古董商是的挖那个干嘛,那是为了挣钱。而民间那些工匠手艺人,文化巨匠们,那些工作(挖坟盗墓)他们从来不干。(古董贩子)就从底下挖那些烂七八糟的。干嘛?他为了赚钱,一己私利。
   真正的好好的把传统文化搞出来,我成为一个大家,我画一副什么画,或者设计好了把一块玉刻出来。那才是巨匠呢。
   好了这部分就讲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