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字口袋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7以内数量的认识,能按数字匹配实物并比较数量的多少。 2.能仔细地观察和寻找实物卡。活动准备: 1.教具:1~7的数字大口袋(口袋既可以用粉笔画在黑板上,也可以用纸剪个空心口袋贴在磁板上,并在袋口写上1~7的数字),大展示板(磁性),磁铁(与实物卡的数量相等)。 2.学具:提供幼儿制作的1~7数量的实物卡(卡片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至三倍,形式有点卡、实物印章卡,有用皱纹纸制作的纸球卡等)。 3.活动前将卡片藏在活动室的每个角落。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教师: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因为只有和朋友在一起才不会感到寂寞和孤独。 2.教师出示数字口袋:可是昨天数字口袋的卡片朋友生气了,结果卡片朋友就从口袋里跑出来,躲起来不想见它。数字口袋没有朋友玩,觉得很寂寞,想请小朋友帮助它找到自己的卡片朋友。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卡片会躲在活动室的哪些地方呢? (二)幼儿寻找实物卡片。 1.教师:你找到了几张卡片?是在哪里找到的? 2.教师:哪个小朋友找得最多,是几张?哪个小朋友找得最少?是几张? (三)按数字匹配实物卡片。 1.引导幼儿根据数字逐一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卡片。 (1)教师:谁找到了数量是1的卡片?请你把卡片贴在数字口袋的下面。 (2)教师:谁找到了数量是2的卡片?也请你把卡片贴在数字2的下面……2.教师引导幼儿逐一检查数字与实物卡片上的数量是否一致。 (四)比较卡片数量的多与少。 1.教师:哪个数字的朋友最多?哪个数字的朋友最少? 2.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提供钓鱼竿和“小鱼”,让幼儿进行钓鱼比赛,比较数量的多少。在数学区提供扑克牌,玩“抽乌龟”的游戏,巩固对数量的认识;提供幼儿用书第15页的操作材料进行“数物接龙”游戏。在结构区提供各种插塑玩具,让幼儿拼搭数字。 篇二: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猜一猜 设计意图: 研究表明: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计算“复习5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趣味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主动的去学,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环环相扣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趣味识字: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准备: 1、贴绒水果娃娃5个(背后贴有水果),颜色不同的卡车5辆,二进制游戏图片一张,各种水果拼图20张。 2、每组1----5数字卡片若干。识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水果娃娃,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 二、基本部分1、猜数和排序(1)猜数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 a、梨子娃娃说;“我比2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 B、葡萄娃娃说“我比5少1” C、橘子娃娃说“我是1-----5数字中最小的那个数,是数字几呢? D、你们看看1----5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那西瓜娃娃和苹果娃娃谁是2谁是5呢?西瓜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苹果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那苹果娃娃是数字几? (2)巩固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加以验证。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4)排序现在,我要请小朋友给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队,其余的小朋友在位子上排,我们先来看看他排的对不对?(集体检查)请小朋友数数,自己排的对不对?幼儿手口一致点数一遍。 2、复习序数和认数 (1)你们喜欢吃水果吗?我们到水果店里去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二进制图)我们帮水果点运点水果去好吗? (2)(出示卡车)“嘀嘀,什么车开来了?开来了几辆卡车?”第一辆是什么颜色?那么第三辆?……(3)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我们要帮水果店准备水果,请小朋友先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拼成一个长方形,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 (4)二进制游戏“我知道你的水果是什么?” 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能干,把水果都装上车了,水果店的阿姨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现在让我们一起开着车把水果运到水果店里去吧。(幼儿开车出教室) 篇三:幼儿园大班歌唱游戏《酸酸葡萄》教案 ◆动作建议 ●A段:1-12小节在胸前两次手再到右侧转动两次手腕; 13-15小节拍击自己胸口; 16小节在歌词“酸”字的地方双手在胸前向前推出;间奏:双手在胸前做火车咕噜转动作 ●B段:17-18小节双手在嘴吧旁边做吃东西动作两拍一次;19小节双手在耳朵两侧做转手腕动作两拍一次;20-21小节歌词“应当”动作一一双手在胸前做一拍一次;歌词“不应当”动作一-双手由胸前向外推出一拍一次。 ●游戏玩法建议 1、A段部分:领头人做动作在圈外随乐走动找朋友,其它幼儿坐在圈上边唱边学相应的动作。 2、间奏部分:玩追逃游戏,先抢到椅子为赢,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进入圈中做小狐狸。 3、B段部分:玩逗狐狸游戏,没抢到椅子的幼儿做狐狸,其它幼儿做逗狐狸的人。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腕转动的动作;在酸字的地方拍击朋友的肩膀;合拍的念儿歌及做动作。 2、现A段拍手、转手腕的动作模式,尝试替换A段拍手的动作。 3、胆的大声表现呼应片段;正确的对待输赢;积极的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 【活动过程】 1、学狐狸跳舞,完整感知音乐。 (l)跟狐狸跳舞,学做动作。 (2)澄清动作,理解歌词。 (3)观察变化,创编动作。 2、逗逗小狐狸,创编B段动怍。 (l)创编逗狐狸动作。 (2)分角色表演B段。 3、玩领头人游戏,感知游戏模式。 (l)教师做狐狸,示范游戏玩法。 (2)幼儿做狐狸,熟悉游戏规则。 4、增加领头人任务,替换动作。 5、讨论:有什么办法让狐狸吃到葡萄呢? 三、友情提示 1、在幼儿游戏熟悉了音乐和玩法后,教师可以逐步让幼儿替换动作。如:先替换一个动作,把A段的拍手的动作替换成狐狸走路的动作,再替换两个动作??这样逐步替换,直到幼儿可能把原来预设的动作根据歌词内容全部替换掉,变成孩子自己的作品。 2、活动延伸:可让幼儿在活动后将自己想到的帮狐狸摘葡萄方法画下来跟朋友分享。 篇四: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葡萄 活动目标: 1.认识紫色,能大胆地使用颜料进行用手指点画葡萄。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获得愉悦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一串葡萄,画有葡萄叶的白纸(幼儿人数),若干紫色的颜料盘,擦手的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一串葡萄,引起兴趣 (引导幼儿说说葡萄的颜色:紫色。葡萄的形状:圆圆的,一颗一颗紧紧地挤在一起。)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了一样好东西过来,瞧!这是什么呀?(出示葡萄) 老师:啊,原来这是一串葡萄哦,诶,你们有没有吃过葡萄啊?(幼儿回答) 老师:那谁来说说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幼儿回答)---哦,葡萄是酸酸甜甜的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串通葡萄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回答) 老师摘下一颗葡萄:你们看一看这颗葡萄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 总结:哦,原来葡萄宝宝是紫色的,圆圆的,一颗一颗紧紧地挤在一起。 老师:这串葡萄真漂亮,我们一起帮它拍张照片好不好?(幼儿一起做拿起相机的动作)一起来“咔嚓”.哇!照片出来了,真漂亮! 老师:施老师照着它也画一张好不好? 二.示范作画过程 1老师示范手指点画:伸出拇指爸爸,亲亲颜料宝宝,点个葡萄娃娃 2请个别幼儿尝试点画(指导幼儿:葡萄宝宝们一个挨着一个,所以我们要把它们画在一起,紧紧地靠在一起。) 三.交待作画要求,幼儿操作 1一颗颗葡萄要紧紧地靠在一起 2作画前先长袖变短袖,不要让颜料粘在自己和别人的身上。 3注意桌面的清洁 四.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讨论 五.清洗葡萄,幼儿分享 宝宝们本领真大,画的葡萄真好看,我们自己夸夸自己(我真棒!) 你们知道葡萄还可以做成什么吗?(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带了很多用葡萄做出的好吃的食物过来,我们一会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吃好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