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为何美军头盔加了一层渔网?小小的设计,至少救了20万美军

 喵妹说说 2021-05-07

众所周知,二战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同时在人类的世界战争历史上,又属于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当时共有几十个国家与地区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去,其中产生的伤亡是一个让人数目惊心的巨大数字,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大概有9000万人的死亡,而受伤的人数就高达1.3亿人之最。如此庞大的数据不得不令人感慨战争之可怕,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而当时作为同盟国之一的美国依靠着多次技术上的革命与改革,从一个新生的国家发展成为了一个世界强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它越过了很长的一大段历史,而这个跨度是以千年为时间段,因此不由得感叹美国之发展历史。

作为一个新生的世界强国、大国,美国在军事实力上的突出表现是毋庸置疑的,在一战时期,美国就曾经靠着在一战时期贩卖的武器装备与军资,从中大发一笔很大的财富,如果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估计美国还能躲在后方继续发展着自己国家的实力。

在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据资料显示美国就曾在三年的时间里造出来了因千计的大量军舰,以及用于不同途径的大量航母,同时被迫参战的美国提供给了同为同盟国的军队一半左右的武器装备。

在这其中,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各种流弹纷飞,为了保护军队士兵最为重要的部分--头部,各国军队纷纷研制了头盔,而其中伤亡最小的莫过于美国的大兵。因为不仅仅是因为其制造的工艺,还是因为他们在头盔的外部加了一层渔网,这简简单单的一层渔网至少挽救了二十万的美国大兵。

美国大兵的头盔是用钢材制成的,因此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总会会遇到磕磕碰碰的情况,从而与其他物体碰撞之后发出响声,从而暴露自身的位置,给予敌方击杀自己的机会 ,加上一层渔网能够减少响声的发出,减轻与其他物体的碰撞力道。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反光的问题,由钢材制作而成的钢盔,在进行作战的时候,容易因为光线的问题而发生反光,不利于隐蔽作战,加上一层渔网之后能够防止反光的发生,更加有利于伪装。因此,头盔外部加上一层渔网,至少拯救了二十万的美国大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