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痛,分部位用药效果好

 益寿堂999 2021-05-07

腹痛是在临床上很常见。导致腹痛的原因和对应的病变脏腑不同,疼痛的出现部位和性质差异也很大。所以治疗时不能以一药一方用到底。临症很多时候部位为纲,区别使用止痛药,既可避免药物的滥用,且能提高治疗效果。

01

少腹小腹痛

少腹位于下腹两侧,为足厥阴经所过。小腹位于脐下正中,为任脉所过。二者都位于下腹,疼痛多与肝、肾等脏病变有关,所以选药治疗没有太大差别。

图片

  • 附子

功能散寒止痛,益火助阳。性大热而走下焦,是散阴寒止痛的要药。凡是寒症少腹、小腹疼痛,无论虚实皆可用之。

图片

  • 吴茱萸

功能散寒行气止痛。性热走肝,尤善温解肝经寒滞而止痛。《本草便读》谓之能“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凡是寒气凝滞肝脉的少腹疼痛,用吴茱萸比较合适。

  • 乌药

功能温肾散寒,行气止痛。善走下焦,理寒滞而止痛。无论少腹、小腹,凡因寒凝气滞致痛者,都可以用。

02

胁痛

胁腹位于上腹部两侧,为足厥阴、足少阳两经所过。所以胁痛多与肝胆疾患有关,选用这类止痛的中药,一般归肝胆二经的比较合适。

  • 香附

功能行气止痛。偏走肝经,性质平和,尤善行肝气而止痛。李时珍誉之为“气病之总司”。所以是治疗气滞胁痛的常用的药。

  • 川楝子

功能行气止痛。性寒走肝,兼能清热。长于清热行气而止痛。所以凡气滞胁痛,兼有热象者,比较适合用。

  • 延胡索

功能行气活血,且止痛作用尤为突出。善于行肝经胁滞而止痛。《本草纲目》言其“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治气滞血瘀胁痛比较常用。

  • 郁金

功能行气活血止痛。其性寒凉,既能止痛,又能清热。若治气滞血瘀之胁痛而兼见热证的情况,比较合适。

图片

  • 白芍

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性柔而缓,长于柔肝止痛。《本草正义》曰:“养肝阴而柔和刚木桀骜之威,……芍药所以能治……胸胁胀痛者,……即是此法。”所以肝阴不足之胁腹作痛的情况,常选白芍。

03

胃脘痛

胃脘位于上腹中部,脐下至心窝处。为脾胃所居。所以胃脘痛一般与脾胃的疾病有关。选用止痛的药,应当归脾胃二经。

  • 木香

功能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偏走中焦脾胃,尤善行脾胃之气而止痛。《本草正义》谓之“以气用事,故专治气滞诸痛。”所以治气滞胃脘作痛,木香比较常用。

  • 枳实

功能破气消积。性猛力强,直走中焦。尤善破积气,止胃痛。《别录》谓之主“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凡气滞食积之胃脘痛重症,用枳实比较合适。

  • 五灵脂

功能活血散瘀止痛。且善治心腹疼痛。李时珍谓之能治“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所以一般治瘀血内阻之胃脘痛,首选五灵脂。

  • 三七

功能活血止痛。外伤科尤为常用,内服止痛效果也很好。在治疗瘀胃痛,单用就可以看到效果。

图片

  • 干姜

功能散寒止痛。性大热而祛中寒力强。为治中焦寒痛之要药。故无论寒邪伤中或中焦阳虚之胃脘疼痛,干姜都是首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