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的爷爷

 步步康 2021-05-07

学寒暑假时,我会去宁波奉化的陆家村爷爷家里度假,那是一个交通极其不发达的小乡村,我爷爷家就在村头上,也就是过了独木桥往里走一点就到了。那是一幢小洋楼,漆黑黑的二扇大门,吊着二个大铁环,远远望去有点森严神秘。洋楼的三分之一面积归生产队使用,堆放一些生产资料,常年累月锁着门。三分之二面积由爷爷家使用,平时只住着二位老人,爷爷和奶奶。因为爷爷把自己的二个儿子送去城里工作,让女儿们继续读书,我记得我读小学时,我的小姑在外乡读初中,大姑已经是乡村邮递员了。

爷是读书人,不善于农事劳作,他不姓陆,也就是说是陆家村的外姓人,由于爷爷有文化担任了该村生产队会计一职,参与村里的管理工作,村干部开会都在爷爷家里举行。有一年的寒假,连续二个晚上,奶奶让我在过厅里玩,说是村里人要来家里开会,果然没多久左厢房里就已经陆续聚集了五、六个人,围坐在一张大台桌和一盏珠光闪跳的煤油灯周边,到了八、九点钟时奶奶还会烧点简单的点心给开会人垫饥。

爷很威严,不苟言笑,对我们孙辈也是如此,家里人都怕他。他从未谈起他的经历,有一次我在抽屉里发现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近十多人,有坐的也有站的,男的西瓜帽长马褂,女的花旗袍金莲脚,还有抱在手上的婴儿。我看照片上的人衣着打扮稀奇古怪但又很整洁,便好奇地问奶奶才知晓他们都是我的老祖辈,其中有我年轻时的爷爷和奶奶,那时我就隐约意识到爷爷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大后我就渐渐的从大姑、小姑那里知道了爷爷的大概情况,她们也是从奶奶那里了解了一个大概。原来爷爷的祖籍是在奉化岩头村,毛姓家族,他的祖辈父辈在宁波的城隍庙一带有些商铺,爷爷在那里经营生意,家境较为殷实富裕。后来日本入侵中国发动战争时就慌不择时地仓促逃难,大部分有价值的财产不是就地廉价处理就是在逃难时一路丢弃,几乎是所剩无几,一下子成了无产阶级。爷爷常说自己是“三尺微命,一介书生”,除了识书经商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深感自责和不安,无颜面对奉化的岩头村,于是暂先定居在陆家村,以后再作打算,可是直至爷爷因病离世,再也没有回去岩头村。在陆家村时,爷爷除了参加集体生产外,富余时间带着病体勉强协助奶奶在自留地里种植些蔬菜,再喂养一些猪鸭鸡等家禽,我记得好像还有一头大黄牛,过着不善农事的农耕生活。

如今我年老了,也就渐渐读懂了爷爷当时的内心世界,是那个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给爷爷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和极大的心里伤害,生活质量一落千丈使他苦不堪言,他和奶奶虽然住在小洋楼里,但是毫无繁华景象,原先殷实富裕的生活再也无望回归时,他的精神世界是崩溃的。他为了儿女们更好地生活,自己却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和生活压力,把二个儿子送去城里工作,供女儿们读书,其用心良苦可想而知了,我想这也是爷爷长期面对着艰难的生活,渐渐使他成为一个严肃的、不苟言笑的老人。好在爷爷的儿女们没有经历太长久的战乱年代,他的孙辈们更没有被战争所摧残,除了我爸早逝以外,爷爷的其他三个儿女们也都健在,他们都过着安稳健康的退休生活,爷爷的第三代孙辈们都有着体面的工作和自己的事业,有的孙辈们也已步入退休行列,他们各自生活在国内和国外,都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如果爷爷在九泉之下有灵,该有多么欣慰啊!

下此文纪念我的爷爷,也传教于我的女儿和孙辈,希望他们在感叹祖辈时代生活的艰难和不易时,要更加懂得珍惜感恩生活在祖国当今最美好的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