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里,汽车驶进鲁迅中路,借着路两旁店面的灯光,我搜罗着这个初晤小城的个性,街道不宽,路边小店一间挨一间,红红绿绿的门头,小而精致。我看到了“鲁迅客店”、“咸亨大酒店”…… 这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老街,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少年生活情形的真实场所。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旁粉墙黛瓦,竹丝台门,现已都做了店铺。开头一间店铺“孔乙己”是卖茴香豆的,粉墙上赫然写着“多乎哉,不多也”的字样。“咸亨酒店”、“鲁迅黄酒”等等,商铺的名称都蹭着鲁迅的名讳,打着先生的文化品牌。 这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他一生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故乡度过。1981年,新台门易主后,大部分房屋被改建,但主要建筑有幸保存了下来。建国后,在当地政府的精心维护和恢复下,如今的鲁迅故里成为一些文学圣徒的朝圣之地,也是立体解读鲁迅思想、作品的重要基地,应该是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在柯岩风景区里,我还参观了“鲁镇”,鲁迅小说里人物的舞台,小镇坐落在鉴湖岸边,青石街道,杨柳拂堤,小桥流水,乌篷船穿梭于水道人家,阿Q、祥林嫂、鲁四老爷、小D、小尼姑等人物形象,被铸成黑色铜像,在小路各处散落,一不留神就出现在游人面前。在里仁,鲁迅的“社戏”还在上演着,虽然听众寥寥。 这个文学“斗士”,写了那么多杂文,像投枪,像匕首,让反动阶级心惊胆战,但留下来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却还是他的小说。可惜,因为战斗需要,他写的小说不多,十几篇,篇篇精品,为现代文学画廊输送了很多光辉的人物形象。 先生一生居住地方主要有4个:北京鲁迅故居,上海鲁迅故居,绍兴鲁迅故居,广州鲁迅故居。本次有幸去了两个,一个是绍兴,一个是上海。从绍兴去上海看儿子,在儿子的带领下去了上海的鲁迅故居。 山阴路大陆新村132弄,当年在上海工作的鲁迅就住在这里。如今的132弄,里面还是居住区,平凡人家,烟火正旺,从门里看到一家老夫妻正在案板上剁着饺子馅,而鲁迅的故居就在里弄的最深处…… ![]() 那时,我是奔波于途中 采薇 终于丢下了遥控器 失望的离开电视屏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