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疾病,助人助己(下)

 开心觉朋 2021-05-07

抑郁障碍治疗分为三个时期

图片

  急性期治疗
  主要治疗目标是:减少并消除抑郁症状,使患者达到病前功能水平。从开始治疗持续到症状缓解。足剂量抗抑郁剂治疗1-2周后就会有些症状缓解。4-6周就应部分有效(症状减轻40%-50%),症状完全或几乎完全缓解,通常需要10-12周。


  巩固治疗
  急性期治疗期间,药物抑制了抑郁症状,却并未立即纠正引起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巩固期治疗的目标是防止症状再次波动。通常持续4-9个月。急性期ECT起效后也需要用抗抑郁药进行巩固治疗。在此期间进行心理治疗可能有助于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维持期治疗
  很多抑郁障碍患者会复发。维持期治疗的目标是防止复发。
  非常强烈建议三次或以上抑郁障碍发作的患者进行长期维持治疗。
  对于有过两次抑郁发作且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强烈建议维持期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阳性
  有效的治疗停用后1年内复发
  抑郁症的家族史阳性
  首次抑郁出现在20岁之前
  过去3年内两次发作程度严重、发作突然或危及生命。

如何帮助身患抑郁的人?
  如果您身边有人患上抑郁症,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这件事也会影响到您。您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帮助他/她得到诊断和治疗。您可以陪他去看医生,鼓励他坚持治疗,如果坚持治疗6至8周后没有明显的改善,则需要陪他与医生一起探讨其他的治疗方式。


  请记住: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抑郁不是软弱或懒惰;患者已经在努力的应对。

  如何帮助他患有抑郁的亲人或朋友。
  请给予情感支持、理解、耐心和鼓励
  请与他谈话,并仔细倾听
  决不要轻视他们的痛苦感受,同时也要指出真实的情况并不是以为的那样糟糕,并给予希望
  决不要忽略关于自杀的言语和行为的流露,并及早报告给他的治疗师或医生,同时加强看护
  邀请他去散步、外出或进行其他的活动,如果他拒绝,要不断尝试,但不要迫切强求
  提供帮助,以使得他顺利完成与医生的约诊
  请提醒他,随着时间和治疗,抑郁终会离他而去
  制定短期活动计划给患者带来快乐或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鼓励患者不要悲观或自我批评,不要去把悲观的想法付诸行动(如离婚、辞职),也不要集中于负性或内疚的想法。
  明确目前的生活问题或社会压力。把精力放在患者能采取的处理这些问题的小而具体的步骤。不要做重大的决定或生活的变动。
  如果出现了躯体症状,探讨躯体症状与情绪间的关系。
  病情好转后,与患者共同制定如果出现复发征象的行动计划。
  如果我自己患了抑郁,我该如何自助?
  如果您患上抑郁症,您可能会感到精疲力竭、无助,和绝望。因此,自我帮助变得极度困难。但当您意识到自己患上了抑郁,并决定开始治疗时,情况会开始变得好一些。

 如何帮助自己:
  请不要拖延回避就诊和治疗。有研究表明,拖延的时间越长,造成的损害越大。因此,请尽快求助于专业人员,越早越好。


  请尝试进行活动和锻炼。去看一场电影或者参加一场球赛,总之,任何您以前所喜爱的活动。


  为自己设立现实可行的目标。制定短期活动计划以带来快乐、帮助建立信心。


  将大的任务拆分成小块,设定先后顺序,先完成那些力所能及的小的事情。


  花时间和其他人待在一起,与值得信赖的朋友或亲人建立信任关系。尽量不要孤立自己,不要疏远他人,要接纳他人的帮助。


  请合理期待。抑郁情绪会逐步好转,而不是立即好转。不要寄望于突然“跳出”抑郁的泥潭。在对于抑郁的治疗中,通常睡眠和食欲的好转会先于抑郁情绪。


 
 在好转之前,先不要做重大的决定,比如结婚、离婚或者换工作。可以和其他了解您的人一起讨论这些决定,听他们对您的情况给出客观的意见。


  请记住,当您的抗抑郁治疗有效时,积极的思维将会取代消极的念头。


  持续地学习关于抑郁症的知识。病情好转后,试图制定监测复发征象的行动计划


  就医过程您需要做些什么?


  有效的抗抑郁治疗方案都是建立在患者遵从治疗的基础上的,同时医生会不断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需要双方的努力,才能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

  首先要看一下临床过程中常见的阻碍:

  患者(有时是家庭)因社会耻感或误解不能接受诊断,他们会认为抑郁障碍意味着性格软弱、自我沉沦、钻牛角尖、小心眼,或者是上天的报应。


  抑郁障碍的症状(如无望、精力缺乏、没有动机、退缩)会使得患者无法执行治疗方案。


  药物和心理治疗一般需要经过2周以上才会起效。
  对抗抑郁药作用存在误解(如,认为这些药物是成瘾的、或让人变傻)。
  针对这些阻碍,您需要做的是:
  坦率地表达自己对疾病和治疗的看法,说出您的担忧,以及您在治疗中遇到的困难。
  寻求医生的解释,并积极学习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当您同时服用多种其它药物时,请务必告知医生,避免与已服用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如果您因为症状而不能执行治疗方案时,请您的家属给予帮助和督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