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复东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5-07

何复东治疗咳嗽用药规律分析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如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均可出现咳嗽症状。而在治疗方面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较西医学有独特的优势。何老对咳嗽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采用方剂计量学研究的方法,探讨何老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分析何老治疗咳嗽的方药运用情况。


五、统计结果通过对咳嗽的药物使用范围进行频数分析,从而推断出高频次的药物在用药频次、功效、气味、归经的主导趋势,总结何老治疗咳嗽的临证方药的特点。1.用药频次较高的前10味的药物依次为蝉蜕、细辛、乌梅、甘草、桂枝、麻黄、附子、地龙、僵蚕、全蝎等。见表5-16(用药频次较高的前20味药排序)。表5-16 用药频次统计 2.何老治疗咳嗽方药的功效分类情况见表5-17,表5-18。统计治疗咳嗽106张处方,共用药146味,其中补虚药使用最多,共34味,占23.29%,补虚药中又以补阳药使用最多,补阳药使用味数达15味,使用频次151次,占补虚药使用频率达51.71%;补气药虽然使用仅为6味,位列第三,但使用频率较高为93次,使用频率31.85%,平均每味药物使用15次。其次是清热药,用药赤芍、黄芩、金荞麦、知母等共24味,使用频次343次;再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18味,使用68次,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葶苈子。解表药虽然使用味数排列第四,但使用频率较高为562次,占总使用频率的28.06%,位列第一,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蝉蜕,使用频次达84次,使用频率4.19%,其次是细辛,使用频次83次。表5-17 方药功效归类统计 续表何老治疗咳嗽的四气和五味归类统计结果,见表5-19。从四气看,使用最多的是寒性药物,其次是温性药物;就五味看,使用最多的是苦味药物,其次是甘味药物,再其次为辛味药物。表5-19 方药四气归类统计 表5-20 方药五味归类统计 4.何老治疗咳嗽方药归经统计结果,见表5-21。从表中可以看出,归入肺、大肠经的药物最多,占25.32%,其次是肝胆经,占24.05%;入脾、胃经的药物占20.89%,位列第三。表5-21 方药归经情况统计


六、结论分析1.清补并用,收散并举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可忽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疾病的发病与患病情况各有不同,故各特定地域尚存在特发或高发疾病。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远离海洋,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仅为中国平均值630毫米的23%,且水分蒸发强烈,呈现“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据此,周铭心教授团队经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明确“西北燥证”好发于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并进一步证实,西北燥证之外感病因首推燥邪,次责火邪,亦关乎风与寒;其候复杂,网织交错,在肺可见顽固性咳嗽。何老在新疆生活工作50余年,对此观点较为赞同。在临床上使用清热药较多,从药物的功效统计结果分析,清热药位于第二,使用频次也较高,金荞麦、老鹳草、白毛夏枯草等是何老临床较为常用的清热药,何老称之为治咳“金三” 方。从药物的四气五味规律统计结果分析,苦寒性药占比最多,体现何老喜用清法,善用苦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何老临证经常告诫弟子,凡临床出现咳嗽,必有肺气先虚,在处方中必佐以一两味补益药。从功效统计结果分析,补虚药的使用占比第一,且以补阳药为多,何老遵张景岳之“阳常不足”论,在临床中喜用巴戟天、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等补益药,在治疗咳嗽时附子也是一味较为常用的归肾经的祛寒药,在咳嗽的临证处方中常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里,而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味的药物中就有麻黄附子细辛汤,为防辛散过度,苦寒伤正,在处方中常配伍乌梅、五味子等酸涩收敛药,以达清补并用,收散并举之目的。2.祛风止咳,温肺化饮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易受内外合邪而致宣肃失职,而风为六淫之首,如《素问·风论》:“风者,百病之长也。”《素问·骨空论》:“风为百病之始。”风邪是导致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于肺,故在治疗上何老对于外感咳嗽常以祛风止咳为主,用药轻扬而味辛,在临证处方配伍中或苦甘辛平肃降肺气,或苦辛温开肺气,或微辛而酸以敛肺气,一般不用血分药,从表5-16统计分析在前2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中解表药占7味,归肺经,性味多苦甘辛平而轻清上扬,在归经统计表归肺经的药物使用最多,正如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从上表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何老治疗外感咳嗽多以祛风止咳为其主要用药思路。《素问·咳论》:“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了咳证的病因病机,外感寒邪、内伤寒饮是引起咳嗽的常见病因,皮毛者肺之

合,外感寒邪,先伤皮毛,皮毛受邪,则邪气从其合而内伤肺,肺气上逆则为咳;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寒饮食入胃则寒邪循肺脉上至于肺,使肺气寒而为咳,二者是引发咳嗽的主要机制,尤其当外感之邪与内伤之邪相合时更易发生咳嗽。张仲景以此制定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经典方剂小青龙汤,何老传承经典,在临床中常加减使用小青龙汤,麻桂相须发汗散寒以解表邪,细辛、附子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寒邪,纯用辛温发散恐伤肺气又配伍五味子、乌梅以敛肺止咳,在何老组方中甘寒辛温常常并用,如蝉蜕、细辛等一为甘寒,一为辛温,温而不燥,寒不伤正。3.善用虫类,搜风通络虫类药的应用历史悠久,诸多医家多有论述。早在春秋战国时的《山海经》至清代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均对虫类药物的运用有所阐释,后有朱良春等名家继承发扬。新中国成立后对于虫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研究更加重视。近年来,研究和临床运用虫类药的报道不断增多,尤其对顽固性的疾病、疑难病证,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应用虫类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在中医门诊接诊的咳嗽病人,在此之前大多使用了抗生素,而目前抗生素的使用品种繁多,使用时间又偏长,因此大多为久咳不愈的患者,从中医分析咳嗽初期在气分,久则失治误治则入络,因而在临证时配伍虫类药搜邪剔络多或良效。虫类药物为血肉之体,又喜动跃,体阴用阳,能深入经络,祛除瘀痰。何老传承创新,治疗咳嗽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均加减使用虫类药辛散走窜、搜风通络以治咳。从表5-16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蝉蜕、全蝎、地龙、蜈蚣、僵蚕是何老在咳嗽中最为常用的虫类药,何老称之为治咳五虫药。4.立足于肺,五脏同治《素问·咳论》:“五脏六腑均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他脏腑受邪,功能失调而影响于肺者亦可致咳,咳嗽不只限于肺,也不离乎肺。该篇依据咳嗽的不同表现,分为五脏咳、六腑咳,从而确立了以脏腑分类的方法,为后世医家对咳嗽病证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何老研习经典,在临床治疗中立足中医汲取西医学之长,西医学辨病中医辨证,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年的临床积累,何老指出,内伤咳嗽虽然在肺,但与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病变性质为邪实与正虚并见,治疗上提出“立足于肺,五脏同治”,以祛邪扶正为其治疗原则,肺气虚者养肺气,治疗中以宣肺为主,如麻黄的使用较为频繁;脾气虚者健脾气,喜用甘草;久病咳嗽,延及于肾,由咳致喘者纳肾气以金水相生,喜用巴戟天、淫羊藿等补益肾阳的药物;“肝主升发,肺主肃降”,治疗中常佐以疏肝气,故在治疗上何老以宣肺气、健脾气、疏肝气、纳肾气等为治疗大法,从归经统计表可以看出,归经以肺经居多,肝、脾、肾经药物也是何老较为常用的。总之,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有风寒、风热、风燥之不同;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有肝火、痰湿、痰热、肺虚等区别,病机为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病位在肺,但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通过对何老治疗咳嗽的处方统计分析,发现何老在治疗咳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外感咳嗽治疗以祛风止咳为主,对内伤咳嗽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兼顾,治疗上立足于肺,肝、脾、肾同调。总体治疗特色治病求本,不拘于一方一药,方药特色清补并用,收散并举,善于配伍虫类药搜风通络。(杨宇玲 韩涛 严兴海 何茁 李涛 吴斌 杜樱洁 何复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