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松波2021台北展访谈& 作品赏析

 半山记 2021-05-08

       作品接近完成的一刻,心绪惶惶然跌宕,亢奋亦交瘁,像十里桃花怒放山谷,又像满目十面埋伏、战马潇潇——都是一个人的战争和远望。 

——徐松波(《盗梦笔记——唐》)




图片

采访者:卢冰晶(以下简称LU)

受访者:徐松波(以下简称XU)

LU:2021新台北艺术博览会您有近三十件作品入选,包括6米巨幅的《梦里乡关》和很多大尺幅的作品,这样的规模和体量在博览会中是非常罕见的,几乎是一场独特的个展,尽管2020新台北艺博会受到疫情的影响推迟,但您在去年8月的“番外篇”中依旧表现不俗,对此您有什么感想?

XU:是的,我也没有料到,这应该是我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个人展示,感谢大会对我的信任和欣赏,也感谢台湾朋友们的支持,我会继续做好新阶段的创作。

图片

《惊鸿》(局部)140x170cm布面油画2019年

LU:过往的一年,疫情的影响遍及了全球,您个人的创作和生活有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XU:有的,京津两地往来受限,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能回到工作室继续创作,一度很不适应,有几个海外的展事活动都取消和推迟了,但读书、思考和敲文字也是一种补偿,后半年也有一段创作的集中爆发。

图片

《帷幄》(局部)150x200cm布面油画2019年

LU:《梦里乡关》是这次受到特别期待和关注的作品,您在什么时候开始创作这幅巨作?用了多长时间?能不能谈一谈关于这幅作品的创作感受?

XU: 《梦里乡关》是我2014年展开的一件高2.4米长6米的巨幅创作,除去酝酿和准备阶段,具体展开绘制有半年多,它是我之前“唐风”系列创作的一个阶段总结,可能骨子里始终有一种画大画的冲动使然,我想把已经积累的创作经验和唐代文化考据做一个整合,也包括绘画语言的进一步提炼,于是在火候成熟的时候就做了,个人感觉很过瘾。

LU:《梦里乡关》共8个人物和8匹骏马,这有什么含义?是否每一匹都有不同的典故? 

XU:“八”是个吉祥数字,寓意完满。每一匹骏马从颜色到配饰到马上的人物都有区分,但并非每一匹马都有典故,人马的区分和设定,主要是绘画语言和表达上的需要。

图片

图片

《梦里乡关》240x600cm布面油画2014年

LU:《梦里乡关》群组人物的背景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巨大山体,这有什么含义? 

XU:它是我过往创作中使用过的元素,在此做了放大处理,提示时间和空间的穿越,它既是一种人化的自然景观,也暗喻真实世界的虚拟,同时传达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即时转换的意味。

LU:除了衣着华美的唐代人物和姿态矫健的骏马,我还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画面左边的风向标和远处湖泊中的小船,走近看才发现是一艘很庞大的现代舰船?为什么这样处理?

XU:对,这是我的有意安排,古今是一个空间,至少在我这里是成立的,这幅画就是以“唐”为基底的各种信息和能量的提取、思考和穿越,我们在回望唐人的姿态,但我们也会成为历史。风向标是一种提示——未来我们要走向哪里?该怎样保有我们这个族群的精神姿态?

图片

《闲庭》(局部)150x200cm布面油画2020年

图片

《微语》(局部)100x120cm布面油画2020年

LU:完成这样的巨幅创作对您意味着什么?它对您后续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XU:它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给自己立下的一道标杆,我始终坚信,画大画是一种能力,不是仅凭热情和愿望所能及,东西方绘画传统中都有那些气场强劲、憾人心魄的巨作和大作,它是对艺术家才情、气魄、能力的有效检验,如果可以用战场来形容一个艺术家成熟度的话,它的概念就不仅仅是“战斗”,而是去驾驭并经历一场大战的生死,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LU:《梦里乡关》好像也很受欧洲观众欢迎,他们在您的作品前感受到了什么?

XU:《梦里乡关》2018年受邀参加Nordart德国北方国际艺术大展,各种反响让我始料未及,我感觉视野一下子打开了,西方观众的视角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对照了一种来自东方的可贵的 “贵族精神”或“骑士精神”,东西方都有这样的传统,它们对当下对我都有启示意义。

图片

《观止》(局部)120x150cm布面油画2020年

LU:具体是什么样的启示呢?可否进一步描述? 

XU:一些面对未来共性品质的认同,比如勇敢、责任、担当、自信、豁达、睿智、从容……

LU:之后您的“唐风”系列连续受邀在欧洲展出,就主题和接受度而言,为什么是“唐”,而不是“汉”或“宋”呢?

XU:其实,我没想过这个问题。首先,绘画创作是个人兴趣的积累,无涉其它。其次,主题不是做选择的结果,而是兴趣发展和完善的结果,所谓水到渠成。最后,可能是巧合,我发现“唐”恰恰是东西历史文化坐标上那个无论从纵向到横向都无可替代的节点,唐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对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西方文明对东方传统的认知和西方博物馆对东方文明的呈现、世界华人“唐人”的印记和 “唐人街”的称呼等等,无不和“唐”有关。

图片

《极目》(局部)150x200cm布面油画2019年

LU:从历史文化研究来说,您更像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能不能介绍一下您在画面中做过的唐代文化考据和研究?

XU:这是用画笔“构建古典与理想”的一部分,除去文字阅读,更多是图像观摩,也包括考察和实践,要从平面中感受出立体、细节和质感,更重要的是温度,画面涉及如幞头、抹额、辔头、璎珞、鞍鞯、障泥、虎韔、豹韬、胡禄、鞦鞘、火石袋等等,还有马鬃的不同发式和等级,宠物序列、各种配饰、装饰以及刀剑形制……它们构成了直面大唐气息几可触摸的视觉存在,过往已有专文论及,在此不再赘述。

图片

Go Hunting

《巡》120x120cm布面油画2019年

LU:您的画面中出现有很多不同的狩猎宠物,它们是唐代专有的吗?能否给观众做一些介绍? 

XU:唐代狩猎宠物的丰富远超今人想象,它们呈现序列化,体型由大到小分别有金钱豹、猎豹、细犬、猞猁、狞猫还有鹰鹞等猛禽,这在唐代墓室壁画中有非常详尽的体现,是唐代贵族风尚的体现,就丰富性而言,后世鲜见。

LU:唐代做为胡汉统合的政权,创建了独特的盛世文化,也为后世留下了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宝贵遗产,《胡歌行》和《林泽行》这两幅画作是否是“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的体现?

XU:你说得很好,胡汉统合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特质,这既源于几百年来的民族大迁徙,也源自唐朝统治者本身天然的混血血统,大量胡人进入中原,自不待言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富裕以及拥有高度的文化,同时还由于唐朝具有的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胡人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过去没有的文化形式和生活习惯,像《胡歌行》你完全可以想象为一个胡人融入大唐的生活场景。

图片

《胡歌行》112x162cm布面油画2016年

LU:您希望通过“唐风”系列作品传达给观众什么?这个主题您还会画多久?“唐风”之后还会有新的主题吗?

XU:借日本唐史研究会会长气贺泽保规教授的话来说,“唐风”是一种“高度的文化力量”,是某种我们可称之为气度或气象的东西。我们今天依然能强烈的感受到这种力量,这对当下的世界和中国来说意义非凡,我借画笔展开的正是这样的思考和探询,目前创作灵感依然旺盛,画到充分为止吧,至于新的主题,一个结束,另一个自然会来,就遵从内心吧。

LU:最后祝您这次在台北的展览圆满成功! 

XU:谢谢!共同期待。

图片

作品赏析

图片

Slim and Graceful

《惊鸿》140x170cm布面油画2019年

顷刻间,飓风乍起,地动山摇……

我随风摇曳,画笔似火在烧……

人马博弈,我把自己围在中间,我扬蹄奋力,我迎风叱咤,我张臂护持,我化身红髯高鼻的波斯仆从,半截豹韬(弓囊)已经戳入水中……

都是我,我傲立不屈,一瞥惊鸿!

大地随我悸动,远方,残阳如血,狼烟袅袅,夜暗中,一条青龙一飞冲天,仿佛骏马内心昭告:冲天之志,君可识否?

                             —— 徐松波(《盗梦笔记——唐》)

(背景资料:唐人爱马,七世纪中叶,唐朝据载已有国马76万余匹。三鬃发式为皇家专用,皇家爱马,不独有太宗昭陵六骏佐证,有唐一朝,突厥、波斯、大食以及西域诸国等良马逐次东来,成就了唐代马匹矫健昂扬的风貌特征。作品《惊鸿》体现的正是大唐贵胄对于异域良马一见倾心并试图驯服驾驭的场景,正应和了外来良马血统源源不断融入中原的时代背景。)

图片

Deep Thinking

《帷幄》150x200cm布面油画2019年

首次探访那个星球便落了单,于是,独享了那一幕盛宴。

一匹黑色骏马迎风傲立,神采昂扬,鼻息直冲我的面门,两个唐代着衣人物,一肃立蔚然,一俯首鸟瞰,他们全然无视我的存在,伯乐乎?仆役乎?肃立者目视远方,彷佛天下大势已经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俯首者正醉心于春意盎然,硬入的头部装置,仿佛天外来物,时空交错,不知望向过去还是未来? 

撼人心魄的遭遇,几可触摸,心中感念:愿千里马常有,伯乐亦常有!俄顷,山谷里,春风乍起,花瓣纷纷,天际处,萧杀难测,风起云涌,一切蓄势待发,不知自己为风?为雨?为人?为马?只一存念,无往不胜: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舍我其谁?

——徐松波(《盗梦笔记——唐》)

(背景资料:唐代有完善的马政制度和管理系统,相马术也得到空前发展,中央设有太仆寺、驾部、司乘局和闲厩使等部门,太仆寺下设马坊、牧监等机构,牧监、副监、牧丞等职位专司养马,牧长、牧尉等职位则专门负责调教马匹,分工明确,协作密切,既为大唐帝国源源不断输送强大的能量,也造就无数伯乐和千里马的传奇。)

图片

Spring Outing

《春望》112x145cm布面油画2017年

在高山大湖间穿行,晨霾弥漫,举目空空,唯骏马爱犬相伴……

山重水复,骏马嘶鸣,细犬警惕地回望……是迷局还是幻境?远方,洞开的万仞峭壁和一览无余的远山,尘世外,星空浩渺,光感眩目,仿佛另一个时空……这样坚毅的姿态已逾千年,即便注定孤寂空旷,但,冰封即将踏破,山谷里花瓣纷纷,已然闻到花香……

——徐松波(《盗梦笔记——唐》)

(背景资料:唐代壁画和雕塑中,骑乘和巡猎是一种常态化的表达内容,这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取向,骑在马背上的唐人,自信任达,心胸无拘、担当进取,无数这样的姿态构成了大唐的时代风貌。)

图片

Observed

《观止》120x150cm布面油画2020年

画笔的涂抹仿佛铜镜的打磨,幻影渐次清晰:斯人头戴翘脚幞头,身穿翻领胡服,裙摆长及脚踝,腰佩火石袋,手伫大唐横刀,身形魁梧并略显臃肿,傲视前方,威风八面,左右猎豹相伴……斯时明月皎洁,天地旷达,目之尽头,一览无余——可以观止矣!

——徐松波(《盗梦笔记——唐》)

(背景资料:唐朝与西域诸国交流极为广泛,产于远国绝域的猛禽珍犬往往被做为贡品或礼物携至长安,这对向往西域珍奇之物的贵族产生了深刻印象,一时成为竞相获取的稀世之宝。《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记载:闲廊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宫廷专门设立管理和饲养鹰鹘猎犬的机构供皇家狩猎之用,坊内由胡人专职饲养调训。)

图片

Whisper

《微语》100x120cm布面油画2020年

山间高台,枯松林立,天高地阔间,一青年侍卫身着圆领唐服,腰挎胡禄(箭囊)、豹韬(弓囊),架鹰携犬,仿佛天地间蛛丝马迹已了然在胸,斯时,微风拂面、斜阳旖旎,身畔赤色细犬扬起前爪轻触主人,低语呢呢,君可知其深意?

——徐松波(《盗梦笔记——唐》)

(背景资料:唐人狩猎宠物的序列化和丰富性远超今人的想象,我们可以从公元631年李寿墓、706年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章怀太子李贤墓等壁画中,找到各种详尽的狩猎动物形象。图中所绘赭黄色细犬取自懿德太子墓壁画“架鹞驯犬图”,称“蛟金犬”,即来自伊朗的波斯名犬。)

图片

Wandering in the Woods

《林泽行》112x162cm布面油画2016年

单人独骑,林泽漫行,狞猫相伴,乌骓奋蹄……花瓣纷飞,马蹄染香,可是春日气息?朝阳逐露,暖意葱茏,长安在望,可与君同行否?

——徐松波(《盗梦笔记——唐》)

(背景资料:盛唐时期,策马纵乘是皇家、贵族、高官风靡一时的生活方式,即便寻常百姓,骑乘也是日常姿态,长安郊外,既可看到贵族和扈从们集合成群,驰马疾行、鹰鹘、细犬、猎豹相伴,也可看到百姓的骑乘交通……)

图片

Hu's Odyssey

《胡歌行》112x162cm布面油画2016年

胡歌声声,三十年不问西东,故国万里,阑珊处,白马、细犬、洛阳城。

——徐松波(《盗梦笔记——唐》)

(背景资料:唐朝对于异民族及其文化普遍比较宽容,大量胡人来华并定居,极大地丰富了唐朝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形成了胡汉统合的文化特征,胡人来源也相当广泛,既有突厥、回鹘、粟特、中亚诸国、大食、波斯,也有印度、东罗马等。)

图片

Autumn Outing

《秋郊踏歌》200x300油画2014年

徐松波绘画格调中强烈的历史感和宏阔的历史想象以及想象的才力,是艺术当代性不可或缺的内在精神,也是时代危机的紧迫取向。

——岛子(评论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

Over Look

《极目》150x200cm布面油画2019年

徐松波以其丰富的艺术才能为基础,创作出绝妙和谐的作品,确立了个人独有的美学成就,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典范。他的特别之处更在于代表21世纪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以其创造性、表现性及主题的独特性,进入世界美术市场并获得了认可,其展示也是对“什么是艺术的多样性”所作出的绝佳诠释。 

                        ——李硕宰(韩国耕仁美术馆馆长)

图片

Walk Leisurey

《闲庭》150x200cm布面油画2020年

松波的作品重建了古典和理想,它有着如唐诗般优美的气质和恢宏的气度。那是一种久违的尊严,他们自信、豁达、从容,如三彩般矫健华美、如雕塑般坚毅沉雄,他们千姿百态,沧桑而又高贵,闪耀着穿越时空而来的照亮我们的光辉。

——皇甫江(《中国刀剑》作者、刀剑收藏专家)

图片

Autumnal Scenery

《秋色赋》150x200cm布面油画2015年

“唐风系列”作品不仅体现了在现代语境下对传统盛世文化精神的探询和体验,更值得称道的是,徐松波在绘画性之外,还借鉴“考据学”、“训诂学”等古典学术理念与手法切入了对相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这便使得其绘画获得了一种生动的视觉文化典籍的价值维度。

——武洪滨(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图片

Sunshine-01

《晖之一》30x50cm布面油画2020年

图片

Purity

《思无邪》60x60cm布面油画2018年

图片

In the Wind

《御风》60x60cm布面油画2018年

图片

White Hooves

《昭陵六骏之白蹄乌》100x100cm布面油画2020年

图片

Under the Moonlight-1

《望月怀远01》30x60cm布面油画2020年

图片

Under the Moonlight-2

《望月怀远02》30x60cm布面油画2020年

图片

The Setting Sun

《晖》40x80cm布面油画2020年

黄昏,空气冷冽,大河冰封,视线里出现一乘骑皇家马匹(三鬃马)的唐人,载着心爱的细犬在河畔款款漫行,那或许是我的内心投射,也或是舒缓心情的一个定格:漫长一天的“巡游”,忘却了工作室的疲惫,金光映照河面,满目画意诗情,定格一个余晖中的远望——山河无恙!

——徐松波(《盗梦笔记——唐》)

图片

  徐松波重建了一个古典和理想的存在,他们生活在中国历史中少有的大国时代,优游自然,从容不迫。他们身上没有慌乱和焦虑,没有逃亡和侵犯,长河落日圆,金戈铁马休。骑射成为一种审美的生活,包括那些骏马、猎犬、华装、强弩,它们似乎在于一种仪式的意义。而这仪式,代表了心灵的高贵和尊严,彰显了唐风之精神与向度。

——郝青松(评论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简介· PROFILE

徐松波

1971年生于河南南阳,1993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至今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副教授。出版有大型画册《穿越时空——徐松波画集》、《净界》等。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天津。

个展

2019年,“大唐 ”——徐松波绘画作品大湾区跨年展,天泰美术馆,广州

2018年,“唐风·穿越时空”——徐松波个展,京都岚山,日本

2018年,“唐风·东方”——徐松波个展,耕仁美术馆,首尔,韩国

2017年,“我的旅程”——徐松波个展,Fabrik画廊,香港

2017年,“雪霁”——徐松波个展,Fabrik画廊,香港

2016年,“唐风”——徐松波绘画作品展,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新加坡

2015年,“唐风”——徐松波2015新作展,Fabrik画廊,香港

2014年,“唐风”——徐松波绘画作品展,千年时间画廊,北京

2014年,“净界”——徐松波个展,永泰寺,中国嵩山

2014年,“梦起洛阳”——徐松波个展,洛阳市美术馆,洛阳

2009年,“失落与寻回”——徐松波个展,环铁时代国际画廊,北京

2008年,“道问”——徐松波作品个展,七九八3818库画廊,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