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胸拔背”辨------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杨门单操太极拳 2021-05-08

赵忠海同学是去年10月接受古传单操系统训练的。下面是他对太极拳十要含胸拔背的理解,全文如下:

含胸拔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拳理,尤其是杨澄浦在其书中以太极拳十要的形式提出以来,更是受到了太极拳界的高度重视。但杨澄浦并没有对含胸拔背做详尽的解释,这就导致了许多人对其一知半解、望文生义,从而使太极拳的习练误入歧途,对身体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其实,含胸拔背说的是古传太极单操的一种训练方法和功夫上身的一个现象。其中拔背并不是挺拔的意思,不是将后背像练体操那样向上挺起,这个是抻筋拔骨的,是用手指尖将后背的筋向前拔、向前抻、向前拉,从而使手臂的筋与后背的筋连为一体,进而产生气贴于背、劲由脊发通达末梢手指的效果。含胸是功夫上身的一个标志当能用手指尖将后背的筋向前拉动时,后背向前拉动的劲会使后背部的肋骨向前、向内挤压,此时会使胸骨及身体前面的肋骨向内轻微凹陷,这就是含胸的由来,也是含胸拔背功夫上身的标志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含胸现象的发生并不是每个含胸拔背功夫上身的人都会有感觉。那些年龄比较小的或是有过多年习武经历的人,他们的胸骨与肋骨连接的地方是可以轻微活动的,因此在含胸拔背功夫上身时不会感觉到胸部内含。只有那些年龄比较大的、过去没有习武经历的人,他们的胸骨与肋骨连接的地方已经长死,在含胸拔背的功夫刚刚上身时会有明显的胸部内含的感觉。不过在习练一段时间以后,胸骨与肋骨的连接已经活动开了,虽然此时后背向前拔的劲更大了,胸部内含更强烈了,但他也不会再有胸部内含的感觉了。

含胸拔背的作用,如气贴于背、劲由脊发、气沉丹田等在此不再赘述。我想补充说的是,含胸拔背的功夫上身还会带来一个无论是对技击还是对养生祛病来说都意义重大的现象。

下图是狮子、老虎的骨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它的肋骨几乎都是垂直向下的。

下图是人体的骨骼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的肋骨在靠近前面的部分是向下垂的,这是由于人的直立行走造成的,这也是违反人类自然的生理现象的。虽然我们已经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了,不会感到呼吸受限,但是一旦你用含胸拔背的功夫将后背的肋骨向前推从而使胸腔的体积增大,此时你会感到呼吸无比顺畅,在激烈的搏击及运动时也不易因呼吸不够而气喘。这也是太极养生祛病的功效易筋、易骨、易髓、换肺、益智、开悟换肺的来由之一。

在含胸拔背的功夫练到一定程度以后,胸腔的体积已经变得足够大,此时要做一个收口功夫,使变大的胸腔固定下来,不再回缩。

以上是我凭借有限的知识尝试着对含胸拔背进行尽可能详尽的解释。由于练功日短,体会不深,有错漏之处还望方家多多批评指正。

2021.05.07

编辑者微信号:fjks-tjs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