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停关店的 Raulph Lauren 想在中国从头再来

 卢曦采访手记 2021-05-08

201612月,Ralph Lauren黯然宣布:关闭香港铜锣湾利园广场的全球旗舰店。

店铺在商场核心,有沿街双层高逾5米的巨型外立面,每月租金近千万港币,“盛大开业”距今仅仅两年,一直亏损。

公司现在的股价不到100美元,距巅峰时的200美元,腰斩。

2015年,创始人Ralph Lauren先生不做CEO了,让位给一个从GAP挖来的42岁年轻人

从那之后到现在,Ralph Lauren在中国内陆已经连续关掉很多店,包括上海尚嘉、沈阳恒隆、宁波和义、无锡八佰伴、南宁万象城等,均为旗下售卖高端系列的精品店。


 

1. 美国梦代言人

今年早些时候,因为希拉里穿了几次Ralph Lauren参加总统竞选,人们一度觉得这个牌子可能有戏,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Ralph Lauren 1968年创立于美国纽约,以领带一炮而红,然后是马球POLO衫风靡全美,高端男女装系列,再加上童装、家居系列……Ralph Lauren走的是一条奢侈品全面的、“生活方式化”的发展路线。

出身于平凡劳工家庭的Ralph Lauren 带领品牌从一个小作坊发展至如今市值逾百亿美元的奢侈品帝国,已经成为时装界“美国梦”的最好代言人。


但到了中国,Ralph Lauren的知名度只在小部分精英圈层,更多人是听到“Polo”这个词,才恍然大悟的。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Polo有着无数的分身,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借鉴者”们做不到。

Polo Beverly Hills, Polo US, Polo.com等等,用着和Polo Ralph Lauren几乎一样的Logo,几十年来甚至勤勤恳恳地深入到中国二三线城市。

更有甚者,直接将整个VI设计、店铺装修、橱窗陈列等等元素完全照搬。

Jordan品牌光起诉一个“中国乔丹”侵权就花了整整14年才胜诉,你说Polo Ralph Lauren有什么办法?



上假下真

2. 代理商的功与过

进入中国的高端品牌被“碰瓷”的不在少数,为何只有Ralph Lauren的存在感依旧稀薄?

就像大多数奢侈品牌一样,Ralph Lauren中国故事的第一笔由港资代理商写下。

香港名牌大亨潘迪生,内陆可能更多人知道他是“杨紫琼前夫”,他有家公司迪生创建,是很多欧美奢侈品牌在内陆的拓荒者。

1983年,潘迪生开始代理Ralph Lauren。这个品牌在中国其实是起步很早的一家。随着迪生生意的壮大,Ralph Lauren也享受到了为时不短的一段红利期。

上世纪90年代,迪生旗下位于上海淮海路的锦江迪生商厦,在当时城中地位就如同现在的恒隆广场,Ralph Lauren也当仁不让地在商场一楼的黄金位置开了大店。

成也代理商,败也代理商。


世纪初的十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爆发式增长,Ralph Lauren在内陆的经营者是代理商,而非品牌自身,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代理商只注重销售数字而忽视品牌建设,市场宣传投入几乎没有,在不理想的位置开出大量门店并频繁打折损害品牌高端形象,没有客户关系维护等等。

BurberryCoach们在2005年前后反应过来,果断将代理权收回,直营,大规模调整零售策略。而Ralph Lauren直到2011年才彻底与迪生分手,成立中国公司。

Ralph Lauren似乎决定“发愤图强”,全数关闭从迪生集团手上收回的全国20余家Polo Ralph Lauren门店,从零开始,重新开店。

主打系列也从定位更亲民,也更有号召力的Polo Ralph Lauren子品牌,全面转向定位顶级奢侈品的Purple & Black Lable子品牌。

中国内陆第一家直营门店落子上海半岛酒店精品廊,毗邻ChanelPrada

品牌甚至大费周章的将中国区公司注册名称由“保罗拉尔夫劳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更名为“拉尔夫劳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决心可见一斑。

看起来,Ralph Lauren是希望与市面上乱七八糟的 Polo切割,在中国树立 Ralph Lauren 高端奢侈品牌的形象。

3. 遭遇中国反腐

2013年品牌雄心勃勃在全国重新开店,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也走到了拐点。经济增长放缓和政府反腐打压下,整个市场的增长率从每年30%以上急刹车至几乎零增长。

08-13年一大批从事资源、能源行业,受益于经济刺激政策一夜暴富,豪掷千金的“新贵”们不再出现,光顾多年、关系熟络的“老钱”们也都开始捂紧钱包。

圈内更是时不时传出某些“有背景”的客人突然之间就再也联系不上的消息。

在如此的环境之下,作为高端市场的新进者,Ralph Lauren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面对客人“你们是什么牌子?怎么没听说过?为什么卖这么贵?”的疑问,店内的销售仍要时不时的拿出Polo衫向客人解释,生意做得十分艰难。

另一方面,品牌选的店铺也令人匪夷所思,上海的半岛酒店、芮欧百货、尚嘉中心,沈阳的恒隆广场等等,无一不是开业之前万众瞩目,开业之后冷冷清清,没有一家达到曾经的期望。


201511月,亲自执掌品牌40余载,年逾70的同名创始人Ralph Lauren先生宣布卸任CEO,仅保留集团主席职务。

新任CEO Stefan Larsson年仅42岁,是从同为美国服装零售巨头的Gap挖角而来,他曾带领子品牌Old Navy成为集团唯一保持增长的品牌,在加入Gap之前曾服务于H&M超过15年时间。

上任伊始,Larsson即到访中国巡视门店,并与恒隆、新鸿基、九龙仓等商业地产巨头闭门会议,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度。相信近期的大中华区的关店计划也出自其主导。

我们从公司内部得知,Ralph Lauren下一步预计将在中国重新聚焦Polo Ralph Lauren品牌。于上海港汇广场开出睽违5年的中国首家 Polo Ralph Lauren 门店之后,品牌在上海久光百货、八佰伴商场的门店也已陆续开业。

即便Ralph Lauren回到了 Polo,可是中国的消费者们已经不再是当年喜欢买“大马标”的马球衫,并将领子竖起来的客人了。

市场上最火热的品牌是什么?是“群魔乱舞”的Gucci,是“闪瞎双眼”的Christian Louboutin;这是代言BurberryLouis Vuitton靠手机壳引爆朋友圈和Instagram,吸引90后们的时代。当你问他们知道 Polo 吗,得到的会是恍然大悟的一声“哦”,还是冷漠脸?

20102016Ralph Lauren在中国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但中国奢侈品市场已然面目全非,等待这个美国“国牌”的又会是什么呢?


今日头条、界面新闻、知乎专栏、新浪微博  

@卢曦采访手记  同步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