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河流韵》之镇原篇 | 灵秀沃土生精华

 源源不断 2021-05-08

如果说茹河是镇原县的母亲河,那么红河则像一位温润如玉的大姐姐。红河的河道不似茹河那般宽阔,流向也相对蜿蜒。茹河水自西向东一路奔涌向前,而红河似乎更加迂回,一步三回头,对每一个流经的村落都恋恋不舍。它在南北走向形成了数个大大小小的“几字弯”,整体走向自西向东,眷顾着南坡村、景家咀、羊肠沟、秦家沟等村落,直到姚川,河道才变得平直。

微信图片_202104221004301.jpg

红河水甜 镇原人勤

  清明刚过不久,天气似乎还有些回不过神。天边一朵朵淡墨色的乌云压下来,仿佛和远处的山脉连为一体。起风了,4月的春风尚且轻柔。青青绿绿的麦苗随风摇摆,金灿灿的油菜花引来成群蜜蜂。

  清晨时分,惠沟村柏业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早已一片繁忙景象,几位果农一面施肥,一面为一排排苹果树封上黑色的塑料地膜,以便保肥保水、抑制杂草的过度生长。

  惠沟村与彭阳县红河乡毗邻,发展以“鸡、牛、果、药”为主体的四大优势产业,即肉鸡养殖、肉牛养殖、苹果果树种植以及黄芪、党参等中药药材种植。

  “我们主要是依托盛农肉鸡养殖基地进行集中养殖。现在有两个大型的养鸡场,存栏7000只左右。”庆阳市镇原县惠沟村党支部书记闫钰说,该肉牛存栏2000头左右,300多户养牛人家,每户平均养殖肉牛5头。

  镇原县养殖、种植所需要的水源,大部分引自红河。

  新城镇南坡村村民景自智是一位种植甜瓜的瓜农。每年2月份,他将花400元买下的种子种在地里,6月份便可收获新鲜的甜瓜。“我们的瓜甜得很!到了6月份,路过的外地人都会来买。普通的甜瓜一般卖到两三块钱左右,我们的瓜可以卖到一斤10块钱!”说到此,景自治脸上露出自信的神色。不仅如此,景治自还种植了三个大棚蒜苗,每棚蒜苗可卖到3000元。

  种植大棚蔬果需要大量的水,村民们在大棚附近的山脚下挖出了几个“红河坝”,通过店里水泵将河水抽到田地里。“用红河里的活水种菜,菜不起病,基本不用打农药,所以我家菜好。”景自治说。

  红河岸边的泉水清冽甘甜,水质优良。

  惠沟村南山有一圈眼,四季不断流,冬季不结冰,烧开水不会形成水垢。村里老汉们嫌自来水熬的罐罐茶味淡,每天便进沟挑水,只为熬出上好的罐罐茶。

  惠沟村民庞克玉成立了陇之泉纯净水有限责任公司,把泉水卖成了钱。把山泉水引进水厂,通过石英砂和活性炭过滤、臭氧混合、杀菌、消毒等完整的净水工艺,泉水变成了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在庆阳等地热销。“我们每月要为庆阳市送水5000多桶,平均每桶售价6元,一个月的收入就是3万元。”

微信图片_202104221004295.jpg

花牛报恩山 红军转战地

  驱车继续向东行驶,可见红河上游北岸有座小山丘,泥土红一块、黑一块,色彩斑驳,活像一个花牛卧在那里,这个山名叫花牛疙瘩。关于它的民间风物,更是源远流长。

  相传,这个小土山是一头小神牛变成的。从前这里的土地一片平整,没有小山丘,而是有一座小村庄,名唤李家庄。李家庄的李员外心底狭窄,爱财如命,四乡八里的人们都叫他李疙瘩。李黑旦是李疙瘩家的小牛倌,他娘生下黑旦不久,他爹就去世了,丢下寡妇孤儿相依为命。然而,从小饱受饥寒的黑旦却生性善良,有一天在大山里救下了一头瘦得皮包骨的小花牛,把它养得肥肥胖胖。没想到小花牛是一头神牛,为了报答他,给他变出了房屋、良田以及一位贤良的妻子,从此生活美满、幸福快乐。这事儿竟被李疙瘩知道了,想方设法想要骗取小花牛,但都没能成功。气急败坏之下,他拿着明晃晃的牛耳尖刀追着要宰小花牛。追过了两架山三道湾,小花牛猛地一头钻进地里变成了如今的“花牛疙瘩”。走访于这一地带,无论是八旬老人,或是垂髫稚童,都对此传说津津乐道。

  姚川地处红河北岸,与对面的郑家沟隔水相望,是一片红色热土。

  1935年,红二十五军从河岸上游的新城、平泉出发,行至此地,召开了军民大会。程子华、徐海东等首长号召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然而,尾追红军部队的国民党马培清部却在红军之前抢先进入镇原县城,国民党空军的战机在空中不断轰炸。危难之时,军部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沿红河东进,经过南川桃园、张毛、原郑及茹河川的双合、桑树坪村,北上临泾源,又经过毛家铺,越过交口河,到达太平镇。另一路从茹河川的西面绕过县城,北上临泾源,越过交口河,再经过孟坝镇继续向东前进。两部队于当晚在太平西坡铺村会合,第二天继续向陕北方向进发。

  红二十五军经过镇原时,时任镇原县县长邹介民和前清进士焦国理等10多位知名人士捐银在临泾乡唐洼村清静庵立石碑一面,赞扬了红军的优良作风。碑文中记载:自民国十五年以来大兵过境红军后临四邻居民风鹤无惊此实为人民之幸福……红二十五军在长征过程中,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围堵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微信图片_2021042210042811.jpg

  丝路遗珍存 古道驼铃久

  河流是自然无价的馈赠,它不仅滋养着一方农田,还为道路运输提供了天然的指引。中国的古人沿着河道周边修建道路,就省去了翻山越岭的重重困难和艰险。红河、茹河一南一北相依而行,G327国道按照河流走势纵贯其中。沿道路一路向西北方向行进,便可行至镇原县县城,县博物馆坐落在县城东北部。它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原始时期镇原大地上的先民,怎样越过原始洪荒的考验,走过刀耕火种的艰辛,承受金戈铁马的蹂躏,经受时代变革的历练。

  镇原博物馆馆藏文物门类齐全,涵盖了旧石器时代至今各历史年代的文物5000多件,分为陶器、瓷器、铜器、玉器、雕塑造像、石器、砖瓦等20余类,其中一级文物46件,二级文物56件,三级文物669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据镇原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陈娇红介绍,铜镜是古代人们以青铜制成的用于照容的生活用具。我国是铜镜的故乡,但馆藏铜镜数量稀少,十分珍贵。仅镇原县就出土了10多枚样式不一、形态精美的铜镜。

  在距今4000多年的老虎咀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的37节砂红陶水管为国内首见,独树一帜。斗转星移,秦霸西戎,在镇原境内留下了41公里的长城屏障。在此出土的“秦诏版”,则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见证。

  镇原县博物馆收藏的秦代“铜诏版”,1996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杨伯达一行8人组成的鉴定小组鉴定,认定为“秦诏版”属国家一级文物。同时正式命名为“二十六年铜诏版”(简称“秦诏版”)。其正面是以秦小篆铸成的,字体大小0.9厘米,竖五行、横八行、上下、左右结构整齐,阴文书刻40字,即“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府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古老新鲜的红河奔流不息。战士的鲜血染红过她,帝王的诏令到达过她,狩猎的先民崇拜过她。斗转星移,她依然静静流淌,在每个春日留下无限希望后,缱绻向泾川流去了。(宁夏日报记者 王玉平/策划   陈思/文  王沛瑶 杜银双/视频 李霞霞/图 )

  编辑:苏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