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其兑,济其事,终生不勤, 塞其兑,闭其门,没生不殆, 挫其锐,解其纷,无遗身殃,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百岁无疾的秘籍 2021-05-08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我们一起颠覆式破解《道德经》全部奥秘,复兴黄老正统传统文化,欢迎加盟合作!

老子.公刘版

下卷

中国哲学第四问: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中国哲学第四答:

第十一 篇  天长地久

造人类天长地久的认识论


第六十章,涤除过分玄览,打造中和认识论

开其兑,济其事,终生不勤,

塞其兑,闭其门,没生不殆,

挫其锐,解其纷,无遗身殃,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用其光,复归其明,是谓微明,

守柔曰强,见小曰明,是谓袭明,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是谓袭常,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是谓要妙。

是以,圣人去甚,去侈,去泰。

说明

此章经文为《老子.公刘版》八十一章中在通行本的《道德经》分步最为混乱的一章.

1,“开其兑,济其事”,“终生不勤”,“没生不殆”,“无遗身殃”,“用其光,复归其明”,“守柔曰强”,“见小曰明”,“是谓袭常”,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五十二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通行本主流译文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2,“是谓玄同”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五十六章中。“塞其兑,闭其门”在《德经》卷第五十二章重复出现,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仅留下五千字的文章,又怎会如此重复如此杂乱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通行本主流译文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3,“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又重复出现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四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通行本主流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4,“是谓微明”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三十六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通行本主流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5,“是谓袭明”“是谓要妙”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二十七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通行本主流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6“是以,圣人去甚,去侈,去泰”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二十九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通行本主流译文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公刘本经文注解

开其兑1,济其事2,终生不勤3,塞4其兑,闭其门5,没生不殆6,挫其锐7,解其纷8,无遗身殃9,和其光10,同其尘11,是谓玄同,用12其光,复归其明13,是谓微明14,守柔曰强15,见小16曰明,是谓袭17明,知和曰常18,知常曰明,是谓袭常,益生曰祥19,心使气20曰强,是谓要妙21。是以,圣人去甚22,去侈23,去泰24。

1,开其兑:开,打开……闸门。其,指示代词,虚指。兑,林义光《文源》:“兑,即悦之本义,从人口八,分也,人笑故口分开",一个人八个口。本义为欢欣喜悦,引申为欲望。

2,济其事:济,成就。事,事业。

3,终生不勤:终生,一生。勤,勤快。

4,塞:堵塞。

5,门:巧辩的祸门。

6,没生不殆:没生,终生,毕生,指人的一生。殆,危险。

7,挫其锐:挫,伤挫,损伤挫折。锐,锐气,旺盛的气势。

8,解其纷:解,消解。纷,繁剧纷扰,极其繁杂而纷乱的干扰。

9,无遗身殃:遗,遗留。身,身命,指生命。殃,祸殃。

10,和其光:和,平和舒缓。光,耀眼的光芒。

11,同其尘:同,混同。尘,尘世,俗世。

12,用:启用,开启。

13,复归其明:复归,复兴回归淳朴。明,明智。

14,微明:精微的明智。

15,守柔曰强:守,坚守。柔,柔弱。强,强健。

16,见小:见小知著,见微知著。洞见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7,袭:承袭。

18,知和日常:知,知,深知,深刻了解。和,中和理论。常,常识,普遍知识。

19,益生日祥:益,益于。生,生命。祥,吉祥。

20,心使气:心,精神。使,驱使,驱动。气,气节。

21,要妙:要,精要。妙,奥妙。

22,甚:太甚,太过分。

23,奢:奢侈,挥霍浪费,追求过度享受。

24,泰:甚泰,过分安逸。

译文公刘本译文

打开欲望的闸门,这样来从事庸俗事业,终生都不需要这般勤奋,

阻塞欲望的闸门,关闭为自己巧辩的祸门,这样才能终生没有危殆,

挫损旺盛的气势,消除那些繁剧纷扰,这样才能不会留下生命的祸殃。

和缓耀眼的光芒,混同人间的尘俗,这叫做玄妙的混同,

开启智慧的光芒,复归淳朴的明智,这就叫做微妙的明智,

能够坚守柔弱和通叫强健,能见小知著叫明智,这叫做承袭祖宗的明智,

能掌握中和理论叫做常,切实执行这常理叫明智,这就叫做承袭祖宗的袭常,

益于人类長久生存在的大道叫吉祥,精神能够驱使气节叫内心强大,这称为人类最关键的要妙大道的所在,

因为深知这些大道,圣人能够涤除过分的行为,涤除过分的奢侈,能涤除过分安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