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个误区,认为力量训练,就等同于健美,或者力量举, 不是的,作为一名教过400多名学生的力量教练,在这个系列里,我将要跟大家分享,我对它的理解。 今天是第一篇,讲力量训练到底练的啥, 第二篇讲为什么“稳定”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第三篇讲为什么我们要用杠铃哑铃进行训练? 第四篇讲杠铃哑铃所带来的能力,是否可以迁移到其他项目中去? 以上的规划有可能增加或者更改,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在看”和转发, 新朋友别忘了点个关注! ——以下为正文—— 每当我结识新朋友,他们问,老杨你是做什么的? 哦,我是一名健身教练。 如果他有兴趣更进一步了解,我会告诉他,我是一名力量教练。 嗯,力量教练? 哈哈不是,这是健美, 唔,也不是,这是力量举。 这个疑惑其实很常见: 我们这些业余健身爱好者,如果既不是为了练出健美那样的大肌肉,也不是力量举那样比谁举的重, 那我们做力量训练,究竟练的是啥? 如果你认为,力量训练就是单纯“练肌肉”,毫无疑问,这是错的, 虽然力量训练用来练肌肉,是非常高效的,也是它的优势。 但是,你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个体育运动(或者锻炼方式),它们被设计出来,目的只是为了“练肌肉”本身, ——健美除外,如果你把健美看做一项体育运动的话。 (这点其实有争议,我个人的观点是,健美更接近“艺术”,而不是“体育” 但凡我们发明一项体育运动,无非都是为了展示和提升人类的某一项(或者多项)能力,跑的快,举的重,跳的高,手眼协调,甚至是心理素质的展示, 很显然,要实现这些目标,肌肉固然很重要,骨骼关节,神经系统,也都缺一不可。 骨骼的稳定支撑,肌肉收缩的快慢,持续做功的能力,你的反应速度,灵敏,协调,心理素质,对空间位置的感知,等等, 在很多运动项目里,以上这些能力,都比单纯的肌肉多粗大多漂亮,要更加重要。 力量训练同样如此,如果你把力量训练只是用来“练肌肉”, 这相当于什么呢? 你买了台单反,但只拿它嘟嘴自拍做大头贴, 不是说不行,有钱难买你高兴,行肯定是行的, 就是,挺浪费的么不是? 那么力量训练,到底练的是什么? 我认为是 “对重心和平衡的掌控”, “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的和谐统一,它原本就是运动锻炼,能给我们带来的一项核心价值。 按扬达提出的肌肉失衡理论,前提就是整合你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这两个系统虽然在解剖的角度是互相独立的,但功能上却相互统一, 你去感知重物和身体的重心,然后肢体要如何保持稳定,来让动力链的传导更顺畅,力量训练玩的是这个, 这个能力可以很好地迁移到其他运动,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才是对于业余健身爱好者而言,力量训练的最大价值所在。 举个例子,没有系统学习过力量训练的人,常常在弯腰搬东西时“闪到腰”,哪怕东西并不重,因为他不知道该怎样去感知重物的重心,和稳定肢体,并将两者协调统一,来让发力更顺畅和高效。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不推荐使用固定器械来做力量训练(除非存在运动机能障碍),因为它剥夺了你发展本体感觉的能力。 做到以上这些,你自然就可以举的更重,给肌肉更多刺激,让它变得粗大,所以 举的重,还有大肌肉,是正确进行力量训练,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如果一开始就把全部心思放在,我要大肌肉,怎么去找肌肉发力感觉,怎么让肌肉练到位, 或者,我不够强是因为举的还不够重,所以我还要再冲一次极限,破个人PR, 这个逻辑就错了。 否则你很容易陷入,肌肉大了,但运动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甚至会退步,然后被人叫做“死肌肉”,从而陷入深深的迷茫, 甚至因为频繁遭遇损伤,不得不终止健身锻炼的进程, 相信这样的案例,在各位举铁爱好者身边,都并不少见。 这很像谈恋爱,如果因为对方长的好看,或者家里有钱,你就想耍耍朋友,谈场恋爱什么的,问题都不大, 可如果你奔着对方的颜值还有钱,就想和对方结婚, 就算对方猪油蒙了心, 你觉得这婚姻能长久么? 一样的道理。 我认为,力量训练对每个人来说,应当都是一个“终生运动”,通过对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和谐统一的反复打磨,从而享受力量训练带来的健康状态,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安全地练到八十岁,一百岁,这才是关键。 就像一场长久的婚姻一样。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