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如水77ttdb34am 2021-05-09
 

兰亭,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而向往,有多少帝王将相为之而膜拜,现如今,也是我、你、他为之而魂牵梦绕。

兰亭,一个兰渚山下的绿水青山的书法圣地。

“兰亭古迹”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兰亭景区的入口处,一个隐在曲径通幽处的书法圣地。

兰亭位于绍兴市区西南十三公里的兰渚山麓,因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汉代在此设有驿亭,故名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挚友四十一人在此修禊,临流泛觞,饮酒赋诗,并即兴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由此成为著名的书法圣地。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几经兴废变迀,现兰亭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由天章寺迁建,后经清代重建,当代几经扩建,始具今日规模。2015年春,兰亭书法博物馆建成开馆。景区目前景点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临池十八缸、兰亭碑林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亭,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一座晋代园林。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沈启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

兰亭园内,满目苍翠,曲径通幽,寂静清幽。

徜徉在修篁夹道的石砌小径,清香四溢,竹影婆娑。遐思翩翩,梦幻连连。仿佛穿越时空,与王羲之相遇,与文人墨客同行,与……

迎面已见一泓碧水,那便是鹅池。

鹅池。池水清碧,白鹅戏水。

倚在鹅池石栏边,观鹅戏水,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听严老师讲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的传说。

池畔是一块用石块铺砌的40平方左右的“道地”,道地的西南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鹅”字略瘦,“池”字略胖。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我们一起徜徉在书法圣地,一起赏鹅池,一起听书圣的故事。相传王羲之爱鹅,喜欢养鹅,喜欢写鹅字,从鹅的体态上得到灵感。有一次王羲之兴致勃勃地写下一个鹅字,正准备写池字,皇帝圣旨到,王羲之搁笔接圣旨。而一旁观看的小儿子王献之趁机提笔写了一个池子,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此碑也称“父子碑”,仔细看,俩字儿还真的有所不同,父亲的娟秀挺拔,而儿子则较为粗旷豪迈。

沿着蜿蜒小道,踏着青石板块,过鹅池越三曲桥前行,来到小兰亭,即兰亭碑亭。

兰亭碑亭,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称“君民碑”。

清雅环境,崇山峻岭,郁郁葱葱,碑亭就在郁郁葱葱峻岭中。

梦幻着……相遇王羲之,相遇于曲水流觞,“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曲水流觞。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一块木化石,上刻“曲水流觞”4个字。

我们围坐在“之”形曲水旁,和严老师一起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们一起穿越时空……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谢安、孙绰等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王羲之等人列坐于兰渚上环曲的小溪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一旦酒觞滞留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一首,诗如不成,则罚酒三觞,如此以为娱乐。在这次雅集中,计有26人作诗共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将这些诗汇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下了这次聚会的盛况和作者的观感。序文共324字,字字珠玑,这就是被褚遂良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

每天都有人在这里仿效……大家乐此不疲。

坐在曲水之前,体会文人风雅。

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乾隆皇帝敕额御书“流觞亭”匾额有”曲水趣欢处“五个大字。

王羲之为代表的兰亭文化,是魏晋风度和玄学思想的核心组成,受到各朝各代士大夫以及上流社会的推崇,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包括曲水流觞在内的兰亭文化还幅射影响到邻近的东亚其他汉字文化圈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精神生活。

流觞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的流觞用具复制品,向我们展现着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场景。亭背面还另悬由清同治年间湘潭人杨恩澍所书的当年参加雅集盛事之一的一代文宗孙绰所作的《兰亭后序》全文。

徜徉兰亭,茂竹修林,风物清灵。清幽宁静,雅韵依旧。

恍惚间,梦幻中,我们穿越到那年那月那日,与王羲之、与一代文人聚会于兰亭曲水边,那些诗词耳边回荡: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王右军祠(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此祠坐落水中,是康熙年间所建,环境优雅,周围环水,像是一座画舫。

右军祠大门上端悬挂“王右军祠”木质匾额,系沙孟海先生手迹。

一副字迹古朴的正楷门联,是由绍兴的书法名家庸村先生写的:“盛会不殊放怀宇宙忘古今,幽情共叙极目山林快咏觞”,写的还是曲水流觞这件雅事。

走进祠内,映入眼帘的是飞檐翘栋、空灵纤巧的墨华亭,亭子坐落在一池碧水墨池内,内有供人挥毫的桌子,桌上有笔、砚等。亭柱有联曰:“深林闲数新添笋,曲池时观旧放鱼。”

祠内这座方形池,名曰“墨池”, 它的出典是“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一语。相传王羲之临池学书,常在池中洗笔,日久池水变黑,故名。墨池是在1914年迁到此处立建的。

右军祠建筑结构奇巧,周围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过桥。房子里可见天、地、日、月、星五景,墙壁上书法可读唐、宋、元、明、清五代。

墨池中的“墨华亭”,建于1914年。按江南园林中常用的布局手法,一般的亭子多用石柱架于水上,而“墨华亭”是用石块堆砌成基座,上建方亭。前架微弧形石板桥连大门,后有怪石架于水上,上铺卵石、石板与大厅通。

墨华亭三字为陶恩沛(当时的绍兴商商会会长、重建“兰亭”的主要捐资者)书,魏碑体。落款有小跋,记墨华亭来由。

王右军祠最尽处是一大厅。

步入大厅,中置王羲之汉白玉塑像,上悬“尽得风流”木匾。

大厅内左右两旁各悬两块木质挂屏,上镌康熙皇帝临摹的《兰亭集序》。

两侧长长的回廊嵌的是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集序》以及兰亭艺事刻石。刻制年代多为清代、民国时期。

翰墨风流

——王羲之生平陈列

王羲之的书法“贵越群品,古今莫二”,被尊为“书圣”。

羲之行迹

7岁,开始向卫夫人学习书法

16岁,跟随叔父王廙学习书画

21岁,成为郗鉴的“东床快婿”,娶郗璿为妻

23岁,羲之出仕,任秘书郎在此前后

25岁,任会稽(今浙江绍兴)王友

49岁,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51岁,三月初三,作《兰亭集序》

53岁,辞官归隐

59岁,卒于剡县(今嵊州金庭)金庭

王羲之画象

《兰亭集序》

王氏家族谱系

代表人物:王导、王旷、王廙、王献之

善书者名录:西晋、宋、齐、梁、陈、北朝

后代习王:王献之、智永

帝王推崇:梁武帝、唐太宗、赵光义、赵构、乾隆

后世传承:孙过庭、米芾、赵孟頫、

文徵明、董其昌、空海、雀致远

御碑亭

御碑亭,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碑高6.8米,宽2.6米,净重达1.9万公斤,是我国最大古碑之一。这块碑正面为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代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绝无仅有,堪称国宝,俗称“祖孙碑”。

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碑

乾隆皇帝游兰亭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碑

临池十八缸,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与其父并称“二王”。

兰亭景区内有一块水域称“乐池”,应该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信可乐也”中的“乐”字有关。

兰亭书法博物馆,在兰亭江边,流觞曲水之中,廊桥隐隐,清流映人。让人遥想一千六百多年前,书圣王羲之等一批名士在此修禊雅集留下千古佳话,寻览、欣赏留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世代传奇。

兰亭书法博物馆

当代雅聚,再续兰亭

1987年4月10日,“中日书法讨论会暨中日兰亭书会”在书法圣地兰亭举行。启功、沙孟海、沈定庵、费新我等23位中方书法家和青山杉雨、村上日方书法家,山岛等18位,追仿1600多年前的兰亭雅集,修禊咏诗、流觞曲水、泼墨挥毫、切嗟书艺、盛况空前。

一日千载

“之”字变化

《兰亭集序》全篇中共有面貌各异的20个“之”字,分别用了行书、楷书、草书等书法形式,已成为王羲之书法极尽变化的象征和代表。宋代书家米芾曾由衷地赞叹:“ 之 字最多无一似”。

中和之美

《兰亭集序》树立的正书法内容与形式上“中和”的美学典范。

兰亭替身

唐太宗获取《兰亭集序》后,命供奉搨书人冯承素等摹搨若干,命欧阳询、虞南世、褚遂亮等人临写,使《兰亭集序》传播开来,诞生了五个重要临摹本:“冯承素摹本”(神龙本)、“黄绢本”(传褚遂良摹)、“定武本”(传欧阳询摹刻)、“虞世南临本”、“褚遂亮临本”。

五大临摹本及作者简介

“冯承素摹本”(神龙本)

“褚遂良临本”(黄绢本)

“定武本”欧阳询

“虞世南临本”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

真迹宿命

《兰亭集序》真迹的命运终结于公元650年,这一年唐太宗逝世。

书葬昭陵并不是《兰亭集序》生命的终结,而是《兰亭集序》的重生与兰亭文化的全新开始。

书葬昭陵

兰亭疑案

随葬乾陵、温韬盗墓

皇室兰亭、宋代帝王与《兰亭》

宋太宗赵光义与《淳化阁帖》

宋仁宗临《兰亭集序》

宋高宗临《兰亭集序》

康熙与《兰亭集序》

乾隆与《兰亭集序》

兰亭书法博物馆

兰亭,依山傍水,竹木掩映,风物清灵,如画如诗,一座幽雅的古典园林。

兰亭,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

兰亭,集千年日月之灵气,沉淀千年岁月之清韵古雅,书墨留香,是探索书法文化好去处。

我们一起徜徉在兰亭,一起穿越时空,一起回到王羲之一代文人聚会于兰亭的那天……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我们一起吟诵,一起沉醉……

久久的,久久的……

来自话题
江南好风光
8655篇内容 14.9万人参与
订阅
更新于 21小时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