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学而篇(16)

 素說 2021-05-09

学而第一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试译】孔老师说:“不要忧患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忧患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广韵》:病也。亦祸也,忧也,恶也,苦也。

《说文》:忧也。从心上贯吅,吅亦声。胡丱切。

 《康熙字典》:《精薀》一中为忠,二中为患。

汉字“患”的本意是:患,心悬吊起来,贯穿于心,久久不过的那种不踏实的忧虑之苦感。《精蕰》说,一中为忠,二中为患。指出了心中的那种忧愁苦闷不踏实的感觉。

《玉篇》:知:猪移切。识也。觉也。

《类篇》:知:珍离切。《说文》词也。或曰觉也。古作𥎿知。又知义切。智。或作知。

《康熙字典》:又《諡法》官人应实曰知。

汉字“知”是指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知”区别于“识”:“知”强调内化于心,“识”强调语言表达。“知”的本意就是说话像箭矢那样快速直击目标。

素说《论语》学而篇(16)

本章是学而篇之末章,和首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呼应,强调学者之志在于道,在于明明德,所求的是在我自身,不要忧虑别人了解不了解自己,应该忧虑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忧虑自己不能得到良师益友的指点和帮助,忧虑的是自己不能辨识贤愚。世人多轻视知人,而多言己有才而不为人所知,怨人不知己。而孔门之学是学为君子、学在修身、学在为己之学,因此孔子在日常教学之中,屡屡教导弟子们,人家不知道自己,不了解自己,自己什么也没有失去,这是不值得自己忧患的。如果自己不知道别人,不了解别人,则对于“人之贤者”不能亲近之、效法之,对于“人之不贤者”不能自己的身心上远离之、改正之,这些对自己的修行,对自己的学习才是巨大的损失,这才是期望修为君子的人真正必须忧患的。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不己知”,即“不知己”,古文中,凡否定词都用代词作止词,常放在动词的前边。其中“知”,《康熙字典》中:“官人应实曰知”的含义,因此,“知”包含“知时应实”的内涵。这也和首章“学而时习”相响应。

本章需要辨析的是:“人不知”、“不知人”中的“人”,是指已经觉悟者和在位者,不是指民。人是有道德、有教养、有知识的大人,即其能力、才干、德行均在自己之上,值得自己学习效法的君子,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使自己也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才干、有德行的君子,不是指没有觉悟的人。因此这章是针对学有一定成就者而言的,不要因为自己已经是饱学多才的了,忧患自己不被人了解,其实真正应该担忧的,是自己缺乏处世察人的道德学间,以至于不能了解他人,没有知人的能力。

本篇十六章,从学为君子的快乐说起,继之讨论怎样学,如何学,学什么。从而揭示出学习的重点,在“内重孝道,外合礼节”,在“自强不息,学无止境”的“时习之”。

已发《素说<论语>》查阅,请在本公众号中回复”论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