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每天学一句《论语》《为政篇》(14)

 歌柏安妮 2016-03-10


每天学一句《论语》
《为政篇》(14)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1)周,《说文》:“比,密也。”在这里是一视同仁的意思。
(2)比,《说文》:“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在这里是结党营私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君子和小人在为政时表现出来的分别是,君子对待他人出于公心一视同仁,小人对他人出于私心结党营私。

【解读】

《论语》在本章把“小人”摆了来,与君子作为比对。谦谦君子,卑鄙小人。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不愿意他人称自己小人的。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会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当我们对照孔子的言论,说这个社会小人越来越多时,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人会拿出一套说辞来,宁可做小人,也不做君子。小人又怎么样?有名利可取,人可以得到实惠,当小人又有什么不可。

对于本章的理解,后人在“周”和“比”的含义上做了发挥,以至于意思各不相同。南师认为,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这里讲为政与修身一样,只在用心处就有了君子与小人的分别,一念为人为公,则所作所为都是利益天下百姓的,一念为己为私,则所作所为必有偏颇,用于天下则必有不公不平,长此以往,天下乱矣。所以说,位高权重者,一念私心就是天下的隐患。

我认为,南师从为政的角度去分析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符合孔子在本章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周”和“比”字的含义。周、比,在《说文》中都是“密”的意思。周,其本义为琢玉。后来在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书·泰誓》“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周亲即至亲。《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周行即大路,最好的路径。《说文》仅取一义,“周,密也”。比,甲骨文是二人并列之形,一人紧跟一人,与从字方向相反。《说文》:“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是亲密。在使用上为不正当的亲密,即勾结、沆瀣一气,如《左传·昭公六年》所载:宋国华亥“乃与寺人柳比,从为之徵”,即华亥与叫作柳的宫廷近侍相勾结,并为其作伪证。

显然,周、比在本章的使用,孔子意在表达君子和小人在团结和使用人方面的分野。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君子为政对待他人一定是亲密的,但是会一视同仁,因为他心里装的是天下,为政时表现出来的是大公无私,就是忠臣。君子与君子的交往,出于公心,以仁义为原则。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小人则不同了,他心里装的都是一己之私,他对待人的亲疏是有分别的,为政时表现出来的就是结党营私,就是奸臣。小人与小人相交,好恶爱憎以利益为根本,狼狈为奸。《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情,之间无猜疑,猜疑心几乎是没有的像水一样清淡,小人之间的交往,多数为过河拆桥,只是基于酒肉的交情。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政治清明的时代,官场上的君子越多;越是政治昏暗的时代,官场上必然会腐败横生,贪官肆虐。








天山国学苑
品读经典 升华人生
公共微信号:tshgxy
版主微信号:yizhihua5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