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八佾篇(10、11)

 素說 2021-05-09

原文

八佾第三

3.10-11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试解孔老师说:“禘祭本是天子祭祀始祖的大礼,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举行。虽然鲁国曾经辅助先王平定过叛乱,为天下的安定的功,先王给予了禘祭的特权,使其享有与天子同等的待遇。但是现在鲁国在举行禘祭时,却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了禘祭的程序和规矩。因此从敬献鬯酒以祈求祭祀之神降临开始,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他们这样自以为是的禘祭,没一点仁德恭敬真诚之心,违背了追怀先代、报本返始禘祭之礼制,是有辱于祭祀的先祖的。” 有人向孔老师请教禘祭的规矩和道理,老师说:“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知道禘礼的人对于治理天下,就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简单容易吧!”老师一面说,一面指着自己的手掌。

释字

《说文》:禘:谛祭也。从示帝声。《周礼》曰:“五岁一禘。”

《正字通》:禘:王者大祭名。《周礼》五年一禘。《六书故》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其祖配之,三代而上所禘皆帝也。祭统云外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甞禘是也。以禘为祀上帝者,非也。明堂位云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

“禘”从示帝声,禘是天子祭始祖的礼仪。商人禘祭的对象不仅有始祖,还包括自然诸神,周继承了商的禘祭之礼,禘祭的对象只有先祖。

《集韵》:灌:澡手,一曰灌祭也,或作灌。

《类篇》:灌:水流盛儿,《诗》方灌灌𠔃,颜师古说。《说文》水。出庐江雩娄北入淮。一曰漑也。澡手也。

 汉字“灌”是指祭祀开始时,用一种香草浸泡的酒灌地,祈求所祭祀之神的降临的仪式。

素说

前一章老师告诉弟子,自己不但对周礼熟悉,能够详细讲述外,还对夏、商二代的礼仪制度的传承损益也是很清楚的,只是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贤者来证明罢了。这里连续两章是老师对禘祭之礼的言说,告诉人们的礼仪制度虽然是礼后乎,但是如果没有那颗人之为人的仁德之心而胡乱而改变的礼,是没有可观之处的,强调“礼”是以人人本俱的天性为基础,由先王圣人们为教导大众回归仁德大道而制订的。老师说:“禘祭本是天子祭祀始祖的大礼,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举行。虽然鲁国曾经辅助先王平定过叛乱,为天下的安定的功,先王给予了禘祭的特权,使其享有与天子同等的待遇。但是现在鲁国在举行禘祭时,却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了禘祭的程序和规矩。因此从敬献鬯酒以祈求祭祀之神降临开始,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他们这样自以为是的禘祭,没一点仁德恭敬真诚之心,违背了追怀先代、报本返始禘祭之礼制,是有辱于祭祀的先祖的。” 有人向老师请教禘祭的规矩和道理,老师说:“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知道禘礼的人对于治理天下,就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简单容易吧!”老师一面说,一面指着自己的手掌。本章老师告诉我们,礼的作用是在凝聚人心,在教化人们守其位尽其职,不越礼不妄为。因此老师说,对于真正懂得禘礼规定和要求的人来说,治国安邦平天下就不是什么大事,就像东西放在手掌一样的简单容易。老师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在委婉地告诉人们,当时的天下,礼已崩乐已坏,在位的诸侯国君已经丢掉了仁德之心,对于先王制订的礼乐规范也已经开始丢弃。

需要注意的是:有人向孔子问禘之说时,孔子回答不知道,这个不知道的回答,正表明了孔子的知礼。前面孔子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在这里孔子却说不知禘礼,一方面是孔子对在位之君王的讳言,是践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之礼。但是孔子又怕人们误解了他的意思,故而继续说道:懂得禘祭的程序和流程的人,对于治理天下是非常简单容易的。另一方面孔子是在告诉人们现在那些在位的诸侯君王已经不知禘礼的意义,禘祭这样的大礼对淳化民心,教化百姓,使邦国安定,人民安居有巨大的影响,关乎到邦国的和谐与稳定,关乎到邦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